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思品課堂感恩教育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分析生活教育理論下思想品德課程融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探討思想品德課程中感恩教育的主要內容,以及思想品德課中感恩教育的融入與滲透的對策。
關鍵詞:
感恩教育;陶行知;思想品德;生活教育理論
學會感恩,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尤其重要。思想品德課程應當融入感恩教育,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一、感恩教育分析
一曲耳熟能詳的《感恩的心》,牽動著眾多人的心。不論是對一個家庭來說,還是對一個單獨的個體來說,感恩都是最為重要的品質。唯有形成了感恩的意識以及最基本的行為習慣,才能夠讓一個人保持感恩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作為學生,在學習的不同階段當中,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接觸不同的人與事。《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如果存有感恩之心,能夠對身邊的人與物懷抱感激之情,那么將會喚醒學生的善良本性,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如此一來,也就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諦,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由此可見,感恩教育對于莘莘學子來說,是養成良好品德、改善性格缺陷的最佳途徑。
二、生活教育理論下思想品德課程融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生活教育理論”,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大眾教育”。他認為: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僅沒有與生活掛鉤,還遠離了勞動的價值軌道,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成長來說是一種扼殺;而由此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具備創新能力與較高的膽識。因此,在現當代的教育中,應當以開放性為主,讓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都能夠走進生活,以不斷創新、實踐以及探索,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及其最基本的道德素養。中學階段是學生形成道德素養,養成良好品質的關鍵時期。假如教師只是一味依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學生可能覺得很抽象,難以理解。例如:什么是道德?或許學生可以從課本列出的定義中,了解到道德的核心是“禮義廉恥忠孝節悌”,是一種基于社會之上的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以及生活的最基本的準則和規范。但是,此時,學生又會問,什么是“禮義廉恥”呢?什么是“忠孝節悌”呢?盡管我們可以通過書本或者是借助詞典,對它們的字面意思進行了解,可僅僅只是從中獲取到道德的片面含義,而未能讓學生真正了解到道德的內在含義及其對人類的行為所起到的約束作用,也就相當于未對學生進行過道德教育。因此,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將“生活教育理論”合理地利用起來,將抽象的思想品德形象化,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感悟出道德素養及品質的內在含義,進而讓他們能夠培養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同時,感恩教育作為德育體系的核心,將其合理地融入到思想品德課程的教育過程當中,使之成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不僅可以提高德育效果,還能夠讓學生從現實的生活中學會感恩,并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或物,都懷著一顆感恩之心,進而讓他們能夠在感恩之情的驅使之下逐漸完善自我,促使他們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思想品德課程中感恩教育的主要內容
將感恩教育融入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時,教師應當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以突出感恩的本質,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思想品德課程中感恩教育的主要內容,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勇于承擔責任。1)對國家懷抱感恩之心,努力學習,勇于探索,積極創新,為國家今后的建設及發展,獻出一份微薄之力;當國家遭受到侵害之時,要第一時間站出來,并以奉獻自己為己任,共創國家新輝煌。2)對父母懷抱感恩之情,感激他們多年來的生養之恩。不耍小孩子脾氣,聽從父母正確的言語,認真學習,健康成長,不讓父母過于擔憂自己。要發憤圖強,報效父母養育之恩。(2)懂得和諧相處。1)感恩社會。需懂得為人處世之道,不論是哪種性格的人,哪種層次階段的人,或者是哪種文化背景之下的人,我們都應當與其友好相處,以營造出較為和諧的社會氛圍。2)感恩自然。需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時,懂得如何與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進行和諧相處,并樹立起自然保護觀念,讓自然能夠與人類融為一體。(3)珍惜生命。每一個人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好好愛惜自己,好好保護自己。這樣,不論是對父母來說,還是對整個社會或者是自然來說,均是對其自身生命感恩的一種體現。因此,應當遠離一切能夠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威脅的事物,例如,要健康、快樂地成長,以回報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的恩情。
四、思想品德課中感恩教育的融入與滲透的對策分析
為了提高感恩教育的效果,促使其能夠與思想品德課程融為一體,應當在生活教育理論的基礎之上,采取可行性較高的對策,健全教學模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了解并掌握感恩教育的精髓。(1)合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感恩情境。感恩案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應當對這些感恩案例進行合理的收集,納入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大綱中,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感恩的實質,形成感恩意識。同時,教師也應當學會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素材,為學生創設出形象化的感恩情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習得感恩教育的精髓。可以拿來作為感恩情境創設的素材是比較多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說明類情境的創設素材。包括一些具有較高生活哲理或是含有感恩情節的文學類作品,如:童話故事、哲學小說、現當代偉人自傳以及寓言故事等。2)體驗類情境的創設素材。這類素材能夠直觀體現出感恩對人類的重要性,比說明類的更具有說服力及教育力,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感恩的實質。3)體諒類情境的創設素材。包括學校、家庭及社區的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一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事件,它對于提高學生對感恩的認知度以及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另外,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例如多媒體,包括語音、視頻以及圖像,同時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比如點撥法、比較法、討論法、歸納法以及啟發式教學法),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注重實踐教育。把課堂延伸至現實生活中,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夠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而且,還能夠將無形的感恩教育轉換成為有形的教育,讓學生可以通過實際體驗,知曉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因此,教師在授課的同時,還應當結合當前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活動,比如:調查活動、實踐活動、辯論賽、體驗活動等。讓學生通過不停思考、行動以及想象等,對生活中的感恩事件進行歸納整理,并挖掘人性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后針對這些不足之處,作出深刻的探討與反思,以找出能夠彌補這些不足之處的辦法,讓人性可以回歸到最初的善。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去做一些感恩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感恩帶給他們的快樂。例如:教學生制作感恩卡,或者是教學生唱一首特定的歌,讓他們將其獻給父母或者是其他需要感恩的人。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當代社會中,我們應當加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力度,讓學生能夠在成長的同時,逐漸完善自我,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而感恩教育作為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提高思想道德課程的教學效果來說,起著比較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當將其合理地融入并滲透到思想道德課程的教學中,讓其能夠在“生活教育理論”的幫助之下,逐漸完善我國現今的德育教學體系,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德、智、體、美兼具的合格人才。
作者:吳立榮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九華初中
參考文獻:
[1]胡春玲.感恩教育,激發學生人性原動力[J].景德鎮高專學報,2010(01).
[2]畢大超.初中生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5.
[3]鄔躍.感恩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切入口[J].教育探索,2010(04).
[4]惠進志.當代中學生感恩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5]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應有之義[J].中國教育學刊,2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