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小學鋼琴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教學方法千篇一律,缺乏情感性和趣味性
鋼琴教學實質上是一種個別教學,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然而,綜觀當前中小學鋼琴教學現狀,教學方法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師生搬硬套,在同一臺鋼琴上重復著同樣的講解,同樣的內容,同樣的方式,未能結合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特點,采樣不同的方法,個別教學演化成集體教學,從而致使很多學生難以全面學習掌握彈奏鋼琴的方法。此外,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鋼琴教學的情感性和趣味性。鋼琴演奏作為一種表演藝術,主要借助演奏來表現某種情感,使聽者產生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受到陶冶和啟迪。然而,當前中小學鋼琴教學枯燥乏味,動作技巧性反復訓練過多,忽視了鋼琴曲目的意境、情感表現等方面的掌握,趣味無窮的鋼琴學習逐漸成了枯燥乏味的機械訓練,表情達意的演奏成了毫無意義的彈奏,鋼琴教學失去了生命活力,背離了素質教育的目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教學偏重演奏技術,忽視了學生審美教育
鋼琴教學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術,更重要的是通過鋼琴學習,讓學生學會欣賞美、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創造美,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使之成為一個有著良好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的人。然而,在當前中小學鋼琴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技巧和技能的培養,將關注點過多地集中演奏技術上,如彈奏指法是否準確、姿勢手型是否正確、音樂音準是否控制、節奏旋律是否把握等方面,缺乏對鋼琴演奏作品音樂風格和音樂內涵的深刻領會,忽視了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的提升,致使學生難以獲得美的享受,感受到鋼琴藝術的獨特魅力,從而導致審美教育缺失,審美教育功能未能得到發揮,難以達到育人的最終目的。鋼琴教學的本質在于它的審美特性,倘若離開了審美教育,離開了對音樂美的欣賞、表現和創造,鋼琴便會淪為制造音響的工具,鋼琴課也就形同虛設,毫無實際意義。因此,在中小學鋼琴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審美教育,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急于求成,違背了教學客觀規律
受社會“學琴熱”的影響,當前,中小學鋼琴教學目的功利性傾向過于明顯,存在急于求成的現象。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和家長對鋼琴考級和鋼琴比賽的錯誤認識。鋼琴考級和鋼琴比賽的根本目的在于檢測學習者的鋼琴學習情況和演奏水平,然而,許多教師和家長卻將成其理解成了拿證書和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這樣一來,技能訓練成了學生鋼琴學習的奮斗目標,有的教師為了攀比炫耀,突顯自己學生的水平比別人高,會盲目地鼓動學生拔高考級,跳級學習;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琴求成心切,盲目追求“快”,不斷將自己的孩子送進鋼琴應試速成班,淡忘了孩子學琴的初衷。這種為考證而學,為成績而學的功利化教學,違背了鋼琴教學的客觀規律,往往容易揠苗助長,造成學生缺乏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對鋼琴學習失去興趣,以至出現半途而廢,放棄鋼琴學習的現象,甚至成為學生的心理負擔,導致學生心理、人格發育的偏離和扭曲,背離了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我們必須遵循教學客觀規律,不急于求成,不盲目跟風,做到循序漸進。
二、提升中小學鋼琴教學水平的主要對策
(一)明確培養目標,靈活教學
在中小學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教學培養目標,圍繞教學目標,靈活制定教學方案。鋼琴教學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專業的鋼琴演奏家,還是通過鋼琴學習,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健全學生的人格,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其具體培養目標包括:第一,掌握鋼琴基本技術,拓寬學生的音樂知識。簡單的樂理知識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夯實學生鋼琴基礎知識,引導學生掌握鋼琴的基本技術與基礎演奏方法,初步了解鋼琴和保養以及維護知識,為以后的進一步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培養學生的合奏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鋼琴是一種獨奏性較強的樂器,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容易忽視對學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養,因此,必須適當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培養學生的合奏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演奏能力。第三,注意態度情感的表達和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將表現音樂、理解音樂作為學習的主要目標,通過學習和演奏使學生學會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熱愛音樂,并通過內化和遷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讓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健康成長。
(二)講究練習方法,培養技巧
好的教學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講究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具體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注重分手練習,確保彈奏質量。分手練習,即雙手分開練習,這樣往往可以加強兩手的相對獨立性,保持左右手能力均衡,進而確保彈奏質量。在實踐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學生出現錯音、錯拍子、錯指法的情形,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未能認真進行分手練習,因此,加強分手練習對于鋼琴學習是極為必要的。第二,抓好慢速練習,優化彈奏速度。慢速練習,即在彈奏過程中,放慢彈奏速度。俗語云“慢工出細活”,注重慢速練習,往往可以使學生在彈奏過程中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問題,從而改善彈奏質量,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在剛開始彈奏時,速度盡量慢一點,經過一定的練習后,再適當地提速,最后再以正常速度進行演奏。第三,把握難點練習,做到各個擊破。難點練習,即將難點部分抽出來進行單獨練習,再一一突破。當然,找出難點部分后,首先要分析該難點存在的原因,如彈奏動作是否協調、手指觸鍵是否準確,手指力度是否掌握、音位跨度是否過大等,然后對癥下藥,采取方法,直到難點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三)重視審美教育,以美育人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在中小學鋼琴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能力、審美情操,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第一,要挖掘鋼琴曲目的審美因素,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鋼琴曲目蘊含著豐富的審美特性,這些審美特性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悅,心靈得到啟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挖掘這些審美特性,激發學生的審美心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比如,劉敦南先生的《山林的春天》,鋼琴上下起伏的音流,易使學生聯想到春天來臨時萬物復蘇的美好景象,令人賞心悅目,進而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態度。第二,要引導組織豐富多樣的審美活動,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中小學生活潑好動,天生愛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而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如中小學生初級鋼琴教材選用的練習曲目,大部分與學生生活有關,有些曲目甚至耳熟能詳,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改編歌詞,或為樂曲配編動作,或根據樂曲內容將其改編故事,這樣既能感染和帶動學生的音樂表現情緒,提高學生學習鋼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比如,教授《草原上的故事》時,筆者鼓勵學生結合樂曲表達的內容,引子、各個樂段以及尾聲的不同情緒,發揮想象力自編一個小故事,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創造力。
(四)遵守教學規律,循序漸進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存在一定的個性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正確認識和評估學生現有認知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曲目、不同的作品,因材施教。如低年級學生以基礎知識和技能練習為主,中年級學生以即興伴奏學習為主,高年級學生以音樂作品的細致剖析,表演的感染力、欣賞品位的培養為主。其次,教學內容做到由易到難,有條不紊,以促進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及時調整和改變教學計劃與難度,以更好地使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最后,在鋼琴教學中,當一節課結束后,教師要多加引導學生進行課后練習,幫助學生養成堅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作者:熊奕萍 單位:湖北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