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家園共育幼兒感恩教育探討,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感恩是中國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一個擁有感恩之心的人,必定品質高尚。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家庭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教師要善于在一日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只有家園同步,才能使他們能夠在這種有情有愛的教育中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他人,促進幼兒優良品行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關鍵詞:
感恩;家庭;幼兒園
中國的感恩教育源遠流長,“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句古訓流傳至今。感恩是中國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一個擁有感恩之心的人,必定品質高尚。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基礎,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會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會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回報社會,對自己所做的事負責。那么,如何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家庭成員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現在,中國的小皇帝是越來越多了。家長大包大攬,為孩子砌成一道擋風避雨的墻,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不予拒絕。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一種習慣,覺得家長為他們做的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不容易滿足,更何談感恩?作為孩子成長的啟蒙教師,我們家長應該努力營造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氛圍。
1.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是幼兒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孩子閃亮的眼睛時刻捕捉著父母的行為舉止、一言一行,“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待人接物、行為態度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做父母的要時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孩子的表率,不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懷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圍一切。而且還要用自己的愛引導幼兒、感染幼兒。比如說,家庭成員之間要文明禮貌、和諧相處、互助互愛;受到別人的幫助要及時表達謝意;對于需要幫助的人要樂于伸出援助之手;要多帶孩子購買禮物去看望老人,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如何尊敬長輩,感恩父母。當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關愛或幫助家長時,家長應敏銳體察,適當感謝和鼓勵幼兒。家長的這種感恩方式,不僅言傳身教,使幼兒切身體會到家長的感恩意識和感恩行為,也使幼兒體會到了施恩的快樂。
2.父母要善于抓住時機向孩子“訴苦”
有許多父母常常抱怨:我們付出了那么多,為什么孩子卻不理解呢?這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在蜜罐里長大,沒經受過困難和挫折,體會不到父母的艱辛,他們認為,父母就是為他們服務的,做什么都是應該的。父母要在適當的時機向孩子講講自己的童年生活,讓他們知道現在生活的幸福;多向孩子說說自己工作情況,讓孩子體會父母的勞苦;平時,還以引導孩子適當做些家務活,不要讓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父母生病時,要讓孩子學著照顧等等;讓感恩父母的種子慢慢在孩子心中萌芽。
3.要多給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在挫折中體驗如何感恩
現在的孩子生長在非常安逸的環境下,孩子在成長中很少或根本就沒遇到過挫折,表面上一帆風順,其實非常危險。孩子沒有機會經歷挫折,嚴重缺乏抗挫的能力和經驗,心理會變得十分脆弱。父母在平時應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為孩子打下勇于面對困難的預防針,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父母可以通過古今中外許多歷史人物或現代成功名人的例子,讓孩子知道“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和永遠地放棄自我。比如父母可以讓孩子負責去做某件事情等,但要注意,障礙設置難度要適中,否則屢次失敗,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時,適時地扶他一把,給予鼓勵,才能幫助孩子學會忍受暫時的焦慮與不安,加強對困境和壓力的容忍力,并且有信心和方法去克服困難,實踐證明,在困難挫折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更懂得知恩圖報、善待別人。
二、教師要善于在一日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1.利用童話故事中和身邊的美好形象,培養幼兒的感恩意識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篇優秀的童話故事可以影響幾代人。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著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故事對于孩子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是對他們心靈的洗滌。通過故事,孩子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如何分辨是非。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堅持每天一個好故事,讓故事伴隨幼兒成長。如:在故事《九色鹿》中,阿達為了高額的賞金,選擇出賣救過自己的九色鹿,配合反面故事能更好地教會幼兒要學會感恩,不要對幫助過我們的人忘恩負義,別人幫了我們,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田螺姑娘》這個故事則告訴小朋友,人要樂于助人和懂得感恩。
2.在愛心中培養感恩知恩的孩子
幼兒教師是需要充滿愛的職業,只有我們愛心無限,才能培養出愛心涌動的孩子。在一日生活中,我們讓愛處處流淌,細心呵護他們。此外,我們更注重引導孩子如何關心他人、奉獻愛心。在汶川大地震中,無數孩子失去父母和家園,我們抓住這一教育良機,動員孩子給災區孩子送去溫暖,孩子們滿腔熱情,捐獻活動開展的順利有序,孩子們受到了一次奉獻愛心的良好教育。沒有愛心,如何感恩,感恩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
3.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評價,是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不可缺少的環節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中,我們要及時對幼兒的行為作出評價,它能起到控制幼兒品德方向發展的作用,行為評價的方式有表揚、獎勵、批評等。在平時教育教學中,我注意觀察和了解幼兒的言行。如對愛護公物、幫助小朋友、在家中聽父母的話并能學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幼兒在班上及時表揚或獎勵,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加以肯定,其他小朋友也會受到良好的影響,培養了他們的感恩意識。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做這些事可能只是一時興起,或者是為了得到老師的一聲表揚,要讓感恩成為他們良好的品質,還需要老師做進一步的引導。當然我們要善于捕捉孩子的發光點,去開發挖掘孩子的潛能。一個孩子的轉變往往在于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俗話說:“人喜好話”,孩子更是如此,對他們要多表揚,多引導,讓孩子慢慢學會感恩他人。
三、家園同步,讓感恩之花慢慢綻放
幼兒園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二者的緊密結合,才能使教育更出效果。有很多時候,教師在幼兒園有步驟、系統地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孩子表現得很出色,可一回到家中,家長不加以引導,沒起到榜樣的作用,致使家園不同步,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們就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家長們知道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長的認同,然后經常及時和家長溝通,以便更好地指導幼兒。
總之,對孩子的感恩教育需要采取各種各樣的方法,讓他們懂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感恩。在愛的氛圍中感動幼兒,在愛的陶冶下感化幼兒,在愛的彌漫下感染幼兒,使他們能夠在這種有情有愛的教育中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他人,也許這就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吧!
作者:渠美玲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機關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