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生物解題技巧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作為高中生物老師,發現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往往不知道從何下手,或者不能深刻地理解出題人的意圖,解答得不夠充分。從高中生物解題的思路、步驟的方面入手,談談我的教學經驗與看法。
關鍵詞:
高中;生物;解題技巧
在高中生物學的學習中,學生解題是對所學知識的一種應用,解題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解題是學生十分重要的學習行為。很多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知道從何下手,或者不能深刻地理解出題人的意圖,解答得不夠充分。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呢?
一、掌握課本知識是解題的前提
任何學科都需要學生本身對課本上的知識點加以理解記憶。高中生物有著與其他理科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物理,物理要求學生將概念理解透徹,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延伸,所涉及的物體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這樣有利于解題。而對于生物來說,學生需要學習的對象是比較抽象的細胞的分子組成、生物的遺傳變異、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等。這就要求學生將生物獨有的名詞、術語以及概念記憶牢固。例如,簡述同一個體細胞中有關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第一次分裂的特征。分析:解答這道題時,就需要學生深刻地理解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概念和過程,細胞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與細胞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有著很大的不同,有絲分裂的前期,細胞中會出現同源染色體,但同源染色體不會聯會,有分裂的中期,紡錘絲將染色體的著絲點拉到赤道板位置并排列整齊。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并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這個時候,雖然染色題的數量加倍了,但是DNA分子數沒有發生變化,分裂的結果是分裂前后染色體數與DNA分子數與分裂前一樣。同理,學生還需要對減數分裂的過程了然于心。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類似的概念放到一起,進行對比教學,這樣有利于學生記憶。
二、不同題型的解題技巧分析
在對課本的概念記憶牢固以后,做題時就要注意解題的各種技巧。
1.選擇題
在做選擇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題干中的關鍵字,比如:“不、都、最、至少、可能、錯誤的、正確”等,這些字眼往往是答選擇題的關鍵所在,我就要求學生在審題的時候,用筆將這些詞語畫出來,避免在看選項的時候遺忘題干要求。并善于從題干給出的圖表中獲取信息,生物體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題中會時不時給出一些圖表,很多隱含的信息都在圖表中有所體現,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分析橫縱坐標,將獲得的信息加以綜合分析、推導、判斷。例如,現有甲、乙兩種植株(均為二倍體純種),其中甲種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種植株,但乙種植株很適宜在鹽堿地種植。要利用甲、乙兩種植株各自優勢,培育出高產、耐鹽的植株,有多種生物技術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術手段中不可行的是()解析:審題時將“不可行的”畫出來,之后再看選項。這一類題本身并不難,它們考查的就是學生的耐心和細心。在做題的時候不要被做過的題干擾,認真閱讀每一道題的題干。
2.非選擇題
認真讀題,提取有用的信息。信息不僅來自題干,還來自小題。很多時候,小題會給你一定的提示,可以從問題出發,采用逆推法進行推導。在答案已經明確的前提下,要組織好答案,避免答非所問,而且,你的答案需要有因有果,說得清楚,說到點子上。如果一直和未知之間沒有直接聯系,必須經過幾個因果關系的知識才能間接聯系,那么答案就需要一層一層地說清楚。表格類的題目出現的比較多,關于這部分的題目解題思路可以大致分為三步:第一步,學生一定要讀題干,理解表格設置的目的。第二步,理解表格行和列的含義。第三步,揣摩出題人的意圖,探索表格隱含的信息,然后聯系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對所獲得的信息加以整理,最后要弄清題目要求回答什么,避免答非所問。
3.特殊題型的注意事項
遺傳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遺傳學的規律,主要針對學生對減數分裂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查。(2)植物的正反交向問題和動物的交配問題,這類問題在高中生物試卷中是十分常見的,選擇題和大題中都有可能出現,需要學生對實驗性狀進行分析,判斷出動植物的相關性。(3)基因與環境對生物性狀的影響,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在知道子代生物的表現性狀的條件下,推導出其父母或者下一代的基因類型或相關性狀,難度較大。關于這部分問題的解題技巧我總結了以下四個解題步驟:第一步,判斷顯隱性。可以根據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概念判斷,也可以應用口訣“有中生無為顯性,無中生有為隱性”進行判斷。第二步,判斷基因的位置。可以運用假設法向下或者向上去推導,遇到矛盾的地方,重新假設,重新推導。第三步,根據個體的表現型結合其親子代的情況,寫出基因型。第四步,運用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算出正確的比例。以上是我對高中生物解題的一些技巧和思路的簡單總結,當然做題不能僅僅靠技巧,解題需要扎實的基本功,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學好課本上的每一個內容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提高學習成績。
作者:茅柳燕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啟東市江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