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歷史教材新課學習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對于高中歷史教材學生基本上都可以看懂。在歷史的學習中,知與不知并不是主要問題,更多體現在知識獲取的多與少、深與淺等方面的問題。在歷史學習中,通過教師的引導,發揮教學參考書的輔助作用,學生完全能夠形成自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如何做,才能實現學生創造性學習,提升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并學會分析與質疑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與統一呢?筆者認為,首先要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并學會靈活地運用。其次,應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重新構建,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來認知、分析歷史,評析歷史事件、現象、人物等,正確理解歷史的發展規律。具體教學實踐,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關于歷史教材目錄的學習
一本教材都會編排有目錄,這是整體教材的總綱,是教材內容架構的直觀體現。教師一定要重視教材目錄的學習。1.結合教材目錄,宏觀角度審視歷史發展規律。如在學習《世界近現代史》上冊時,本冊共分五章,前四章均明確了世界近代史發展的不同階段: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資本主義手工業的興起,資本主義工業生產時期,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從章節內容看,第1章的內容包括:歐洲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出現和歐洲早期的殖民行為;第2章內容包括: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西歐的殖民擴張,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第3、4章內容包括:資本主義的發展,世界工人運動,社會主義運動,世界民族解放運動,歐洲列強的對外殖民與擴張。通過綜合分析,可以比較清晰理清世界近代史的發展脈絡:資本主義發展史,工人和社會主義運動史,世界民族解放史,國際關系史。而資本主義發展史貫穿本冊始終,是世界近代史發展的主軸。所以,世界近代史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歷程,是世界秩序形成的過程。2.結合教材內容,整體把握世界歷史發展歷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現代史》下冊時,其中第6章講解的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這個標題就是非常精煉地述說了我國在1956-1966年這一時期的發展現狀———探索中的、曲折的、向前進的。再進一步結合教材內容分析:(1)探索:打破蘇聯經驗的權威,制定了正確的八大方針,人民內部矛盾的處理,有效開展整風運動,總結發展經驗,適時調整經濟政策。(2)曲折:在發展中出現失策與失誤,反右傾斗爭的嚴重擴大化,八大二次會議方針脫離實際,,化致使左傾思想泛濫。(3)前進:盡管探索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向前發展的:10年的社會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深化認知:黨和國家在制定方針政策時,要貼合國家發展實情,才能真正推動社會的進步;相反,則會嚴重遲滯社會發展,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才能將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推向高潮。3.跨章節讀目錄,將歷史專題了然于胸。在學習歷史時,教師要具備打破教材編排順序的能力,對教材內容進行跨章節認知以加強歷史專題知識的學習。如在學習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史專題時,可將依據教材目錄對知識進行分類歸納如下:(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世界近代現代史》上冊);(2)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和列寧主義的誕生(上冊第四章);(3)俄國十月革命及其影響下的1918-192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下冊第一章);(4)二戰后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20世紀50-80年代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下冊第5章);(5)東歐劇變及蘇聯解體(下冊第6章)。經過對教材目錄的梳理,使本專題的知識架構體系清晰明了。有利促進了學生對相關歷史專題學習的效率,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質量。
二、關于歷史教材引言的學習
現行的高中歷史教材是以章為教學單元進行編排的。在每章的開頭都會有引言對整章內容進行說明,這有利于學生整體上把握本章的歷史知識,理清知識結構,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抓線索,分析總結歷史的能力。所以,引言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1.通過《中國古代史》引言的學習,認知歷史發展的線索與特征。如本冊第2章引言說明了古代夏、商、西周三個階段分別是奴隸社會雛形、發展、成熟期;第3章說明了春秋戰國是奴隸社會的瓦解階段,同時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期。這樣的引言說明,簡潔明了地點明了我國古代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同時也提示了奴隸社會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封建社會初步形成的歷史發展主軸。《中國古代史》中涉及文化部分的內容有6個章節。這6個章節的引言說明均指明了中國古代歷史階段的文化發展特征,簡要概括了本歷史時間的文化表現。并以此為主線,添加“枝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如《隋唐文化》為例,該章節引言如下:(1)隋唐文化發展原因:隋唐時期,我國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文化交流頻繁。(2)特點:輝煌燦爛。(3)表現:①科技(建筑、雕版印刷、天文、醫藥)世界領先;②哲學、史學名家輩出;③宗教興盛;④文學藝術光耀千古;⑤體育空前興盛。一明了然地講明了隋唐時期的文化形成的背景,快速發展歷程,最后達到的空前影響力。學生在引言的指引下,可以很快的掌握這部分知識的架構特征,快速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2.學習《中國近代現代史》的引言,有效掌握近代現代時期的國內、國際形勢,認清當時的歷史發展特點。在學習中國近代現代史時,一定要將中國史置于國際大視野中進行綜合分析、研究,認清國內與國際歷史進程間的相互促進。如下冊第1章引言說明如下:第1段簡要說明了該歷史時期國內政治形勢第2段點明了美日對中國的爭奪。第3段剖析了國際政治形勢的風云變換對中國革命歷史進程的影響。3.學習《世界近代現代史》的引言,可有效了解世界歷史發展中某一時期的階段特征與發展線索。如,下冊第5章引言就直接點明了20世紀50-8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時期的四方面內容。(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2)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3)國際關系。(4)民族運動的發展。這四條內容實際上構成了當時世界歷史發展歷程中的四條主線,如果以此線索為主軸,將相關內容加以串聯和豐富,就可以實現將碎片化的歷史知識點條理化、結構化,對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內容,形成完整的世界近現代史知識體系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于學生順利掌握世界歷史的發展特征,掌握世界歷史的學習方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總之,歷史學科對記憶力要求較高,但歷史知識點豐富,零碎,具有碎片化特點,要想將這些內容記牢,必然要耗費較大的精力,且記憶持久力不強,過段時間就又會忘記。所以,掌握科學的歷史學習方法非常重要。教學實踐發現,歷史的學習還是有章可循的。如,學習古代史時,可將教材內容進行分割為五塊:政治、經濟、民族、外交、文化,然后再記憶,就容易得多,也可以持久記憶。而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學習則更注重理解,許多歷史事件相互交織、影響,彼此間有“斬不斷、理還亂”的聯系,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將中國與世界緊緊編織在一起,如果靠單純的記憶,難度很大,且容易亂中出錯。此時,最重要的是理解性記憶,結合特定歷史時期的背景,進行縱橫向的比較,分析,推理,將歷史事件看清,認透,極大地加強了歷史的學習效果,提高了學習質量。
作者:趙宇 單位:廣西北流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