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地理假期實踐作業應用設計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基于行動導向的“教”與“學”的方法,以具體項目為載體,以學生小組為單位,在真實情境中通過完成項目來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將項目式學習引入假期開放性實踐作業中,通過選定項目、制定項目預案、實際操作項目、項目總結交流等環節開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協作、觀察、交流等地理實踐能力。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假期作業;地理實踐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在教學建議中,強調加強地理實踐,將實踐的內涵提升到行動落實的層面,并從提升素養的高度強調實踐行動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走出去+動手+行動”,在“真刀真槍”的實踐中獲得直接經驗,獲得對現實生活的“真”認識、“真”情感,并在認識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真實能力,最終獲得獨立認識世界、獨立生存的本領[1]。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簡稱PBL)是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在教師精心設計任務的基礎上開展較長時間的開放性探究活動,最終實現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和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2]。假期是學校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整個高中學習階段,學生的假期有3個寒假、2個暑假、以及節假日和周末,校外自主時間較多。將項目式學習與假期作業相結合,將學生傳統被動式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項目式自主學習方式,既能強化學生在校掌握的知識,又能提升個人實踐能力。今年暑假,筆者給高二地理選修班的學生布置了一項基于項目式導向的假期實踐作業——調查“居民小區垃圾分類”。
二、制定項目實施指南
我國在2001年開始引入項目式學習方法,其中劉景福、鐘志賢在《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中全面介紹了該學習模式,及其理論基礎和操作程序等。文章提出基于項目學習的操作流程,即選定項目、制定計劃、活動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動評價六個步驟[3]。本文根據以上六個步驟,將項目實施分為三個階段:項目前期階段(包括項目啟動、項目準備)、項目中期階段(項目實施)、項目后期階段(項目總結),并以此制定了“項目實施指南”,來闡釋具體項目操作流程、可進行的實踐活動舉例和設計意圖。
三、應用研究
1.項目前期階段——啟動準備
項目前期的啟動與準備在教師的支持下進行,通過教師引導全體學生思考,在校時即能完成該部分工作。根據“項目實施指南”,將前期階段制定為一張“垃圾分類前期項目明細表”。
2.項目中期階段——實施
中期階段全程由學生自主實施,教師借助微信、QQ等方式提供一定支架,根據“項目實施指南”,制定“垃圾分類項目中期實踐步驟及教師支架表”。
3.項目后期階段——總結
假期結束學生回校后,召開一次總結大會,每個組派代表對全班就本組的調查情況進行說明,并回顧項目歷程,說出所遇到的困難,并對他組的成果談談自己的啟發。最終評選出“最佳項目小組”及活動中有亮點表現的“項目之星”,在活動中教師仍然提供支架幫助。根據“項目實施指南”,制定“垃圾分類項目后期實踐步驟及教師支架與部分成果展示表”。
四、結論
在選題之初,筆者對學生會認真完成這份假期作業期望不大,但結果出人意料,學生積極參與,在“玩樂”中學習。例如在“小區垃圾堆放處平面圖”繪制時,有2組同學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因為他們沒有像其他組的同學一樣實地丈量。一組同學想到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賣房廣告都是有小區平面圖的,于是直接去物業詢問有無紙質稿或電子平面圖。另外一組同學想到在家點外賣或打車時,美團外賣、滴滴軟件都有實時定位,附近的小區內部布局一目了然,于是他們用手機打開百度地圖之類的軟件直接將所調查的小區的平面圖截取出來并在上面標注垃圾推放點。學生的思想遠比教師的預設的要靈活許多,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作為教師應當大膽一些,多多放手。當然,活動中仍有諸多不足,如項目評價階段,如何做好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項目實施階段,如何加強教師與各小組信息的實時交互問題,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項目學習中不斷改進。
作者:黃小燕 單位:無錫市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