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物理模型建構高中生物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模型的概念、分類及特點
物理模型是以實物或圖畫形式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因此,物理模型具備實物或圖畫的形態結構與真實事物相似、本質非常接近,大小一般是按比例放大或縮小的特點。
二、物理模型建構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1.模型建構活動是滿足學生所需的一個理想課堂。
不久前筆者對所教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經調查發現,學生心中理想的生物課堂是充滿科學性、探究性、趣味性的課堂。而高中生物相較于初中生物理論性更強,涉及到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方面的知識,很多理論抽象、晦澀,學生很難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感知想像去理解有關概念和理論體系,導致很多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大大降低。模型建構活動是能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發展需求的一個課堂。學生通過在模型建構活動中的主動參與,將在生物體中存在的結構或發生的抽象、晦澀、難以理解的生理變化通過所建構的模型直觀呈現,在動手中不斷思考、探索,最終在愉悅的心情中建構新的知識。
2.“遺傳與進化”模塊中適合進行物理模型建構活動的內容歸納。
筆者通過實踐,總結出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二“遺傳與進化”模塊可進行建構物理模型活動的內容。
3.物理模型建構活動教學的實例及分析。
例如,減數分裂的過程,雖然教材中有相關的圖示及說明,但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屬于一個較難理解的生理過程,尤其是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及DNA數目的變化,在學習中學生往往會覺得非常困難。因此,筆者想到了運用物理模型展示此動態過程。在學習完相關內容后,筆者將學生分為兩人一小組,布置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尋找到用以模擬細胞、染色體的材料,男生組制作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女生組制作精子的形成過程,并要求在下一節課上進行模型展示及匯報。學生制作出的模型選用多種不同的材料,有學生選擇橡皮泥、卡紙、彩筆作為模型建構的材料,他們將白紙剪成圓形代表細胞,用橡皮泥表示染色體,用膠水將橡皮泥固定在卡紙上;也有學生選擇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和白紙作為材料,用不同顏色的彩筆畫出細胞、染色體的變化,并且他們都注意到了畫出。紡錘體和紡錘絲以及染色體中部的著絲點,更有幾組學生考慮到了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一對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能發生的交叉互換。在接下來的匯報課中,學生紛紛上講臺展示了自己和同伴完成的模型,根據所做的模型講解出減數分裂的整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有些學生講錯了某個過程變化,其他學生紛紛給予糾正。通過對減數分裂過程的模型建構,將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去發現生活中能利用的材料,小組合作進行模型建構,在其他學生面前進行模型展示、匯報,不僅學會了科學研究的方法,而且在無形中提升了他們對于生物學科的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體現了新課改所要求的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課程目標。
作者:沈泉 單位: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