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談高中生物學科競賽一貫式培養模式,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以選拔未來國家高端生物學科人才為導向,高中生物學科競賽一直以來秉持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通過有序講授大學各學科教材的科學知識,以達成高中生落實生物基礎課程領域的基本內容,并通過理論考核和實驗培訓進一步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和探究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最終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國家培育有理想信念、責任擔當的生物科技人才。但受制于高中有限的學習時間和高考學科備考的顧慮,初入高中并對生物學抱有極大熱情的學生,既要兼顧高考學科學習和成績的提升,又要取得競賽學習效果的推進,這顯然有些矛盾和力不從心,而競賽一貫式培養模式卻成為了打破這種問題僵局的一種解決辦法。本文希望通過一貫式培養模式的探索與思考,給正在奮戰在競賽教學前線的生物學科競賽教師一些啟示和幫助。
關鍵詞:生物學科競賽;生物教學;高中
一、高中生物學科競賽一貫式培養模式提出的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知識科技的興起,這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高端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順應時代要求,通過構建理念更為先進、面向未來的科技人才培養體系,每年開展的全國高中生生物學科等競賽選拔體制正式建立,截止至今年已有 30 屆之多,其針對的選拔對象為對生物學科具備極大熱情、向往投身于生物學科研究領、并立志于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人民的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高中生,通過各個高中開設的競賽特色培養機制,最終通過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各個專家共同命制的科學嚴謹的試題,從而選拔出成績最為優異的競賽生,可以說競賽選拔體系的變革與高中課程改革的理念不謀而合,與高中的育人方式同向同行,將進一步發揮服務于國家高端人才儲備戰略計劃。近些年,隨著試題命制的國際化趨勢越發明顯,單純的記憶背誦等知識的考查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最新的文獻研究等為情境,充分體現了學生對于實驗數據的分析以及探究能力的考查等,這就需要學生對于大學十多門學科教材通讀、熟讀的同時,更加需要其對其學科本質及學科研究方法等內容的充分掌握和理解。為落實學生生物學研究的核心素養發展和解決學科問題關鍵能力的提升,這就需要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學科知識、建構知識體系、動手操作實驗、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整理等。對于即將步入高中并對生物感興趣的競賽生而言,不得不與常規授課搶時間,不得不容忍競賽學習所帶來的課內成績的滑坡,在焦慮中學競賽、在猶豫中學競賽,已經是當前生物競賽學生的一種通識和狀態。而一貫式培養打通了各學段的阻隔,建立各學段之間的聯系,保持教育一致性和連續性為策略的教育理念。一貫式培養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通過高站位、高視角整合并拓展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學科知識以建設起連續性教育課程體系,突破常規的學段與年齡限制,是一種高效率、高質量的對接國家未來頂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手段。下面就以一貫式培養的課程體系理念、課程體系和培訓實踐以及課程培養建議等逐一展開討論。
二、生物學科小、初、高一貫式培養課程體系的理念
多年以來生物學科競賽課程培訓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依然艱難前行,在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前些年生物學競賽教育在課程設計上主要追求各學科全面且系統性的理念,在競賽教學上堅持以基礎知識、基礎操作和基本技能為導向來選拔生物學科競賽選手,這就要求競賽生具備極其深厚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學科實驗技能,背書抄書似乎看起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途徑。但隨著科技進步、時代更新和快速發展,未來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操作逐漸會被人工智能和高速計算機取代,學科研究的側重點則更加關注于如何提出一個創新性的觀點,如何能夠運用知識去回答和解決現存的問題等。所以綜合了文獻查閱、國內外比較研究,依托于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以及北京師范等大學的教授陣容為班底,以各個高中競賽部為培訓的主陣地,確立了高中生物學競賽課程的基本理念:面向一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提高學生生物學科研素養、倡導探究性、合作性、創新性研究型學習模式,關注實驗操作和論文分析。這些理念基本確立了我國未來生物科學人才教育的發展方向,這種理念的提出既反映了當前國際生物科研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又符合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國家需求,在課程發展的可行性和前瞻性上取得了較好的平衡。
三、生物學科小、初、高一貫式培養課程體系及培訓實踐
一貫式培養課程體系的建構是要依托于小學、初中、高中的有效統領和系統的師資整合,通過設置跨學科概念貫穿的科學課程,有效組織和展現各學科知識體系的關聯和邏輯結構,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科學和工程學實踐,并且隨著學生年齡和年級的增長,在尊重認知規律的前提下,能夠在知識的深度和難度方面逐漸提高的方面進行教學和學習,以最短的時間、最高效的模式促進學生各個學科知識的有效串聯和深刻理解,最后培養出伴其一生的綜合素養。具體而言即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和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提供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自然科學綜合思維拓展,尤其關注極富理科邏輯思維的數學和物理兩項學科培養。例如,在小學三年級開始,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設數學思維同步高階訓練課程,同時引進物理學、生物學、化學及信息學教練,在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開設小初高一貫式學科培養及編程教育課程等,從而在初中二年級左右完成整個高中的所有必修課程學習,然后在學校的統一安排之下成立相關學科興趣小組,通過高中各個教師的選拔和培訓,在初中三年級及高中一年級對其進行專業性、系統性的學科競賽培養,經過兩年的培訓考核,學生在高一時期就可以參加全國生物競賽聯賽及國賽,沖擊國賽前 240 名,獲得金牌或者銀牌的同時也獲得清華、北大強基計劃破格入圍資格,直接對接高中自主招生政策,再經過高二和高三的常規課的授課指導,最終在高考中考出優異成績,并通過強基計劃被清華、北大等多所國內外知名院校破格錄取。
四、生物學科小、初、高一貫式培養課程的實施建議
(一)自主編撰一貫式校本課程教材
自主編撰一貫式校本課程教材,為學生提供完整的教學素材和學習資料。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和高中課程標準的修訂,教育部門也實施了教材多樣化的政策,允許具有權威資質的研究團隊和出版機構參與教科書的編撰和推廣。但是不同于小初高常規教學的授課模式和課堂實例,生物競賽培訓教學需要常常結合大學科研教材和熱點文獻的研究成果,需要不斷地補充和添加到課堂當中,所以編撰一貫式校本課程教材對高中生物競賽團隊的數量和資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這也許需要多個全國著名高校的多個優秀團隊通力合作,結合多個版本的課程教材資源和特色理念,在知識內容邏輯嚴謹性、探究活動設計安排的合理性、尊重學生認知發展的規律性、照片插圖的美觀性等方方面面都要有所思考和安排。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一貫式校本教材為生物競賽教師實施競賽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時,競賽教材出版機制也激勵了生物競賽工作人員加速了教材質量提升的進程,推進了生物競賽教輔教材的基礎研究工作。
(二)采用生物教學信息化、實驗化等模式
生物教學信息化、實驗化等模式促進生物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以信息計算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模式迅速發展并進入小初高的課堂之中,隨著投影儀和計算機在課堂中的普及和使用,互聯網技術、數字化圖像及視頻資源的便捷使用,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模擬實驗和教學慕課等都極大地豐富了學生信息資源和學習方式,為學生主動參與探索和深入思考提供了更為多樣、更為便捷的手段和方法,有力地提高了一貫式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同時也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很多高中還建成了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動植物標本制作實驗室、顯微數碼實驗室、微生物培養實驗室等多功能性、綜合性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里的高端儀器設備能夠為學生開展小初高生物課程培訓及涉及未來大學課程的一些基本實驗操作提供有效保障。
(三)強化教師的生物競賽培養等專業能力
教師的生物競賽培養等專業能力的發展是落實一貫式教學效果的關鍵。經過三十屆生物競賽的舉辦和堅持,不得不說,生物競賽教師經過多年的參與和學習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教學授課經驗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從事競賽專職培養的教師畢竟很少,且都是高中教師,其中有部分教師在面對競賽時依然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上的準備,將面對很大的挑戰,教師是競賽培訓的最終執行者,是落實競賽教學效果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一貫式課程改革及培養的推進中,教師職業能力的螺旋式發展成為一貫式競賽課程培養啟動后必須面對的問題。例如,學科知識的更新和學科教學知識的掌握依然是教師研修的重點,如能熟練掌握大學十幾門生物相關學科知識的要點,并能結合當前的科學研究進展加以授課,則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不僅如此,對于授課經驗豐富的教師可以整合各個學科的共性知識,建構生物學科核心概念體系,讓學生在浩如煙海的知識中找到方向和邏輯,不至于在探究和求索中有所困惑和迷茫。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物競賽的培養道路上,堅持和努力是關鍵,方法和策略是重點,通過競賽教師和學生三軍用命,勇毅前行,方能創造出輝煌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龔偉,馮寧,應益可 . 我國生物學競賽研究現狀分析與思考——基于文獻比較的視角 [J]. 中學生物學,2018(9):86.
[2] 李文送 . 歷屆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學生獲獎情況分析 [J]. 生物學通報, 2017(7):63.
作者:張楊 單位:長春吉大附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