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物高效課堂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引領學生興趣,以學生為主體
在現在這個大的教育背景下,傳統的講授教學已不能適應現在的教學模式,而是對教學模式提出了更高層次的創新要求。教師應優化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并激發學生對生物課程學習的潛能和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認知和探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比如,在高中生物校本課程中,一位教師帶領同學在學校認植物,這本是一個增強學生與大自然接觸,激發學生對生物產生興趣的良好互動,卻不小心演變成了這個教師一直在講,學生一直在記筆記的事情。隨著學生筆記本的放下,并沒有多少植物留在學生心里。而另一個年級的教師讓同學分成小組,每個小組分好區域,讓每組同學利用課余時間對自己區域的植物進行辨認,再在上課那天每組選派代表講解,教師進行補充,班里氣氛熱烈,很多同學都可以把校園里的植物名說出來,對生物也產生了好感。同樣的一節課,哪個更有成效,高低立辨。
二、改變教學模式,以學定教
人的認知結構是不斷變化和重組的,也是一直處于變動和建構中的。環境和人的自身特征兩個因素共同決定整個認知過程。教師的教就是提供一個學生認知的環境,包括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組織合理的教材環境以及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等方面。這些外部條件雖然很重要,但都是間接的因素,學生的學才是主要因素。改變教學應從教師的教轉向了學生的學,把學生作為研究的中心。以學生的認知結構為起點。以前傳統的授課是不敢把課堂教給學生,現在應該在課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提前預習,在家里完成先學,而教師在課堂上再后教。在后教的這個過程中,一定不是教師的滿堂灌,而是用問題引導學生的自學探究討論,檢查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學習效果。在展示的過程中沒有問題的知識點,說明學生有能力通過自學掌握,可以不要講,而在展示中暴露的問題為下一環節以學定教打下基礎。在以學定教的過程中,基于他們自學的情況開展講解,通過師生互動,進行知識規律的總結、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正確把握知識的內涵與外延,使學習能力得以提高。最后用習題進行反饋與檢測。有句話說的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在實習期間,我帶了個基礎很差的班,班里學習積極性很低,在剛開始的時候聽他們說自己自主學習的結論時,完全是偏離書本的,一堂課下來收效很低,這對于高效課堂這個定義更是極大的諷刺,這時就需要加強自己的耐心,要相信學生,課下要花時間監督,讓他們敢說,慢慢學會怎么說,學會怎么總結。漸漸,班里的學習氛圍得到了改善,一堂課下來,有些同學對知識點有了自己的認識,這樣的進步確實很讓人欣喜。
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現在課標改革的形勢下,高中生物課程的講授也開始把重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所以高中教師也應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了解生物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也鍛煉自己的動手實驗能力。通過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運用來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生物學作為一門用實驗來合成的基本學科,更需要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實驗的基本知識以及實驗的基本操作能力。當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之后,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從課本上找到相關的課題并利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加深自己對這方面知識的認識,并在這種探索學習過程中找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并一一運用到實際的學習中,做到自學自用。那么,這樣的一堂課對于學生也是高效的。新課標生物教材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是在一接觸課本最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一門課,都說教學是一門藝術,那么作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就應該成為我們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因為其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高效率課堂教學能夠使教師與學生雙方都受益,應該成為教師教學追求的目標。但如何做的更好,還值得我們進一步摸索。
作者:孫曉璇 單位: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