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新課改要求高中英語教學必須改變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由教師的“教”轉變為學生的“學”,強調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在現代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智慧教學理念強調啟迪、喚醒學生智慧,強調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智慧教學來培養有出色的價值觀、行動力、思辨能力以及擁有優秀潛能的人才。高中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和混合學習理論作為支撐,主要借助交互中心平臺(Internet及QQ、微信等平臺),由課前、課中及課后三部分構成,其中課中環節是主體。
關鍵詞智慧教學;高中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
1引言
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以蓬勃發展之勢強烈沖擊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教育領域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2008年美國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之后,教育界開始提出“智慧教育”概念①。“智慧”主要指學習環境、教學系統、教育應用等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慧。特里林•非德爾(2011年)在《21世紀技能:為我們所生存的時代而學習》中指出,教育之所以存在,在于它的本質是培養人,現代網絡技術時代的教育更要“面向未來”,要求我們與時俱進,有效和創新應用信息技術、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推動社會改革與進步的創新型人才。教會學生21世紀生存技能是智慧教育的重要任務。智慧教學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教育活動充滿智慧,是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重大使命,是時代的迫切要求。基礎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實施后,高中英語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教學上,高中英語教師能根據課改精神積極探索適宜的教學方法和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在學法上,大部分教師能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來鉆研教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得到重視。在評價上,雖然大多數學校仍以結果性評價為主,以形成性評價輔之,但幾乎都能與時俱進,建立了各自的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評價,更加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但由于深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當前高中英語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仍有部分教師一味“滿堂灌”,對課改持抵觸情緒;一些教師不能有效運用網絡技術來為課堂教學服務。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改善高中英語教學質量,不利于實現培養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人才的目標。
2智慧教學新理解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智慧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對智慧教學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代表說法。周云(2016年)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全新的學習方式及海量的教學資源,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建立一個具有移動互聯網時代特征的大學英語智慧教學模式將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肖川教授(2005年)曾在《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中提到:“沒有智慧,教育僅僅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不可能真正創造錯人才”。懷特海(2002年)指出,啟迪智慧是學校教育更加偉大和根本的目的。“教育的整個目的在于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
3交互式教學模式的內涵
交互式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教師與學生之間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探討、相互觀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進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郝懷芳(2007年)看來,“交互式教學”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平等對話的一種教學方法。總而言之,交互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培養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增強學生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如果借助于信息化,交互式教學更加顯示出其優勢。
4“交互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新課改實施以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學習的過程主要是學習者自我建構的過程。此外,新課改突出強調學習者的情感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學習者的促進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對高中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基于以下三大理論。
4.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心理學家強調,學習是一種建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動個體,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教與學的中心,并對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學生學習的有效輔導者和重要的學術顧問。學習者的學習環境由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四大要素構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突出強調了學生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對當下新課改的實施起到了重大的理論指導作用。
4.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從全人教育的高度闡釋了學習者作為整個人的發展歷程,以發展人性;注重啟發學習者的經驗和內在潛能,關注人的高級心理活動,如情感、信念、生命、尊嚴等內容,肯定自我,進而實現自我。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將知識的發展與學生情感的發展統一起來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4.3混合學習理論
混合學習(Blendedlearning)是近年來教育領域出現的一個新名詞,是一種在線學習和面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從本質上來講,混合學習是一種順應時展而產生的學習方式或學習理念。混合學習理論是在網絡學習的基礎之上發展而來的,它著重有機整合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學習模式,它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結合。在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混合學習理論在教學領域將愈發重要。
5高中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框架
本文提出的“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指師生間及生生之間的交互,這種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和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過程。其基本框架主要基于普通高中英語教學環境、教學設備、師資力量而提出的。高中英語“交互式”教學模式主要借助交互中心平臺(Internet及QQ、微信等平臺),由課前、課中及課后三部分構成,其中課中環節是主體。
5.1課前交互
課前交互環節主要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自主性學習過程。課前交互環節更多是一種直覺式交互,即學生可通過感官來直接獲取,不需要深入思考。這種交互是一種淺層交互,主要是用于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點。課前交互要求設計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易懂,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激發學習興趣。教師主要借助多媒體課件資源、網絡資源及學生作為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
5.2課中交互
課中交互環節是“交互式”教學模式的主陣地,這一環節主要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反思式交互和生成式交互。教師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提出問題,學生圍繞問題相互探討、相互交流,期間教師適當充當腳手架的作用,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反思式交互要求設計的內容和問題要有探索性,呈現的方式要求有高度的吸引力。在學生交流結束后,通過相互分享各自的觀點和見解,思維得以碰撞與交融從而構建新知識、新內容,實現學習師生之間及生生之間學習資源的交互。
5.3課后交互
課后交互是課中交互環節的延伸,主要是指一種沉浸式交互。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先自主完成,可通過交互中心平臺幫助自己對作業的理解,也可以通過平臺向教師或其他同學求助。教師可借助平臺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料或是多媒體課件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和擴展課外知識,并且通過平臺給予學生指導。學生即使身處課堂之外,但依舊可以通過交互平臺將學生沉浸在特定的學習環境中。沉浸式交互對教師要求較高,要求教師能構建虛擬現實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到課后學習的快樂。
6結語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素質教育是戰略主題,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培養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智慧教學理念的交互式教學模式產生于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各種教學資源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整合來為教學服務。交互式的學習模式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富含智慧及個性化的學習環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智慧教學理念將有效推進我國高中英語教育改革。
作者:莫橋苗 周曉玲 單位:廣西師范師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