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生物課堂活動設計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核心素養教育是我國基于素質教育提出的又一大教育方針,它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更要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教師可首先分析高中生物教學現狀,接著從探索學習、討論學習、教學活動設計、教學情景創造等方面分析如何進行課堂活動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課堂活動
高中生物的核心素養培養主要是讓學生具備科學探索精神,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認識自我、認識生命、認識大自然,以客觀、科學的視角看待自我與大自然、社會的關系。本文立足于核心素養的特點,旨在為生物教學提供些許思路。
一、高中生物教學現狀
當前,部分高中的課程教學主要是圍繞高考考試內容展開,多以語數外等分值占比較高的學科為主,而生物課程的教學時間少,且教學內容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少數教師仍舊沿用照本宣科、題海戰術的教學方法,片面強調學生對生物文化知識的掌握,這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高中生物課程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創造性。同時,少數高中過分強調生物課程的學術性,而忽略了生物課程的生活性,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學生的生活聯系不夠緊密。另外,生物課程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需要借助實驗驗證理論知識。而在實際教學中,少數學校存在實驗器材不齊全、實驗課程少等問題,對學生科研意識的培養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高中生物課堂活動設計方法
(一)引導學生探索學習
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學生具有科學精神,而科學精神的前提是勇于探索。生物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學科,是培養學生科研精神的重要課程。因此,在實驗課堂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學習。如在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課程中,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幫助學生回顧真核細胞的分裂方式,然后引出課堂重點———了解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接著,針對洋蔥根尖提問:“根尖上的哪些細胞具有細胞周期?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有什么特點?”等,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做實驗,通過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了解生命的起源,樹立起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科學觀念。
(二)以生活案例設計教學活動
傳統生物課本內容存在單一、滯后等特點,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根本原因在于沒有貼近學生的生活,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對此,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從網上篩選學生感興趣、貼近學生生活的圖片、音頻等資料作為課件進行講解。如在《生物性污染及其預防》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赤潮、水華等視頻,讓學生在動態的畫面中了解生物入侵的危害性,進而樹立起環保意識。
(三)積極引導學生討論學習
核心素養強調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即科學、客觀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生物課程中存在廣泛爭議性內容,如克隆、轉基因等。在講授克隆一課時,可以讓學生針對克隆技術開展辯論賽,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認為克隆對人類有利,一組認為克隆對人類不利。學生在辯論之前,會收集大量關于克隆的數據、案例,以論證自己的觀點。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會辯證看待克隆技術的發展,對于學生辯證思維的形成有一定幫助。
(四)合理設疑、創造教學情景
如講解《伴性遺傳》時,教師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色盲檢查圖、色盲癥的家系圖,并發問:“在你們家族中,是否存在色盲患者?”接著展示X染色體與Y染色體的示意圖,并提出問題:“色盲者的遺傳特點是什么?為什么色盲患者多為男性而非女性?”等,通過問題串引導學生思考,學生通過觀察X、Y染色體示意圖,會得出結論:色盲癥基因來源于X染色體。對此,學生會產生疑惑,既然色盲癥基因不存在于Y染色體,那為什么男性色盲患者更多呢?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男女婚配的遺傳圖解,讓學生在畫圖的過程中,得出結論:色盲者屬于隱性遺傳,表現為隔代遺傳。
(五)以模型為依托,化抽象為具象
生物課程中不乏抽象、難懂的內容。如DNA的螺旋結構,對于學生來說是生硬的。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DNA螺旋結構模型,在制作之前,提出問題:“組成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它是由哪幾種物質構成的?這幾種物質之間是在什么部位相互連接的?”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制作模型,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掌握DNA的相關要點。
(六)注重課堂與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
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通過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強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課堂上用于開展活動的時間是有限的,教師可以將活動延伸至課外。如在講授《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種植植物,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了解水、光、空氣等因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如綠蘿是家庭中常見的盆景植物,綠蘿的種植不會占用學生太多的時間。學生可以記錄綠蘿每周的生長變化情況,并形成書面報告,定期向教師反饋。
三、結語
生物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教師應該根據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合理地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探索學習、討論學習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科學意識。
參考文獻:
[1]王云生.推進課程改革需要提升教師課程意識和課程領導力[J].基礎教育課程,2014(7).
[2]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作者:謝正春 單位:甘肅省鎮原縣三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