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開展隱性感恩教育,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由于各種原因,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感恩意識淡薄,這給其感恩教育敲響了警鐘。隱性感恩教育是感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顯性感恩教育所不具備的特征和優勢。高職院校應從營造感恩環境、組織各類實踐活動和發揮榜樣引領等方面積極開展隱性感恩教育,推動感恩教育的順利開展,培養出具有感恩意識、感恩情懷的優秀高職院校大學生。
關鍵詞:高職院校;隱性感恩教育;探究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的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教育。”[1]從實施形式上看,感恩教育可以分為顯性和隱性兩類。通過實踐調查發現,當前高職院校普遍所采用的都是顯性感恩教育,真正實施隱性感恩教育不多。其實,隱性感恩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彌補顯性感恩教育的不足,是感恩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一、顯性感恩教育與隱性感恩教育概述
1.顯性感恩教育
所謂顯性感恩教育主要是通過理論說教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一些感恩實踐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感恩意識的教育活動。在顯性感恩教育下,教育者往往采取正面的、直接的理論灌輸,具有目標明確和效果快等特點和優勢。但是,顯性感恩教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目的性過強、教化色彩濃厚、形式有時大于內容等。由于高職院校學生都是處在青春期,他們具有較強的個性和獨立意識,顯性感恩教育的外在灌輸性容易引發他們的逆反心理,使得教育效果不佳。實際上,當前的高職院校學生感恩意識不容樂觀,表現為:對于父母的付出、學校的培養、他人的幫助、社會的資助等只知接受,不知感恩,甚至抱怨不斷,總覺得別人欠自己很多等。
2.隱性感恩教育
所謂隱性感恩教育,是指引導學生在預先創設的教育環境中,通過直接體驗和潛移默化的方式增強學生感恩意識的教育活動。高職院校感恩教育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感恩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內化為學生的感恩情感,形成穩定的感恩行為。相比顯性感恩教育,隱性感恩教育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在隱性感恩教育下,采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感恩認知起著正強化作用,并逐步內化為學生對感恩的主動需求,達到感恩教育的效果。因此,相比較而言,顯性感恩教育可能在短期內效果明顯,但從長遠來看,隱性感恩教育更具有實效性。
二、隱性感恩教育的主要特征
1.強調隱藏性和滲透性
在隱性感恩教育過程中,強調“隱藏性”和“滲透性”。表現為:避免目的性很強的課堂說教和實踐活動,將教育目的隱藏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中,在平等、和諧的教育環境和活動氛圍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和喚起學生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在不知不覺中將感恩教育的目的滲透到其中,讓學生從內心中接受感恩教育,并內化為自己的意識和行為,實現全面健康的發展。
2.發揮主體性和能動性
在隱性感恩教育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避免被動教育。在隱性感恩教育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參與,也可以選擇不參與,可以選擇參與何種形式,可以選擇何種感恩思想和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自我對照、自我總結、自我調整,實現自我內化,再由內化到外化不斷完善和提高。
3.具有多樣性和全面性
隱性感恩教育的時間、地點、形式和內容不固定,學生可以根據需要來自由選擇。它可以在課堂,也可以是第二課堂;可以是正式場合,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專題講座,也可以是游戲等,真正實現多樣性和全面性相結合。
4.實現穩定性和長效性
在隱性感恩教育下,采取學生所喜歡的形式和內容,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將感恩知識和情感真正嵌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穩定的意識和情感,這種意識和情感的記憶比正式說教所習得的術語更持久、更穩定,也更具有長效性。
三、實施隱性感恩教育的主要方法
1.環境熏陶法
環境熏陶法就是高職院校利用各種環境中的感恩教育因素,對學生實行潛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靈受到感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校園、家庭和社會環境。其中,校園環境處于主要的地位,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是重要的外在條件。
2.活動感染法
活動感染法就是高職院校組織、引導學生參加各種感恩實踐活動,通過活動來感染學生情懷,提高感恩思想,增進感恩情感,培育感恩意識的一種教育方法。在活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實踐中把感恩認知和感恩情感內化為品質,外化為感恩行為。
3.榜樣引領法
榜樣引領法是指高職院校運用感恩榜樣的人格魅力、非凡成就等引起學生產生感恩感情共鳴,從而滌蕩他們的心靈,給他們以教育,鞭策著他們的成長,引領他們模仿和追趕的想法和實踐。榜樣引領法是高職院校開展隱性感恩教育活動一個重要方法。
四、高職院校開展隱性感恩教育的途徑
(一)積極營造濃厚的感恩教育環境氛圍
1.營造校園感恩環境氛圍
(1)精心設置各類校園感恩物質環境。“一所好的學校連墻壁也能說話”。前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句話點出了校園物質環境氛圍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職院校在校園建設規劃過程中,要巧妙地構建具有感恩意義的物質環境,為開展隱性感恩教育提供外在的環境氛圍。如:在校園顯著位置樹立具有感恩意義的塑雕;以感恩詞匯為學校的樓棟、道路等命名;以橫幅、展板、櫥窗、顯示屏等為載體,設立以感恩為內容和主題的宣傳標語、圖片、視頻等。讓學生每天都學習和生活在感恩的物質環境中,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感恩思想的存在。(2)悉心優化形式多樣的校園感恩文化環境。“所謂校園文化,主要指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校園環境中創造形成的人文氛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充滿感恩正能量的校園文化環境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引導、規范和塑造學生感恩行為,培養學生對自然、父母、學校和社會的感謝之意、感恩之情,內化學生的感恩品質。高職院??梢酝ㄟ^以下途徑來優化校園感恩文化環境:邀請專家老師等來開設感恩主題講座;不同專業班級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辯論賽;定期召開感恩主題班會;開展感恩先進學生典型的宣講會,用他們真實的事跡來感動人、高尚的品質感染人。讓“感恩”、“施恩”成為校園的主旋律,讓學生在濃濃感恩文化環境中去體驗感恩、施恩的意義。(3)著手打造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感恩文化。當前已進入到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直播間、各類論壇等早已經進入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新媒體是一個開放性的交流平臺,公眾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通過傳播媒介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或觀點。”高職院校在開展隱性感恩教育中如果缺少新媒體的參與必將是個重大的缺陷。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利用和發揮新媒體的優勢,著手打造豐富多彩的網絡感恩文化。可以通過采取建立感恩網站、網絡論壇、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加強與學生在網絡平臺上溝通交流,探討感恩知識、行為、事跡、實踐等,這樣既順應了時代的潮流,發揮了新媒體的優勢和作用,又迎合了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聯合家庭和社會創設校園外感恩環境氛圍
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是隱性感恩教育的構成內容。為有效開展隱性感恩教育,高職院校要聯合家庭和社會創設校園外的感恩環境氛圍,要求家庭和社會做到:(1)構建健康的家庭感恩環境。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感恩意識缺失和他們的家庭教育情況有很大的關系。如:父母親對孩子的溺愛,讓他們喪失了認識感恩的基礎,長大后很難再產生感恩情懷;父母只注重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品質培養放在次要位置,甚至被忽視,導致孩子感恩意識的淡薄。“您在愛自己孩子的同時,要教他們學會去愛您;您不教會這點的話,等您到了晚年,會痛哭流涕的。”因此,為了培養孩子感恩意識,父母親要改變傳統的思維,建立健康的家庭環境,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質培養,培育出懂得感恩和知恩圖報的子女。(2)大力宣傳倡導良好的社會感恩風氣。高職院校感恩教育是在一定社會環境下進行的,良好的社會感恩環境氛圍是開展隱性感恩教育的重要內容。國家要運用媒體大力宣傳倡導感恩價值體系,在全社會中弘揚感恩的主旋律,積極開展各類感恩社會實踐活動。同時,對于社會上各類優秀人物要大力表彰宣傳,為高職院校大學生感恩教育夯實堅實的社會基礎。
(二)組織行之有效的各類學生實踐活動
1.發揮第二課堂在隱性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課堂是學校教室課堂外的一系列實踐活動總稱,是對課堂教育的重要補充,在高職院校隱性感恩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第二課堂中的相關感恩活動,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感恩知識轉化為學生喜歡的形式多樣的活動,變傳統的課堂被動教育為課外主動參與,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感受感恩情感和接受感恩知識,內化為自己品質,外化為實踐行動。為此,高職院校要注意積極組織各類行之有效的實踐活動,如:在清明節時,組織學生參加祭祀、掃墓活動,感謝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在父親節、母親節時,通過組織一些活動來感謝父母親的養育之恩;在教師節時,通過組織一些活動來感謝老師的培育之恩;在感恩節時,通過組織一些活動來感謝社會和他人對自己幫助之情等。
2.注重情境再現在隱性感恩教育中的作用
情境再現在高職院校開展隱性感恩教育中有著獨特的作用。通過開展情境再現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了換位思考,體會到忘恩帶來的“滋味”,從而在內心深處體驗感恩的重要意義。為此,高職院??梢越M織下列活動:組織學生大自然實踐活動,認識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學會感恩自然,不污染破壞自然環境;讓每個學生干一天家務活,體驗父母的不易;讓每個學生上一節課,體驗老師的辛苦;讓每個學生到社區做一天義工,體驗生活的艱辛;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切身感受各行各業從業者辛勞等。
(三)充分發揮榜樣在隱性感恩教育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1.父母
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養者、第一任老師”。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從小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行為方式產生巨大的導向作用,父母對長輩、他人、社會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以后的思想。因而,為了培養孩子感恩意識,作為父母要時時處處以身示范,用感恩的心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懂得感恩和知恩圖報的子女。
2.教師
(1)轉變理念,變管理為服務。“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在傳統教育理念下,教師是管理者,學生是被管理者,這種理念對當代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已經不合適了。強制的、外在的灌輸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起到相反作用。因此,作為實施教育工作的高職院校教師要轉變理念,變管理為服務,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通過給予學生的尊重、理解和關心來贏得學生的尊重和認可,從而對于教師的言行舉止和所傳授的知識觀點認可,并內化為自己品質,外化為實踐行動,這也是教師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前提。(2)為人師表的示范引領作用。教師是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直接接觸人,他們的言行舉止對其可以起到正面的引領作用,也能起到負面的導向作用,因此,高尚的教師素質是隱性感恩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作為高職院校教師要變管理為服務,贏得學生的認可和尊重,同時,要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高超的專業技術水平和高尚的道德品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響學生。具體到感恩教育中,教師首先自己對大自然、父母、單位和社會要常懷感恩之心,用自己的感恩情懷來感染和引領學生懂得感恩、理解感恩和踐行感恩。
3.同學
身邊同學的感恩榜樣,貼近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生活,更易于被接受,讓他們覺得可親、可敬、可學,避免抽象空洞的榜樣形象發生。為此,高職院校要及時發現和挖掘學生中出現的先進感恩典范,開展感恩榜樣評選活動等,并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在全校范圍內加以宣傳和表彰,用他們真實的故事感動人,用他們高尚的品格感染人,使其他學生形成自我感恩教育的心理,并逐步升華為感恩的主動行為。
4.社會人物
社會上各行各業的感恩杰出人物都可以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榜樣。如成龍、李連杰等心系社會,回饋社會等事跡都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榜樣。他們作為高職院校學生崇拜的偶像,更能激發他們模仿的動力,在與偶像的對比中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作為感恩教育的重要手段,隱性感恩教育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和重視。高職院校在開展感恩教育時,除了實施顯性感恩教育外,更應該重視和發揮隱性感恩教育的作用,只有這樣,感恩教育具有完整性,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真正塑造有感恩品質的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湛紅艷.大學生感恩教育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79.
[2]程新桂.論隱性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2007(12):128.
[3]陳恃中.甘偉忠.新媒體時代高校感恩教育環境的構建[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1):99.
[4]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蔡汀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262.
[5]張戌玩.蘇霍姐林斯基的德育理一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53.
[6]錢煥琦.教師職業道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56.
作者:王林 單位:南京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