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兒童鋼琴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現狀
1.從社會方面看,培養人才趨于利益性,許多商家利用兒童學琴的熱潮在社會上設立多種教育機構,許多鋼琴老師沒有過硬的專業基礎知識卻戴上了鋼琴老師的頭銜。現階段的鋼琴老師主要是來自各音樂學院或者藝術院派的學生,他們朝氣蓬勃,充滿了對工作的熱情,但由于經驗的不足導致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誤區。如今學琴孩子的能力增長速度遠大于培養一個專業老師所需的時間。那么所出現的問題就是兒童鋼琴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兒童學琴過程中家長太過拔苗助長,欠缺正確的引導方式。在國外,鋼琴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鋼琴文獻、教學方法、伴奏和第二樂器等,但是我國卻沒有這方面的硬性規定。傳統一對一模式讓一些學習鋼琴的孩子感到孤獨和乏味,缺乏一個良好的氛圍進行交流,對兒童的創造性思維發展有一定束縛。
2.家長給孩子們學習鋼琴帶來的誤區:音樂從稚嫩的手指流淌,是爸媽心中最動聽的旋律。他們夢想孩子如閃耀的明星在耀眼的舞臺上彈奏鋼琴得到雷鳴般的掌聲。一些家長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或者因為兒時未完成學琴的心愿便客觀地把這種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作為審美藝術的鋼琴教育,大多數兒童不是在快樂的氛圍中接受美的熏陶,只為互相的攀比去扼制住孩子對鋼琴的興趣。他們只是希望孩子能以最快的時間達到十級,級數的限定也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因此他們讓孩子不斷地盲目練習考級曲目,給孩子的學習造成一定的誤區,孩子難以體會學琴的真正快樂是修身養性。這樣帶來的弊端是讓孩子們學琴的根基不扎實而且對鋼琴的興趣減弱,最后導致厭煩鋼琴不愿再踏實學琴。有些苛刻的家長總吝惜自己對孩子表揚的話語,因為他們覺得輕微的表揚會給孩子帶來盲目的自信和自負的情緒。這樣會削弱孩子對任何事情的積極性并且讓他們大減自信心。
3.老師帶來的影響:由于我國對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較深,學校的老師們給學生布置了沉重的作業,導致學生有很大的負擔,外加上思想壓力,便使孩子沒有精神上的體驗。他們認為學習好文化課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考上好的大學才能有美好的前途。其實,作為老師應該懂得藝術對大腦的開發是很有影響的。課堂中為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可采用一些娛樂的方式,比如可以讓有才藝的同學們表演,從而提高他們的修養。近年來,由于學習鋼琴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孩子整個學琴的方向上沒有一個整體明確的把握。對于孩子手型和基本功的練習要求不夠,他們只單純的完成家長交代的任務去彈考級的曲目以此給家長一個交代。在教學方法上也過于死板,讓孩子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體會鋼琴學習的趣味。
(二)解決策略
1.針對社會中出現的問題,應舉辦更多鋼琴比賽從而引起社會的重視,讓孩子在比賽中相互交流和認識更多學習鋼琴的孩子,孩子的成績也能影響到自身的發展,讓他們在比賽中更加融入社會,不會讓他們感到孤獨。也可以舉辦鋼琴交流會,讓各個省區學習鋼琴的孩子能交流自身的練習方法,使孩子的經驗和演奏更加豐富,只有在同齡人身上才能讓他們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對于從事兒童鋼琴教育的老師應該充分重視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提高而不單純是舉行演奏比賽。比如講解《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時,讓學生隨著老師一起唱一段旋律,然后講訴媽媽在舊社會中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告訴孩子們要懂得媽媽的辛苦,珍惜與媽媽在一起的時光。課堂的豐富和趣味會讓孩子們感受樂曲中所表達的深刻含義。
2.學校里應該有廣闊的藝術氣息而不是沉重的學習氛圍。作為老師應該有意識去培養孩子對藝術的理解,因為藝術創造力的想象需要后天不斷地培養和開發,讓他們注重各科功課學習的同時懂得全面獲取知識的營養。每個孩子應懂得握住自己人生彩色畫筆的命運,擁有濃厚的浪漫氣息并且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在課堂上可以讓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藝來活躍課堂氣氛,對于增長學生的自信心有極大促進作用,他們會在相互的學習中懂得自身的不足并取長補短去發掘自己,開發自己的強項。作為一名優秀的鋼琴老師要有很好的專業技術,擁有到位的技巧還要有打開兒童心靈窗戶的能力,擁有自己自由的想法去通透所彈奏的樂曲,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而不要死板地按照譜面教學,反思和積累經驗需要下苦功,鋼琴是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的,對音樂的理解和技術層面的灌輸傳送需要老師強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3.家長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導師,當他們下定決心要為孩子開啟一條藝術道路的同時就應該擁有一顆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學琴,家長應經常鼓勵孩子們在親朋好友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長,這樣可以激發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從內心渴望展示自己。作為家長要懂得孩子學琴過程中切勿拔苗助長,如果把考級當作學琴的終極目標只會適得其反,學琴之路是漫長和艱辛的,家長可時常陪同孩子一起練琴去體會,不能因孩子對音樂有某種“突出”表現就確認自己孩子音樂天賦很高,望子成龍心切,不顧僅三四歲幼童的生理、心理特點,強施以苛嚴的“訓練”,動輒怒罵、體罰。反過來,只要彈好了琴又百般寵愛遷就,給予過分的物質獎勵刺激,這種做法同我們期望把孩子培養成才的大目標是背道而馳的。這樣只會讓孩子厭惡鋼琴甚至是學習本身。
二、發展前景
(一)觀念提升
現代教育理論更多主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是教育和知識的載體,所以讓學生要主動的提出對鋼琴學習的建議,對教學程度有自己的掌握,老師也不能按以前的自我教學方式為中心,應該按孩子提出的建議和接受的程度進行輔導,這樣孩子對自己的知識接受程度才有更好的把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創設情景使學生對于技巧的掌握更嫻熟,充分打開孩子自身的思維模式,老師要以協作教學為原則,與孩子交流,構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對演奏技巧的深刻感悟和思索。
(二)方法革新
肖邦曾說過他最遺憾的兩件事是他的長鼻子和軟弱的四指。他的謙卑告訴我們技術的薄弱需要后天勤奮的練習且用有效的方法去磨練支撐,哪怕一個業余鋼琴家也要掌握手掌的控制、大臂小臂的協調、手腕的放松、全身需要極其放松才能漫不經心的演奏,這種隨心所欲是需要基本功的支撐的。技術訓練的重要課題是要把每只手的五個長短不同、粗細不一的手指訓練得力量均勻,各自都能很能好地發揮作用,奧爾夫音樂教學體系是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在1924年創造的,這是世界上極其著名的教育法。20世紀80年代時候才將這種先進思想引進我國。這種學習法是將舞蹈、語言和動作完美結合。這種方式讓孩子的全身動起來無疑是適合兒童天性的教學方法。把語言引入到音樂教學是偉大的貢獻,將姓名或詞組朗誦進行節奏的訓練。學生將漢字和節奏結合,音樂的節拍就更具體和形象了。多讓兒童接觸中國的傳統鋼琴作品可讓他們更領會其中的豐富情感,中國鋼琴充滿的神韻氣息推崇自然與人聲的結合,其內涵之美耐人尋味。節奏上多變、旋律以五聲民族調式為主,也包含六聲、七聲和偏音,還有添加的裝飾音修飾創作,強烈的和聲色彩和聲部的不同層次的完美結合把明亮與黯淡的感情加以創新,讓孩子更好的聆聽鋼琴演奏中出現的和聲音響,以此提高自身的聽覺能力,有一雙好耳朵。
(三)內容變更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學習成果的升華應當是表現在“用”上面。而且怎么“用”,如何“用”是極其重要的。學鋼琴的孩子更應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不應該局限在鋼琴獨奏上。而對于其他的演奏形式比如:重奏、伴奏、合奏、四手聯彈都應該有一定的提升。其次可通過自彈自唱可挖掘孩子內心的情感,加上一些合適的舞蹈更能增添神韻。重奏的演奏是鋼琴演奏的另一種表達方式,合奏中兩個孩子需極強的默契,整齊的協調是基礎,流暢且完整并帶有音樂本身的情感才能將樂曲演繹得更完美。重奏比獨奏更顯趣味性和豐富性,增加學生的團隊精神的同時也讓他們更有學琴的熱情和信心,藝術感染力的培養在合奏中能得到極大發揮。四手聯彈也是很好的激發興趣的方法,二人同時彈一架鋼琴能讓他們很好的配合對方,相互傾聽彼此演奏的旋律能讓樂感提升,使得作品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也有提高,美妙的旋律給他們本身也是一種享受,讓觀眾能夠投入你所彈得美妙樂章中。
作者:吳艾娜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