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語言的內核是思維,而思維的內核是邏輯。在人的各項素質中,邏輯思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而人在高中階段思維發展的最顯著特點就是邏輯思維的成熟。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對其全面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從邏輯思維的概念切入,指出高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邏輯思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邏輯思維;培養策略
一、理論概述
(一)邏輯思維的概念
語言和思維的聯系非常緊密,語言表達是思維活動的流露,思維活動是語言表達的主要依據。廣義的邏輯思維概念是從哲學角度出發考量的,邏輯思維是指人類大腦針對現實世界的概括的、間接的、能動的反應。邏輯思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抽象思維,是人對于事物認知的一種高級形式,即通過概念、推理等思維方法,最真實地呈現客觀對象本質規律的過程。狹義的邏輯思維概念,指的就是人們按照以往的經驗對問題進行分析和判斷的過程。
(二)高中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高中時期,學生個體的發展表現在生理、認知、人格等多個方面。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已經趨于成熟,因此其思維會表現出明顯的改變和發展,其中最容易顯現出來的就是其思維日趨成熟。這一時期邏輯思維已經成為學生思維的主導形式,能夠保證學生按照實際規律,通過解讀概念、探究推理來明辨周圍的事物,同時,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很多事物已經有所接觸和實踐,因此其能夠用科學的批判眼光來看待事物。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邏輯思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指導思想淡化語文教學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
校園是學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場所,國家教育指導思想以及教育方針都將在學校教育中有所體現。當下,教育指導思想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不夠重視,課程內容和考試評價多是概念性的,缺乏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考查。另外,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重體悟、輕思考,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繪畫、書法、文藝研究,多依賴直覺性的形象思維,忽視抽象的邏輯思維的作用,這也導致中國的教育者習慣于引導學習者通過形象思維形成頓悟,而不重視培養學習者的邏輯思維習慣。就連不少語文教師也認為,學習語文只能靠悟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只能靠學生自己。
(二)教材內容對語文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制約
在教學標準的修訂過程中,語文教材中有關邏輯思維的內容逐漸被淡化,整個教材呈現出重視人文性、輕視工具性的特點。雖然目前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4中有“梳理與研究”這一板塊,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但此類內容占比較少,相對學生的知識需求來說顯得微不足道。此外,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班級學生的平均成績,會自然而然地忽略對這部分邏輯思維內容的講解,原因就是高考不涉及。這樣的教學現狀不僅限制了學生吸收邏輯思維知識,也影響到了高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三)教師素養對語文教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限制
高中語文教師雖然知道邏輯思維的重要性,但有不少教師對語文教學與邏輯思維的關系認識模糊,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也缺乏研究,多數教師只是在閱讀或寫作教學中穿插零星的邏輯思維知識,致使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整體上偏于零散、不夠系統,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因邏輯思維欠缺而顯得薄弱。此外,有部分教師對邏輯思維知識的學習持消極心態,邏輯思維素養不高,這也影響了他們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策略
(一)深化單元教學強化邏輯思維訓練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按單元編排,利于教師在一段連續的時間內系統完整地向學生傳授某一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單元教學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面優勢明顯,首先,單元教學有一個“綜合—分析—綜合”的過程,便于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向和范圍。其次,單元教學要求學生通覽整個單元,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整個單元的知識點,這就便于學生居高臨下、高屋建瓴地多角度分析、理解單元中的每一篇課文,將各個知識點有機地聯系起來。在高中語文課堂上實施單元教學,第一步是圍繞單元主題確定教學目標。第二步是根據文本內容、結構、情感等合理組合文本,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整體。第三步是整體閱讀,這也是單元教學中最為關鍵的一步,主要目的是通過閱讀使學生形成整體性認知、結構化思維、個人化理解。高中語文教材內容豐富,這給教師根據單元主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供了便利。
(二)整體閱讀文本實施邏輯思維訓練
整體閱讀就是通過閱讀把握文章的邏輯思路。整體閱讀有助于學生全面把握文章的主題、風格、寫作手法、表達方式等內容,從而大大提高閱讀效率。對不同體裁的文章,整體閱讀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記敘描寫類的文章,在充分感受事物的形象之后,對景物特征的分析,對文章中心的概括,對關鍵信息的篩選,對人物性格命運的探究,都需要學生進行比較、判斷、分析、綜合、推理等一系列復雜的邏輯思維活動。如《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在感受了別里科夫外在的形象特征之后,學生需對主人公身上的“套子”進行求同歸類,探究他的真正死因,甚至還可以就課后練習“如果他結婚了,能否走出‘套子’”進行推理。要讓學生進行整體閱讀,教師就要預留足夠的教學時間,讓學生自主進行理解、分析、推理、評價,充分質疑、討論、作答,并與同學、教師溝通和交流,以便拓展學生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三)課堂教學中施行分層邏輯思維訓練
高中生面對的終極考試是高考,因此各個科目的教師教學壓力很大,這也造成學生的學業負擔很重,因此不少學生的知識要點掌握得不夠扎實,往往是舊的知識基礎還沒打牢,又出現了新的學習漏洞。所以教師在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時要分析學生學情,特別要摸清學生現有的邏輯思維能力,并據此開展分層訓練,讓學生清楚自身的不足,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提高邏輯思維水平。分層訓練不但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也能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今后更善于揚長避短,在語文學習中發揮個人優勢。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加大思維訓練力度,有助于學生在提升人文素養的同時完善思維,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嬌秀.淺議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現代交際,2018(17).
[2]馬艷燕.構建語文生態教學鏈及實踐———兼談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8(21).
[3]賓美玉.基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分析與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
作者:周國偉 單位:重慶市開州區臨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