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旅游師資國際化高等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旅游高等教育國際化,便是要將國際化的理念貫徹到旅游高等教育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活動中,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中外學者就其內容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如BakerAyoun提出包括學生來源、課程結構、師資隊伍、科研互動、網絡組織與組織支持等六方面的內容框架;楊衛武提出包括辦學理念國際化、合作伙伴國際化、學術科研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課程體系國際化、學生來源國際化以及活動平臺國際化等八方面的內容框架;盡管目前學界對此還未形成普遍接受的界定,但學者們都一致認為,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是旅游高等教育國際化必不可少的內容之一。旅游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指的是建設一支具備國際知識和經驗以及國際交往能力的高素質的專業教師隊伍。具體來說,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要樹立國際化教學的理念,積極了解國際上旅游高等教育的前沿問題,能夠向學生傳達世界旅游學科的前沿知識和信息,培養學生的全球觀念,促使其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就業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第二,在教學方面,能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針對本國專業課程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案例講授,實地考察學習、行業熱點探討等,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在學術研究方面,能積極參與學術國際交流和科研國際合作,通過加入國際性專業研究組織、創辦與投稿至國際旅游學術刊物、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和開展國際性課題研究和科研項目等途徑,與國際學界互通有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第四,師資評估方面,應做到師資評價指標國際化,即通過構建一系列相應的標準來衡量、測評專業教師的國際知識與國際交往的能力。
2中美旅游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水平對比
隨著國際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模不斷擴大,對其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旅游高等教育也逐步發展壯大。截至2012年底,中國高等旅游院校已有1097所,在校生數57.62萬人,專職教師數2.47萬人。盡管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仍存在相當差距。BakerAyoun等曾對美國旅游高等院校的國際化水平做過問卷調查(2010),筆者將問卷翻譯后,發放給國內5家旅游高等院校的專業教師共350份,回收有效問卷254份。其中華北85份,華中39份,華南130份。由于條件所限,發放問卷的數量有限,地區分布也以華南地區偏多,但調查結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國旅游高等教育的專業教師普遍接受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所在學校也鼓勵他們以國際化的視野講授課程,在招聘時也有這方面的考量;然而,部分學校只是設立了國際化發展的目標,卻只是機械地將其搬到自身的發展戰略中,缺乏切實的實施規劃、支持政策與激勵措施,從而導致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欠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際化的理念還停留在喊口號上,沒有發動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
第二,師資隊伍的建設的國際化程度低,構成上極度缺乏外籍教師,現有教師隊伍中具有海外教育與工作背景的比例也很低;
第三,教學方式和方法不適應國際化發展需求。這體現在:專業教師較少參與國際化性質的項目和課題研究,教學對象基本局限于本國學生,幾乎沒有通過網絡電視、互聯網等方式進行遠程授課(條目18:Mean=1.02,SD=0.125)。陳舊的教學手段極大地制約了旅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就更加難以適應旅游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需求。
第四,教師參與加國際交流的機會有限,進行科研國際合作的機會更少,科研成果的發表也往往局限于本國。
3提高旅游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水平的途徑
在參考國外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本文提出提高旅游高等教育師資國際化水平的途徑:
第一,確立共同愿景,統一思想,更新觀念。教育國際化并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國際化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國際化視野、國際化知識結構、能夠適應國際環境,進行國際交往。只有明確了培養目標,讓教師理解到國際化的重要性,才能促使他們更新觀念,積極地參與到教育國際化進程中來。
第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要實行“內培、外引”并舉,面向全球外招聘教師,優化師資隊伍;同時,要建立派遣教師赴外接受培訓的機制,培養現有教師的國際交往能力。
第三,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迅速地了解學科理論的前沿狀態,及時把握本領域的最新的研究動態和走向;還應鼓勵教師向國際學術雜志投稿或發表著作,以促進學術成果在國際平臺上交流共享。
第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爭取與國際接軌,開設具有國際化傾向的課程,視條件逐步增加雙語課程與全英課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在教學方式上鼓勵教師采用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方法,輔以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增強教學效果,改善教學質量。
第五,建立合理的評估與激勵機制。一方面,要鼓勵專業知識扎實、國際交往能力強的教師積極參與教育國際化的進程,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給予切實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應注重這部分教師的經驗總結與分享,以便為其余教師提供指引,從而提高整個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4結語
教師是教育傳播的主體。只有建立一支具有國際知識和經驗以及國際交往能力的高素質旅游專業教師隊伍,我國的旅游高等教育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從而在國際化進程中帶動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肖璇 單位:廣東財經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