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課改高中歷史史料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在新課標中,高中歷史課程有了新的教學目標,更為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培養知識運用的能力,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分析歷史事實并掌握學習高中歷史的方法。結合對史料的用途和特征就如何實施高中歷史史料教學進行探索。
關鍵詞: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隨著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歷史教師早已將史料教學運用于課堂教學當中。然而盡管如此,卻沒有任何一所高中真正貫徹史料教學,也沒有體現史料的價值與地位。如今,仍然有不少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傳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對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卻不盡如人意。根據現實史料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結合筆者的思考,做出以下探究。
一、史料教學的來源
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史料是其遺留下來的痕跡。對史料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完整地了解歷史、重構歷史。歷史是過去發展的事情,無法重現,我們只能通過史料這唯一的途徑了解整個歷史的發展。就高中歷史來說,課本將大部分的史料涵蓋其中,現行的新課標歷史課本也是如此。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不能只是簡單傳授教學內容,而是要將課本上的內容進行充分的利用。此外,還可以通過將史料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在對史料的認識上不能僅局限于課本,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對史料進行搜集,如網絡、電視媒體、圖書館等。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視對圖書館的建設,圖書館豐富的藏書方便師生對史料的查閱。此外,學生還可以借助校園內的各種媒體設施查閱資料,使用媒體設施查閱不僅便利而且十分迅速。
二、新課程下的史料教學
2003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這一文件的頒布對高中歷史課程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規范,同時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標在教學改革中提出了更全面的教育理念,更易于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1.教學目標
新課標提出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種教學目標。其中,“知識與能力”規范了知識與能力的范疇,知識主要包括抽象歷史和具體歷史,而認知歷史、掌握歷史學習技巧則包含在能力范疇里。這一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與方法”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改變在傳統的教學中追求學習成績而輕視學習過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真正發揮的狀況。所以,在新課標中,教師要更為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熱愛學習。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是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文化修養進行培養,從而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而史料教學就是讓學生學習人類幾千年的文化成果,在歷史文化的熏陶下,使學生的品格和氣質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2.教學過程
新課標中提到,高中歷史教學要達到師生共同進步與發展這一目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要加強交流與溝通,增強彼此間的合作。這一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在新課標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課堂主體除了教師之外還將學生包涵其中,這樣就能很好地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學習,教師也從一名傳授者轉變成一名引導者,引導學學會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學校也逐漸將現代科學技術運用于教學過程中。如,可以將教學內容制成PPT、教學雜志等多媒體課件,這一教學形式能夠直觀地將教學內容呈現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與教師的學習與合作。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學習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相比于傳統的學習模式,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成為主動地收集資料,這種學習模式加強了學生間、學生與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史料教學要想進行有效的改革,應該遵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指導要求,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注重發散學生的思維,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作者:遲文丹 單位:遼寧省撫順市清原滿族自治縣第二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孫楊順.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果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2(24).
[2]李余芳.如何開發高中歷史課程資源[J].考試周刊,20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