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分層教學視域下高中化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針對個性差異,進行學生分層
學生一般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分層,成績作為一個首要的選擇但不是唯一的,教師要考慮到成績的偶然性,不能單一的用成績來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好壞;其次教師還要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對實驗的觀察、探究、總結歸納的能力.綜合性的對學生做出一定的判斷,那么在提問、參與探究和小組充當的角色中,就可以依照學生的能力來安排,確保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例如在學習有關“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時,學生對強弱電解質的理解不同,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快慢上有明顯的差距,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方程式進行練習.對于程度較好的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離子方程式書寫的方法,教師就要加強他們書寫的速度和正確率的練習,看一看誰能在一定時間內寫的最多;對于程度一般的學生從基礎上作要求,引導他們如何學會分析各個物質,判斷各個物質是否是強電解質、是否可溶,然后做出是否能拆的判斷,使學生掌握離子方程式書寫的方法,逐步提高其熟練度.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在自身的能力上提高上升,使成績好的、反應快的練出了速度;使成績稍差、接受能力較弱的鞏固了基礎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提高,增加了課堂的效果.
二、整合知識難度,確定目標分層
不同的學生其認知程度也不同,班里的每一個學生不可能達到同一個標準.教師就要深入的研究教輔材料,將教學目標按照內容的難易劃分為三個層次,基礎知識為第一層,深化提高為第二層,知識拓展靈活運用為第三層,將著三個層次的要求分別對應程度不同的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學生自主選擇自己盡可能達到的層次目標,逐層的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有關“氣體摩爾體積”時,教師就可以建立相應的基礎目標、提高目標和拓展目標,其中基礎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影響固體、液體、氣體體積的主要原因,學會使用氣體摩爾體積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這是每個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也是另外兩個目標的基礎;提高目標是:靈活的掌握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等之間關系,并熟練的進行轉換計算,掌握混合氣體中體積分數、物質的量分數的含義,使學生在認知上更上一個臺階,熟練靈活幾個物理量之間的轉換;拓展目標是:能夠根據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來推導阿伏伽德羅定律以及推論,了解物質的量與體積、物質的量與壓強、摩爾質量與密度之間的比例關系,并作相應的計算.對于這三個層次的要求,基礎目標是學生必須掌握的,而提高目標和拓展目標,就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滿足學優生的深層學習需要,促進中等生在實踐中的進一步發展,消除學困生對化學學習的心理障礙和消極心態,讓每個學生得到自信和樂趣.
三、結合掌握效果,建立作業分層
學生的作業要避免“一刀切”,以免好學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消”.在作業的分層上,要保證每個學生都積極思考、努力完成,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梯度的作業,將作業分為選作題和必做題.利用必做題來落實學生的基礎,保證學生對概念的清晰理解和掌握;利用選做題來促進學生的積極提高,在自己的范圍內得到最大化的能力提高.例如在學習有關“氧化還原反應”時,就可以設計基礎性的必做題:在反應MnO2???+4HClMnCl2+Cl2↑+2H2O中,化合價升高的元素是,化合價降低的元素是;氧化劑是,還原劑是,氧化產物是,還原產物是;參加反應的鹽酸與被氧化的鹽酸的物質的量之比是.相關這樣的問題使學生必須對氧化還原反應有清楚的認識,準確地掌握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與各個概念之間的關系,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而對于一些已經熟練掌握了得學生,教師就可以設置一些提高性、拓展性的選做題,比如這樣的設計:黑火藥爆炸時發生的反應為:S+2KNO3+3C???K2S+N2↑+3CO2↑,若反應中有32g的硫單質參加反應,則轉移的電子數為,被氧化的碳的物質的量為.相應這樣拓展性的問題,使學生更深一層的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掌握其中概念、電子之間的比例關系,靈活概念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營造激勵氛圍,倡導評價分層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體驗那種被重視的優越感.在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認知程度、學習態度,來考慮對學生的個性評價,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批評”和“表揚”的方式,使學生體會到包含在評價中的關心和激勵,倡導學生一步步的勇攀高峰.例如在學習有關“氯氣與二氧化硫的性質探究”時,在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設計了如下程序:①探究二氧化硫和氯水的反應,指出其中的氧化劑、還原劑?對反應中的現象進行描述?②向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氯水有否反應?③二氧化硫和氯水都具有漂白性,將兩者混合是否能夠增強漂白效果?通過學生的討論實驗,學生都會建立自己的答案.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書寫的氯水與二氧化硫反應的方程式給予評價,對于在該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判斷錯誤的同學,教師要能夠再次從實質上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邏輯性的認知結構,而避免對學生的批評指責;對于性格開朗的學生給予適當的“批評”,指出其在思考過程中的漏洞,促進再次思考糾正;對于性格文靜、比較內向的學生應給予一定的肯定,鼓勵學生的深入思考,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建立寬松、自由、積極的氛圍,使學生在評價中聽到錯誤、不足,更聽到關心和激勵.可見,教師分層教學的合理實施,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將集體教學和個別教學有機地融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肯定、認可,體驗收獲的喜悅.在學生的不斷進步中,激勵學生的奮進,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從而尋找到學習的快樂,學會學習、享受學習.
作者:劉晶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