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生物教學科學素質教育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素質教育具體指的是一種圍繞提升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質作為目標的教育模式。科學素質屬于素質教育的一種常見形式。在新時期,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成為了基礎教育新課程所提出的新要求。在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如何促使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切實提升已然成為了一線生物教育工作者所密切關注的重大課題。鑒于此,探討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的實踐意義重大。文章先對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落實的現狀進行分析,然后探討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實踐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科學素質教育;探究教學
高中生物是一門集實踐性和理論性于一體的學科。該學科不僅涉及基礎理論知識方面問題的研究,而且還注重專業知識的運用和社會實踐的探索。同時,結合現代教育理論的觀點,對高中生科學素質的要求通常還應體現全方位的特點,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及態度、科學精神以及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相互整合滲透等方面的素養。對高中生生物教學中科學素質的培養也是如此,應在實際的教學中較好地融入這些新穎的教學理念。而這些教學理念要想得到切實的貫徹和落實,最關鍵的還是應在具體的生物教學中貫徹和實施科學素質教育。
1.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落實的現狀
(1)教師的教學觀念欠靈活,評價標準過于單一
就目前來看,存在著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觀念、方法等層面不能緊隨新課程改革的步伐,有一部分教師甚至不能真正透徹地理解何為素質教育,因而在教學中采取單調機械的教學模式。例如,有一部分年齡較偏大的教師過于強調其個人的威嚴,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以其個人為中心,并采用落后、單一的教學方法,并且這類教師通常還對一些較新穎的教學方法諸如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缺乏深入的認識。當然,這一部分教師也大多不是特別認可素質教育這一教學理念。他們通常會認為在高中生物教學尤其是生物實驗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非常浪費時間,有的課堂管理不當的話甚至還會造成學生在實驗室嬉戲打鬧。這樣只會導致學生根本學不到考試會考到的知識。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現象,還是因為這一部分教師是將提升高考升學率作為其教學目標,教學觀念欠靈活所導致的。從評價方式方面進行分析,很多高中階段的教師依然將分數作為教師進行評價的唯一標準。并且這些教師僅僅將學生的考試結果作為其關注的重心,沒有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程度、實踐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格發展當做關注點,這些教學觀念所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重結果忽略過程的欠科學的觀念。這種對考試分數的過分重視甚至還會導致出現考試作弊等不良行為。
(2)教師知識儲備欠缺,專業技能有待進一步提升
專業素養具體指的是教師的專業結構以及專業技能諸如演示講解、課堂監控以及練習指導等方面的素質。高中生物教學要想促使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常需要教師應能夠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在此過程中,生物教師要想充分發揮學生指導者這一角色,也必須具備扎實、過硬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但就目前來看,依然有一部分教師的知識儲備還有待于進一步擴展,專業技能也有待于進一步提升。
(3)教師心理壓力大,職業倦怠突出
教師的教學工作具有重復性特別高的特點,高中生物教師也是如此,產生職業倦怠是這一部分教師普遍存在的現象。教師的這種職業倦怠不僅使其在教學中很難體驗到教學工作中的成就感,更有甚者,還會出現教師本身工作熱情低,情緒不穩定,在教學中心理壓力大、安于現狀,忽視其自身素質提升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對于素質教育的開展、貫徹新課改理念都極為不利。
2.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科學素質教育實踐的具體策略
(1)注重傳授生物學知識的教學
通常意義上,高中生物學知識的教學具體涉及以下兩層內涵。其一是生物學基礎知識本身。掌握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是每一名合格的公民必須具備的重要且最基本的科學素質。這類知識指的是生物學知識本身,包括生物學知識提出的背景、變化、完善過程和應用這幾大方面。其二,是借助于生物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來讓學生對事物以及自然等形成科學、準確的認識,具體包括對事物所采取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例如,依托所掌握的細胞結構以及功能的學習和掌握,能夠讓學生樹立結構同功能的適應、局部和整體的統一這一生物學的觀點,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生命是完美精致的這一理念,通過學習細胞周期和有絲分裂過程中的DNA以及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的學習,來進一步培養學生樹立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從而形成對生命的運動性、事物發展變化由質變到量變轉化這一哲學問題的正確認識。通過學習三大類有機物的代謝還能促使學生建立普遍聯系的觀點,即合成和分解、同化和異化、內環境穩態使學生建立對立統一的觀念。通過對細胞的發生、成長、衰老、死亡、永恒變化的觀點,從宏觀到微觀,生物膜系→細胞器水平→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器官水平→系統水平→個體水平→群落水平→生態系統水平→生物圈的學習,這些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都有利于學生建立系統的觀點。
(2)注重科學探究過程的教學
要想較好的發展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還應遵循科學的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遵循科學的邏輯過程進行生物教學,科學的核心就是圍繞探究展開,并將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相應地,在高中生物學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突出科學探究這一學習方式,并且應該給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科學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開發手和腦,并從中體驗探究過程的趣味性和成就感,探討科學的學習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更好地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通常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借助于探究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其二,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的精神和態度等。其三,通過探究讓學生理解和認識周圍的世界。例如,在生物教學中學習生長素的發展過程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采取角色轉換這一方法,可引導學生讓其將當時的科學家幻想成自己,假設自己處于當時的環境下會如何進行思維,其課堂教學可進行如下結構程式的設置。在依照這一結構程式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通常應將探究教學的思想滲透到其中。
(3)開展社會實踐和科技類的活動,體現STS教學理念
在實際的生物教學過程中,在學生掌握了一些生物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和概念之后,同時還應重視引導學生對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并圍繞實現解決實際問題和新信息題這一目的進行。具體來說,這其實是一個從知識學習到知識的深化和靈活運用這一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知識遷移和知識能動飛躍的重要體現。相應地,需要教師多引導學生參與一些生物科技活動,以對生物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補充和延伸,這是對生物課本知識的深化和擴展,也是實踐STS教育的一大重要路徑。
3.結語
總體來說,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運用多元的教學方式、進行多方面的努力來提升高中生的個人素質,促使其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日趨完善,并讓高中生感受到生物課學習的樂趣,從而主動親近課堂,并將課堂所學運用于實踐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楊翠,劉夕芳,李艷紅.簡論素質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落實———從教師方面探討[J].學理論,2015(17):223-224.
[2]田曉柱,白璐,沈劍敏,馮虎元.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5(3):24-27.
[3]張煥煥.淺談高中生物的科學素質教育[J].中華少年,2013(1):20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
作者:彭軍生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翠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