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GS計劃高等教育啟示,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目前大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日漸突出,加之就業壓力增加、工作變動頻繁等現象已成為常態。這就需要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通用技能。本文介紹了歐洲gs計劃的概念、GS計劃中影響較大的項目,以及GS計劃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以期為我國大學生通用技能培訓體系的創建提供借鑒。
【關鍵詞】
高等教育;通用技能;專業技能;啟示
隨著經濟的發展,職業分工日趨細化,社會對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加之就業壓力增加、工作變動頻繁已成為常態,這就需要大學生在掌握好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加強自身的其他技能(通用技能)訓練,以提高自身滿足多種職業需求的能力。目前,國內大多數高等院校已經實行了素質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三大模塊,旨在擺脫狹窄的專業教育,培養寬口徑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即所謂的“通識教育(或稱通才教育)”。2002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本科專業以“工商管理類”的名義首次在國內進行“大類招生”,揭開了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的序幕[1]。隨后被國內大學普遍接受和推廣,成為一段時間內我國高等教育的主模式。然而,通識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諸如重通識輕專業等問題[2],影響了通識教育的效果。本文,擬介紹歐洲在通識教育方面的一些做法,以期為我國高等教育提供借鑒。
1何謂GS計劃
GS(Genericskills)是指可轉讓的,跨部門的、橫向的、關鍵的、核心的、基礎甚至“軟”的技能。這些技能可以應用在各種不同的學科領域,包括溝通、解決問題和管理能力等。歐洲從1990年開始調查,發現現行的高等教育培養體制和培養措施與社會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越來越不匹配。因此,為提高高等教育對社會工作的適應,自2000年開始歐洲的一些大學開始了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職業教育改革計劃,其中包括了GS計劃。GS計劃又包括了很多具體的項目(表1),其中近十年來很多項目都達到了歐洲聯盟的層面,本文就歐洲探討的GS計劃做一簡要介紹。
2歐洲的GS計劃
近十年達到歐盟層次的GS計劃項目。從2008年開始在歐盟層面上共實施了11項GS計劃項目,包括倡議、戰略、議程、調查報告等多種方式,涉及高等教育、職業培訓及社會調研等多個層面,有效的提高了歐洲大學生的通用技能水平。
3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示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同樣存在畢業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各高校已意識到該問題,也積極探索并實施了諸多措施來解決或緩和此矛盾。本著洋為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原則,借鑒歐洲在此方面的做法,了解GS計劃,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進行通用技能教育,將有助于提高國內大學生的通用技能,使畢業生更好地適用社會。鑒于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借鑒或探討。
3.1提高對通用技能重要性的認識
通用技能是一個人能處理好人際關系,充分發揮個人能力,穩定工作的重要保障。比如其中的溝通能力。一個人如果能夠與他人準確、及時地溝通,便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而且這種關系是牢固的、長久的。進而此人便能夠使得自己在事業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最終取得成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經說過:“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愿意付出比天底下任何東西都昂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由此可見溝通能力的重要性。相反,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如果不順暢,就不能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對方,會引起誤解或者鬧笑話,甚至得罪人、失去朋友,亦或更糟,增加工作的難度和事業的不順;再如管理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合作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等等,都屬于通用技能的范疇,可見通用技能的重要性。大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應該加強通用技能的提高。高校及教育管理相關部門應增加相關的課程體系或培訓機構,增強大學生通用技能的培訓。
3.2理清通用技能與專業技能的關系
通用技能很重要,但不能掩蓋或忽視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兩者應該是相互相成的關系。如果說專業技能是人類主食的話,那么通用技能就是主食的配菜。有了主食可以安身立命(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有了配菜可以其樂融融(可以保住工作,并使工作變的得心用手)。但是,如果只有主食(專業技能)沒有配菜(通用技能),生活(工作)會索然無味;相反,如果只有配菜沒有主食,便會營養不良,長此以往會命之不保(丟掉工作)。因此,專業技能與通用技能同樣重要,前者可以立命(找到工作),后者可以安身(保住工作),不應厚此薄彼。
3.3創建適合中國國情的通用技能教育體系
鑒于通用技能的重要性,結合我國的教育現狀,借鑒歐洲等國的經驗,應加強我國的通用教育研究和實踐,盡快創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通用教育體系。如加強大學生的通用技能調研和社會工作通用技能需求調研,明確通用技能現狀,找到技能缺口;進行高校通用技能培養體系調整,做到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相結合,如加強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社會服務的內容、數量、質量等各方面的要求;加強與高校銜接的社會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制度建設;加強社會、企業及個人的通用技能培訓及需求反饋、評估工作。最終形成系統的通用技能教育體系,已解決社會需求與就業人員技能不匹配的矛盾。
作者:張海艷 李玉全 單位:青島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李平,王志剛.大類招生:理工科院校金融本科培養的新模式[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8,10(3):6~9.
[2]唐蘇瓊.高校實施大類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88~89.
基金項目:
本文系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XJG2013001,XJG2013002,XJG2013093;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XYX201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