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物與生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強化詮釋生命的意義與方法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強化詮釋生命的意義在于讓學生掌握生物課程的基本內涵,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學習能力,加強學生的生命意識.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應用哪些方法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生命意識呢?筆者認為,我們應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來加強引導.第一,在理論層面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全面灌輸與滲透生命的可貴,并加強生命與生物之間的聯系,采用探究式實驗教學來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例如,在講“光合作用”時,筆者隨手抓住一片從窗外飄來的樹葉(或課前準備),提出問題:我們知道,光合作用是通過這一片小小的樹葉來完成的,那么,樹葉有生命嗎?它是一種生物嗎?為什么?上述兩個問題,既是獨立的,又是相互關聯的;既與“光合作用”有關,又與“生命”詮釋有關.而對于學生來說,要正確回答這兩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就必須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探究時間,并為學生提供一些提示,如從分析生物的概念和生命的特征入手等.只有經過深入的探究,學生才能得出“樹葉具有生命特征,但卻不屬于生物范疇”這一結論,并在探究中積累生命意識.第二,在實踐層面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課外探索生物世界的奇妙,以任務驅動式教學為主導,讓學生在探索中感受生命的成長和凋謝,進而加強學生的生命意識.例如,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植物的種子,讓學生在課外種植,利用所學過的生物知識培育植物的生長.當學生看到自己親手培育的種子發芽并漸漸長大時,他們會將植物的生命與自己融為一體,最終養成熱愛生命的思想意識.
二、生命教育與學生探索意識的關聯性探析
在學習的過程中,由學生與學習對象構成了學習的主體與客體,而知識僅是預期達成的結果.眾所周知,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而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即如何學,以及怎么學.然而,假如學生沒有學習動力,那么教師又應當如何引導呢?因此,在學生為獲取知識而所開展的客體研究中,教師必須要為學生的“求知”意識創設足夠的動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堅定地對學習對象進行探索,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開展生命教育與加強學生探索意識之間具有重要的關聯.嚴格來說,人的一生是由無數次的生命活動所構成的,如工作、學習、購物等,而生命教育即是對學生的生命活動產生影響的教育過程.其中,它誠然包括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動力源泉,而從生物課程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這一特質來看,加強生命教育的意義不盡于此,更包含了“闡釋生物課程的基本內涵”這一重要作用.在生命教育下,學生有足夠的學習動力,有全面的課程認識,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因此,可以說生命教育是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的重要前提.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應以全面詮釋生命的特質為主,教會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教師要通過生命意識的培養而全面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用生命教育為學生打開生物世界的大門,讓學生感受生物的奇妙,進而加強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學生在不斷的拓展認識與積極探索中前行,繼而通過教師科學合理的教學引導,以及學生自身的動力驅使,可更有效的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最終提升我們的教學質量.
作者:陳曉龍 單位:江蘇高郵市界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