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等師范鋼琴教學音樂美育價值,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基礎音樂教育師資,而基礎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學目的是以音樂審美教育為核心來進行實施的,作為高師音樂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鋼琴教學也不例外。本文從鋼琴本身和鋼琴音樂等方面論述了高等師范鋼琴教學中鋼琴和鋼琴音樂的美育價值。
【關鍵詞】
鋼琴;鋼琴音樂;美育
高等師范音樂教育是音樂師資的教育而不是音樂家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合格的基層(如中級和初級學校)的音樂教師。而中小學等基礎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教學目的則是以音樂審美教育為核心來進行實施的。這就決定了音樂審美教育是高師音樂教育的核心,做為高師音樂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鋼琴教學當然也不例外。高師鋼琴教學中,在鋼琴上彈奏鋼琴音樂是學生進行學習、獲得審美體驗和提高審美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徑,通過高師鋼琴教學,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審美活動,使他們能通過鋼琴藝術實踐來體驗美、理解美、創造美,從而發展其自身的審美意識與能力,學會如何在將來所從事的基礎音樂教育中達成音樂審美教育的核心目標。因此,在高師鋼琴教學中認識鋼琴和鋼琴音樂的美育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說美育是高師鋼琴教育的靈魂。
一、鋼琴本身的美育價值
鋼琴的美育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出色的音樂表現力上。鋼琴是一種具有300多年悠久歷史的樂器,以其全面而卓爾不群的表現力被譽為“樂器之王”。從音色、音域、音量到演奏方式等方面,的確很難找到比它更精妙、更富表現力的樂器。鋼琴的音色說不上華麗,但卻于平凡中獨具優雅氣質與親和力,演奏者能借助于變觸鍵技法和力度,或運用踏板將鋼琴的音色分解為各種明暗變化的色調,從而發掘出其無窮的音樂表現力。鋼琴有八十八個琴鍵,在物理上賦予了鋼琴豐富的表現能力,并使其具有了可以同交響樂隊相媲美的寬廣音域,因而能演奏各種體裁和織體的音樂。無論是單旋律、和聲,還是多聲部的復調音樂,鋼琴都能自如地表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演奏鋼琴儼然是在駕馭一支交響樂隊。因此,鋼琴本身天然擁有著其它樂器所不能比擬的交響性??傊?,鋼琴憑借其音色的變化豐富、音域的遼闊寬廣,音量的雄渾有力,具備了復雜樂思的超群表現能力。正如安東•魯賓斯坦所言:“鋼琴是一件樂器,但又是一百件樂器。”正是基于鋼琴本身出色的音樂表現力,使得我們常常借助于鋼琴來學習各種音樂,作曲家也習慣于坐在鋼琴前創作,“鋼琴版”的交響曲和歌劇也經常被演繹。因此,鋼琴本身的這種出色的音樂表現力也毫無疑問地為高師學生們營造了一個音樂審美空間,學生在這個空間里通過不斷地實踐、探索和創造,盡情地挖掘鋼琴的深厚表現力,感受、想象、創造和享受音響美、音色美,從而堆積審美經驗,提高了審美能力。鋼琴的美育價值也體現在其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可塑性和包容性上。鋼琴是在律制和發聲方式上相對固定的樂器,這決定了它無法包容所有的音響和音樂,但即使如此,鋼琴能仍以其豐富的表現力演奏出風味濃郁的多種民族音樂,并且能表現出樂曲中所蘊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之意境美,使這些民族音樂展現出新的風貌。學生可以通過鋼琴彈奏民族音樂,體驗民族音樂之美,從拓寬音樂審美視野,全人類音樂文化的審美大視角來看待各民族和各種文化中所孕育的不同形態的音樂。鋼琴的美育價值還體現出它的演奏形式上。演奏者采坐姿彈奏,使手指、指節、手腕、肘部和肩膀呈輕松自然、和諧優美的律動,渾然天成,手指輕舞于黑白琴鍵上的同時,美妙的琴聲涓涓流出。這些對鋼琴彈奏者、聆聽和觀看演奏者來說難道不是一種集形式美、韻律美和音樂美于一體的審美享受和體驗嗎?因此,鋼琴是傳遞音樂審美信息的重要載體之一,對高師學生積累鋼琴音樂審美經驗、提升鋼琴音樂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鋼琴音樂的美育價值
鋼琴音樂的美育價值在于它為高師鋼琴教學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審美資源。從鋼琴藝術的發展史來看,鋼琴音樂擁有與其他任何樂器相比更豐富的審美資源。鍵盤樂器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鋼琴作為鍵盤樂器之“王者”,就是從鍵盤樂器演進而來的。在這一演進歷史進程中,產生了浩如煙海的鋼琴音樂作品,反映出各個時期、各種形式和各種風格的審美特征,在鋼琴樂器的演進、作曲家的創作和演奏家對鋼琴音樂作品的演繹諸方面,富含著全方位的音樂審美信息。因此,從歷史的視角,鋼琴藝術的發展史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就是一部西方音樂思想、音樂思維和音樂審美的發展史。鋼琴音樂所表現出的豐富的音樂風格是其美育價值的最重要體現。音樂風格是音樂美學的獨特內涵表現,是音樂美育的關鍵。只有對音樂風格的充分理解,才能更深地感受到音樂中樂思、情感、文化和美的內涵,獲得深層次的音樂審美體驗,鋼琴音樂也才能體現更多的音樂審美價值。鋼琴音樂堪稱是人類音樂文化的經典,它匯聚了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音樂風格,而各種音樂風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的審美意識與審美文化。如古典時期音樂追求的是對稱、對比、統一和理性;浪漫時期音樂重在呈現“覺醒的自我意識”和“宣泄的自由情感”;而民族風格的音樂則是發掘音樂中的民族要素,進而展現該民族特有的音樂風格;而“印象主義”音樂則散發出迷離、變幻的氣息,令人以難以捕捉;而現代音樂的風格更是多彩紛呈,有的法古典意境而主張新理性音樂,有的則“絕對自我”,表現出瘋狂的音樂風格,更有的高舉“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旗幟,將民族風格推向新高,還有的反一切“傳統”,只求音樂的新風格等等。這些鋼琴音樂所展現出的風格豐富的審美信息,是音樂審美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它為高師的鋼琴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美育空間。學生可以通過鋼琴音樂學習和彈奏,舉一反三,了解和掌握各種音樂風格的美學內涵,提高其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鋼琴音樂的美育價值還在于其審美的經典性和代表性。幾乎所有偉大的作曲家都曾譜寫過經典的鋼琴曲作品,寄托自己的樂思、情感,和對審美的追求。通過這些經典的、代表性鋼琴音樂作品,我們能夠穿越時空,去品味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集體和社會審美觀,發掘深藏于人類靈魂中的“主體審美意識”。鋼琴和鋼琴音樂在今天己成為世界性的樂器和音樂,是世界音樂文化審美的一個重要窗口,鋼琴與鋼琴音樂在高師鋼琴教學和音樂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美育價值。
作者:姜正麗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李俊.論高師鋼琴教學中美育與技能的互動[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5).
[2]劉謙.淺談鋼琴教學中的美育研究[J].戲劇之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