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公共財政民辦高等教育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遼寧省民辦高等教育的貢獻
(一)有效擴大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促進了教育公平
遼寧省的普通民辦高校從2003年的5所增加到2012年的17所,獨立學院在經過一系列的規范舉措之后,調整為18所;兩者共占全省高校總數的31.25%。普通民辦高校在校生數也一直處于穩定的增長狀態;2012年,民辦高校在校生數達到17.46萬人,占全省高??傇谛I鷶档?8.70%。迅速發展的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為更多的適齡人口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公平的實現,這對于實現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政治意義。
(二)培養、造就了一大批高等教育人才,奠定了建設人力資源強省的基礎
民辦高等教育在有效滿足社會對教育廣泛需求的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2007-2012年,遼寧民辦高校畢業生數;2007-2010年間,遼寧省民辦高等教育共為社會培養了19.04萬名高等教育人才。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為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儲備和智力支撐,奠定了建設人力資源強省的堅實基礎。
(三)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整合了社會閑散智力資源
民辦高等教育吸納了一部分優秀的人才到高校工作,2007年在民辦高校中工作的教職工數不到1萬人,到2012年,全省民辦高校教職工數已經達到1.41萬人,占全省高校教職工總數的14.56%。民辦高校為一大批離退休教師、干部提供了發揮余熱、老有所為的機會,也為一些大學畢業生和中青年知識分子提供了就業崗位。拉動就業不僅包括大批專任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后勤保障等教輔人員;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還拉動了建筑、餐飲、交通等領域的發展以及這些領域的就業。從這個意義上說,民辦高等教育也是遼寧省的就業增長點之一,對于擴大遼寧省的整體就業機會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四)激活了社會教育資源,擴大了非財政性教育投入
民辦高等教育還吸引了個人和社會資金投資教育事業,并形成了相當規模的存量資源。2012年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經費支出218.69萬元,在實際上增加了教育經費的投入,彌補了教育財政經費的不足。截至2012年,遼寧省民辦高校占地面積達8.91平方千米,固定資產總值達88.57億元,占全省高校固定資產總值的16.21%。
(一)公共財政扶持民辦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準公共產品理論、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以及教育公平理論為公共財政扶持民辦高等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民辦高等教育是準公共產品,政府有責任借助財政資源的配置功能,組織提供民辦高等教育的服務。“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理論”理論認為,納稅人、社會團體或個人(捐贈者)同樣是民辦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也應該是民辦高等教育成本的分擔者。從促進教育公平的角度看,在公共財政上對民辦高等教育給予應有的資助是打破民辦高等教育與公辦高等教育失衡格局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動民辦教育發展健康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現實選擇。遼寧省民辦高等教育的經費現狀是落實公共財政扶持的現實需要。從生均預算事業經費情況來看,由于缺少財政資助,民辦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為零,這也導致了民辦高校生均預算事業性經費遠遠低于公辦高校生均預算事業性經費。以2010年為例,遼寧省省屬和市屬普通高校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為5986.1元,而民辦高校的學生并未獲得此項經費;民辦高校生均預算事業性經費(預算內外)為12180.3元,僅僅為省屬和市屬高校生均預算事業性經費(預算內外)的74.51%,是央屬高校生均預算事業性經費(預算內外)的32.6%。
(二)公共財政扶持民辦高等教育的可能性
從國際經驗來看,公共財政扶持民辦高等教育是通行慣例,2004年OECD國家公共財政經費中平均有26.4%被用于直接或間接資助私立高等教育機構及其受教育者。利用公共財政扶持遼寧省民辦高等教育的可能性是基于遼寧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4%的目標。由于遼寧省財政性教育經費僅占GDP的比重3.50%左右,因此,在實現4%目標的過程中將有一部分公共財政劃歸到教育經費,可以利用其中的部分財政扶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近幾年,不少省市已經落實了對民辦高等教育的直接財政資助。上海市自2009年到2011年上海市共計撥付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專項資金超過1200萬元;陜西省在“十二五”期間加大了對民辦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省財政每年設立3億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專項資金。這些探索具有很好借鑒作用。
三、公共財政扶持民辦高等教育的建議
(一)區分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實行民辦學校的分類管理制度
盈利行為在我國的民辦教育領域已經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但這與公共財政使用過程中所秉持的公益性理念相悖,因此,必須按照營利性、非營利性對民辦學校進行分類登記和管理。公共財政的扶持和資助只針對非營利性的民辦學校。
(二)設立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民辦教育發展
《民辦教育促進法》第44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可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資助民辦學校的發展,獎勵和表彰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以專項資金的形式扶持民辦高等教育,可以增加民辦高校的辦學資金,提高民辦高等教育質量,增強民辦高校的吸引力。
(三)要求受資助學校設立“扶持資金專戶”,加強專項資金的監管
為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在設立專項資金的同時要求獲得扶持資金的民辦學校設立“扶持資金專戶”,以加強對民辦學校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規范民辦學校政府扶持資金收支管理行為。
(四)實行生均經費補助制度,扶持緊缺專業和高效益民辦院校
生均經費補助是一種“需求導向”的教育資助,給民辦高校撥付生均經費,可以擴大學齡人口對民辦高等教育的需求,從而刺激民辦高校增加供給。納入生均經費補助的情況至少應包含這樣兩種:一是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緊缺的民辦高校專業;二是生均辦學經費低于同層次公辦院校的民辦院校。
(五)提高民辦高校教師福利待遇,穩定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
據測算,民辦高校教師退休后養老金僅相當于公辦學校教師的50%左右,教師隊伍極不穩定。應盡快落實公、民辦高校教師的同等待遇,允許教師在公辦與民辦高校之間合理流動;逐步將民辦院校教師納入事業單位編制進行管理,讓具有國家規定任職資格的民辦高校教師的基本社會保險能夠按照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有關規定執行,增強民辦高校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穩定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
作者:姜立 單位:遼寧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