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生物實驗課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培養基本技能的同時,應該高度重視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要培養創新能力,就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要場所,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生動活潑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要把理論知識同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已有知識,不斷提高創新能力。中學生物實驗課是集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為一體的教學活動,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及創新能力的極好機會。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我結合自己的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注重實驗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我們教材上的實驗無論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實驗器材的使用,實驗藥品的配置使用,實驗的方法和步驟等都有較為合理完善的安排,是眾多專家智慧的結晶。但我們要告訴學生,這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這恰好為我們的創新提供了條件,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不斷創新,不要把生物實驗課上成實驗驗證課,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
(一)實驗裝置多元化,力求創新
在《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實驗操作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探究性實驗與驗證性實驗相融合,首先通過教材原方案的實踐,理解酶的高效性,理解對照實驗的設計原則等,再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自主探究,并研究了新的實驗裝置。
(二)“DIY”反應器的組成
(1)反應容器:選用50ml翻口塑膠塞鹽水瓶,與一般試管相比,鹽水瓶能有效防止氣壓過高時瓶塞爆出的現象;(2)三通管:選用輸液針管的穿刺器改造而成,可以在保障氣密性的前提下實現三通效果;(3)單向閥:由輸液針管改造而成,既可以單向注入底物,有效防止瓶內氣壓增大時,注射器活塞回退現象;(4)底物加注器:選用5ml注射器針筒,直接用注射器吸取過氧化氫溶液,既可以簡化等量取樣的程序,又為同時加注底物提供可能;(5)同時加注支架:選用小號試管架的部分部件,當實驗組較多時,可實現底物同時加注,實現反應同時開始。由于對裝置的改進,學生運用該裝置開展很多創新的定量實驗,探索多種實驗材料的選擇等,學生探究積極性高。探究性試驗與驗證性實驗相比,有利于學生克服思維定式的束縛,更有利于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這個實驗我覺著還有個優點就是體現學科間的聯系,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各門學科,其思維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內容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生物學和數學、技術、工程學、信息科學是相互作用、共同發展的。此實驗課將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現代信息技術橫向聯系起來,有利于學生理解科學的本質、科學的思想方法和跨學科的科學概念和過程,這將有利于建立科學的生命觀,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發展生物學核心素養。
二、學生動手能力的著重培養
在《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親身參與調查活動,體驗數據的記錄、統計和分析過程,對于了解生物多樣性、動物與環境的關系,以及提高環保意識,增強探究能力都有重要意義。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探究不同來源的土壤(濕潤、避光、透氣、肥沃)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差異。幫助學生了解土壤生物的生活習性,并且對物種多樣性、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有更深刻的認識。同時通過研究污染源的土壤和遠離污染源的土壤,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工業污染對土壤小動物的影響,既聯系了本地實際,又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提高了探究能力。最后,學生自制一本《土壤小動物實習手冊》,這本實習手冊是學生歷經幾個月的課外實踐活動形成的初步成果,他們將取樣地點延伸到淡水濕地以及海水濕地,并對土壤進行簡單歸類,內容豐富,拓展新穎,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作為校本課程的開發資源。以上兩個實驗,從實驗裝置、學生動手能力等方面分別進行了改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實驗得以更加完善。愛因斯坦說過:“要是沒有能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不可想象。”如今,人類知識的積累與信息的驟增已經到了空前的時代,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因素,來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營造追求真知、不斷思索的氛圍;保護學生探索精神,創新火花,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開發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并運用恰當的方法和有利的途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總之,只有不斷創新,科技才能發展,社會才能進步。
作者:王鶴 單位:濟南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