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效課堂生成要素,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出臺并積極地推廣“先學后教,少教多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們的教育走進了改革的春天,我們每一個教師都經歷著一次思想與行動的深刻變革,演繹著春天的故事。在一次次的理論學習、一輪輪的高效課堂示范課展示之后,我想從以下幾點來總結反思。
一、要設計高效的前置性作業
前置性作業是一堂課的主線,前置性作業的設計決定了本節課生成的寬泛與否,也對老師的課堂預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我們要深挖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根據“低入、開放、趣味”的原則有意圖地來設計前置性作業。并反復研讀,設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設計好應對的策略和所需的教學時間以及學習方式。只有做到心中有數,課堂才會更加生動有趣,進展順利。發散思維和獨特的個性心理,有助于面向全體,適合每一個不同程度的學生,他們都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自己所學到的內容進行整理,或許不夠全面、深刻,只要參與就該提倡。
二、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
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都是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適合自己的發展平臺。課堂是孩子們的舞臺,我們更要退后一步,給他們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爭辯質疑的時間,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對于嘗試初期的教師們來說,很難把握自己參與學習的度。要么放不開,還要強制性地時時把學生往自己的標準問題上拉,涉入太深;要么是老師不敢多說一句,不知道什么時候介入、點撥,把握不了核心的問題,讓學生在那里漫無邊際地交流一些并無價值的問題,浪費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一定要充分的相信學生,相信學生在集體的力量下可以達到學習的目標,但老師必須具有善于發現的眼睛和敏感的心靈,可以及時地捕捉到學生交流中的閃光點和重難點,加以強調補充。
三、要培養合力的學習小組
小組是生本教育的靈魂,沒有小組合作就沒有生本教育。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惑:如何調動起每一個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如何使學生有話可說?如何培養學生交流的有序性?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堅持不懈的、想盡辦法去培養小組長,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更多的老師通常只會提出“說說你的想法吧?你為什么要這樣計算?”等等這樣寬泛的、籠統的、跳躍性的問題,被問的孩子好多心里清楚卻不會講述。如果可以像上述這樣來分析問題,在有序的提問中引發其他學生有序地思考,有序地表達,我想更多的孩子就不會苦于無話可說或者有話不會說了。
四、要及時有效的進行評價
我們一貫采用個人評價和小組捆綁式評價相結合,評價的范圍涉及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評價按積分形式記錄,評價的方式有師生共同討論制定,比如每月一總評,總評前三的小組可得到減免作業或給家長打報喜電話,邀請家長到學校參觀等獎勵。為了更好地起到激勵作用,調動學生個體學習的積極性,只要學生個人積分達到30分,就可得到自己想要的合理的獎勵。如果一個人累計給小組丟了5分,則會受到一定的懲罰,如: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幫同學做一次衛生,給學困生講解一道題目等,當他在接受懲罰的過程中,表現很好時,則及時地給與表揚獎勵,并給他加上一定的分數。相反,如果因他的不自律給班級帶來了非常惡劣的影響,則要嚴格地批評教育。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信守承諾,獎勵要及時有效,這樣學生才會尊敬你,信任你,親近你,我們才會有課堂管理的情感基礎。
五、要設計有趣新穎的過渡語
一堂課有多個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如何融會貫通,串成有機的整體呢?走進過許多名師的課堂,總覺得他們上課就像講故事,抑揚頓挫,優美動聽,一氣呵成,痛快淋漓而妙不可言。細思量,才發覺精彩的過渡語言成其美好。所以,每一堂課我們都要盡可能地設計出各個環節的有趣新穎的過渡語言,可鼓勵、可評價,順暢真誠。如“在剛才的交流中,質疑的聲音漸漸多了起來,但老師相信精彩還在延續,你們說是嗎?好,請小組內交流第3題。”“孩子們,這節課老師過的很快樂,你們快樂嗎?可快樂總是短暫的,而集體的力量永遠是偉大的,只要我們永遠歸屬于集體、依靠集體,將會走得更遠!”
六、要高度關注課堂細節
一個個精彩的細節,就像一顆顆珍珠,會使我們的課堂熠熠生輝。所以我們要高度關注課堂精彩的瞬間。比如:在課前三分鐘,一個同學帶來了一個生活中的大數,并讓臺下的同學補充幾個,然后又請同學將這幾個數字有序地進行排列。這個孩子很好地利用了大家帶來的素材,于是老師及時地對她進行了評價:“你真是個有智慧的孩子,可以合理地用這幾個數字考察同學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既對她的表現做出了肯定,又教給了其它孩子好的學習方法。“有教無類是大愛,因材施教是智慧”,我們要堅持在做中思,思中進,打造出適合學生也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
作者:杜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