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中歷史在教學過程中較為枯燥,使得大部分學生逐漸失去了對學習歷史這門課程的興趣,進而使得課堂教學出現了一些弊端,限制了學生更好的向上發展。為了轉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對教學理念與方式予以一定轉變,來推動學生學習有效性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就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談談新形勢下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新形勢;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教學模式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教學策略的改善,以及學生主體地位的明確,進而為學生創造了更加優良的學習環境。在這一新形勢下,為了能夠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就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并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一、高效課堂概述
高效課堂指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交流,學生能夠對知識予以全面的理解,學習效果高。高效課堂不但是廣大教師所追求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是學生希望達到的教學效果。通過構建高效課堂能夠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教師只需要用很小的投入就能夠收獲巨大的成效,讓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并且,教師運用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與品質的養成。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正在經歷由未成年人變為成年人的過程,在思想方面還不夠成熟,對于社會的感知也各不相同,同時對待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態度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二、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做好課前備課,有效駕馭知識
備課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必要前提,只有備好一節課才能夠上好一節課,特別是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來講,教師在課前備課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實際教學質量。在傳統教學模式當中,高中歷史教材在內容編排方面,是以教材為主,沒有過多的去提升學生的實際能力。因此,部分高三教師通常會打趣的說道:等學生在經過高考之后就會發現,一年的課本白講了。出現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考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不只是片面的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這就更加凸顯出備課的重要性,為此高中歷史教師若想要備好課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其一,備學生。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會發現,每一屆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的特點,因此教師要掌握好學生的實際水平以及不同學生間存在的能力差距,進而有的放矢地來進行課前備課;其二,備目標。現階段的高中歷史教材當中,均有詳細的三維教學目標,身為教師需要熟記每節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清楚每節課要讓學生學到哪些知識,以及學到何種程度等;其三,備教材。一個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尤為重要,隨著新課改的一步步深入,作為歷史教師一般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即現在的教材并不好教。但無論形式怎樣變化,作為一名教師應緊貼改革動向,做好每一項教學工作。
(二)改善師生關系,構建良好的互動平臺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與組織者,其所采取的教學模式以及擁有的知識儲備影響著實際教學效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并不和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常都是教師占據著主體地位,而學生在課堂中一般都是以教師傳授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讓高效課堂無法實現。為了能夠改變這一情況,就需要教師對自身教學理念予以一定的改變,轉變對學生的態度,并在進行實際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操作時教師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改善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其一,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活動均應以學生為中心而進行,同時教師還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對問題予以思考,進而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活動;其二,教師在于學生進行對話時,應持平等的態度,要在談話的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親和力,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懷。通過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并增強課堂教學氛圍,使得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歷史學習中去,進而構建出高效的歷史課堂。
(三)善于引疑激趣,活躍課堂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課堂提問既是傳統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構建高效課堂所離不開的重要環節。但高效課堂對于課堂提問這一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教材當中隱藏的各類信息,并將其提煉成疑點,并以此來引導學生產生疑問,再因疑發問,因問生趣。并且,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探究與思考,相當于給予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進而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這樣就能夠在質疑與解惑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考與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內容時,部分教師會向學生提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羅斯福,你會怎么做”,從表面上來看這一問題設計的確實很好,但經過仔細分析夠就會發現這樣的提問并不合理,主要是因為學生在閱歷與知識方面有限,若想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就會讓學生感到無從下手,進而泛泛而答。但若將這一問題改為:“假如銀行突然倒閉了,金融陷入癱瘓的狀態,使得你父母所擁有的支票存在無法兌付,那么你希望怎么如何來解決?”通過這樣一改變很容易就能夠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主要是由于這樣的提問方式更貼近生活,也能夠滿足學生的認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高中歷史教師要對教學方式予以適當的改變,積極響應新課改提出的各項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通過各類有效方式,來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薛立軍.新形勢下構建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性初探[J].學周刊,2016(36):89-90
[2]代芝蘭.淺析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與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1)
作者:商國策 單位:突泉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