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及關鍵問題,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中語文課程是高中語文教師教學的依據,也是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依據。然而,國家基礎課程是適用于普遍性教學的,難以滿足地方教學的特色以及學生的需要,因此,作為國家基礎課程的補充,校本課程應運而生,在體現地方的人文特色、擴展學生的課外知識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因此,這就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討符合學習特色以及滿足學生需求的地方校本課程成為了當前語文教學中探討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校本課程;關鍵問題
由于適用于普遍性教學的國家基礎課程難以凸顯地方教學的人文特色,也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因此,各地方高中學校有必要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發。尤其是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需要充分挖掘多種文化資源,拓寬語文教學的途徑,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然而,校本課程開發也需要結合學校情況、學生特點,教師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本文針對這些關鍵問題進行論述,以做好高中語文校本課程研究。
1高中語文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
當前,素質教學倡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以及學生個性多元化的發展,而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應用普遍性的特點也越來越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校本課程開發成為了不少教師研發的新方向。對于地方學校來說,校本課程主要為了凸顯地方教學的人文特色,根據區域發展實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說,校本課程既是國家基礎課程的補充,又是地方學校文化資源發展的依托。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根據教學目標,除了培養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擴展學生的課外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校本課程依托地方教學特色,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方面有著重要意義[1]。對于校本課程開發來說,重要的是學校資源的依托,只有在有應用性資源的同時,才能進行資源開發。所謂課程資源實際上就是一切可以為教學應用的課程資源,例如社會和文化資源、課程設計、課程評價等都可以稱為課程資源。在高中語文課程資源開發中,一些有利于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資源都可以有效應用。
2高中語文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2.1注重學習視野的拓展
根據中學語文教學目標,要求課程的設置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培養語文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離不開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也就是說,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時,不能僅僅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還要注重課堂外的知識拓展,利用豐富的課外資源,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拓展,以達到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的目標。因此,語文教師在構建校本課程時,要凸顯課程的課外延伸功能,立足于語文教學的閱讀、寫作等模塊,在課程中增加大量課外元素和素材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達到滿足學生語文需求的目的[2]。例如,魯迅《祝福》是高中生需要學習并要求掌握文章主要內容的一篇課文,國家課程教材在設置時根據應用普遍性的原則,進行了相應的規劃,但是仍舊難以滿足不同區域學生的價值觀需求,難以做到根據學生情況進行視野拓展。因此,教師在進行校本課程研發時,要做好對國家基礎課程的補充。比如在《祝福》文章中提到的家鄉風俗,教師就可以在校本課程中增加關于本區域的家鄉風俗的討論活動,以帶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從而營造愉悅的課堂文化氛圍;又比如為了增加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在設置校本教材時,讓學生探討“同學們身邊還有祥林嫂這樣的人嗎?”這一問題,使其在把握祥林嫂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礎上,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從而展開深入的探究,實現學生由課本到生活的視角的轉變。
2.2做好課程開發的教研活動
要凸顯校本課程的積極作用,就需要教師認識到國家基礎課程在應用于本校學生教學方面的不足之處,不能只是注重一些零散、不實際的問題。當前很多高中在教學中注重了校本課程的研發工作,然而一些語文教師在進行研發時卻忽視了教學的根本目標,在研發過程中注重的是一些板書設計、課堂導入等細枝末節的部分,使得教材在研發時難以結合地方發展的實際情況,也不能規避傳統教材開發的弊端。因此,教師在研發時要凸顯自己的學校特色,以學校資源為依托,積極創設自己的教研陣地。首先,學校在進行校本課程研發時,要組建一支優秀的科研團隊,以優秀教師為帶領者,發揮團隊集體協作的精神;其次,將研發校本教材體現于行動中,通過積極走訪學生,進行調研,明確當前教材應用中的利弊,在根據學校師生反饋的基礎上重新探究。最后,教研活動應體現創新性,可以根據語文教學中的模塊分別研發教材,為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某校高一年級為了探究適合當前學生教學的校本課程,成立專業的語文教學調研小組,通過教研組的優秀教師引領,在對學校同學和教師發放調查問卷的基礎上,總結了當前教學教材中的不足,從而結合本校教學實際,積極開發了“語文第二課堂”,為學生進行專題知識講解,有效彌補了傳統課堂時間有限的難題。總之,利用學校教研活動,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發,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新方向。
2.3樹立信息化社會的知識觀和課程觀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并已走進校園的今天,利用網絡構建校本課程也已成為教學的重要趨勢[3]。相較于傳統的語文課堂,網絡教學有著方便、資源獲取快捷、調動學生積極性等多方面的優勢。在改革校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利用信息化教學的意識。首先,教師要構建語文教材與網絡應用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互聯網獲取資源的便利性。例如,在講《雷雨》時,就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作者曹禺的相關人物資料以及文學作品信息。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本文的話劇,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中的時代背景以及人物特點。其次,我們還要利用網絡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對于語文課程來說,豐富的課外知識是不可缺少的,多媒體教學在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3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多元化教育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挑戰,語文教師要積極看到傳統校本教學的缺陷,積極利用學校資源,根據學生情況,為學生構建滿足其文學素養發展的校本課程,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錫昌.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校本課程化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8(22):33-35.
[2]邱海林.普通高中文言文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J].課程教學研究,2018(05):36-39.
[3]張海濤.高中語文活動型校本課程開發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3(22):38-39.
作者:李愛英 單位: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金沙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