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就業指導法律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就業指導課中對學生法律知識的教育時間不足
就業指導課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畢業之前早做準備,對自己的職業人生有一份科學的計劃,正所謂不打無準備之仗,防止在學生真正面臨就業問題的時候不知所措。如今的就業指導課主要注重對學生職業生涯意識的建立;讓學生了解自我、了解行業;指導求職簡歷的撰寫;強調面試技巧以及鼓勵學生自主創業。雖然學生權益保護也是就業指導課教學內容的一個章節,但學時平均下來,可能留給這一章節的時間少之又少,是就業指導課的“非重點”。但是從撰寫個人簡歷,到參加各式各樣的招聘會,再到合同的簽訂,直至就業之后的一系列社保、工資等問題,都是法律問題,這么多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兩課時就能講清楚、講明白的。也導致了當學生在真正求職過程中,遇到諸如勞務派遣、勞動合同中關于試用期的規定、違約責任的賠償、社會保險繳納等問題時出現手足無措的局面。
2.就業指導課任課教師的相關法律專業知識不足
2011年3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第一步已經實現?,F今,《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公司法》《就業促進法》及相關的政策性文件都對學生的就業及相關權益保障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現在,由于師資不足等原因,就業指導課的任課教師很可能是某位老師兼職,或者說是學生科、就業辦公室等部門的老師進行講授,教師的知識背景五花八門、素質修養參差不齊。相關法律知識的缺乏可能不能滿足學生的法律知識需求,不能適應如今的就業局勢。如果教師對某些法律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產生偏差,后果將是極其嚴重的。
3.教學形式單一導致學生對就業法律指導缺乏關注
如今就業指導教學多以專題方式開展,試想在一間大廳里,幾百名學生在臺下坐好,主講人一人在臺上照本宣科,法條和相關政策的簡單羅列必然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不能滿足學生真實的就業指導需求。興趣調動不起來,學生對這一關乎切身利益的事項就缺乏關注。
二、對就業指導課中法律教育本質的分析
就業指導課的目標就是強調職業教育在人生發展的重要地位,促使大學生樹立職業規劃意識,讓當代大學生在態度、知識和技能方面達到適應社會就業需求的情況。法律教育屬于就業指導知識層面的內容,其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就業過程中的基本權益,對與就業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就業法律風險防范意識,能夠識別一些常見的就業陷阱和侵權行為。掌握權益保護方法和正確途徑,一旦發生侵犯學生個人合法權益的情況能夠正確、冷靜地處理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59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為畢業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針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作出了明確指示,要求各高校將就業指導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日常教學體系當中。就業指導課應當回歸課程設立的本質,就法律教育而言,筆者認為要分為三個部分。
1.要以人為本,做到學生本位。
要像一名精明的商人,了解學生需要什么,搞不懂的問題是什么,想知道的問題是什么。而不能憑主觀臆斷,替學生思考問題。意識能作用于物質,只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讓學生愛聽課,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法律意識和危機意識才能增強,只有法律意識增強了,才能夠避免就業陷阱,促進高質量就業,最終使學生有發展,凈化就業環境,使社會和諧進步。
2.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是相當枯燥無味的,照本宣科是最好的催眠劑,不結合實際的市場情況而談法律法規無異于空中樓閣。
所以,要充分做好就業市場調研,打通信息渠道,掌握如今的市場需求情況。只有懂得市場需求,才能夠為學生量身定做適合自身的就業規劃。同時,教師不能只坐在辦公室中,看“奏折中的天下”,要建立專項資金,支持教師進入市場進行調研。只有了解到如今用工的陷阱,對現在多發的就業法律問題心中有譜,才能夠更好地為學生進行就業法律服務,避免糾紛的產生。
3.當我們把握了市場
掌握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就可以幫助、引導學生的就業思路以及指導如何針對學生展開就業法律服務,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夠真正回歸就業指導的本質。
三、對完善就業指導課的建議
1.提高師資質量,法律專業教師聯合教學
就業指導課的老師應當走專業化道路,不斷提高任課教師就業指導的專業知識和素質,組織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譬如由專家進行講座,開展網絡學堂學習,進入市場進行實地調研等,只有師資質量提高了,教育教學才有保障。但是讓一名教師成為全才需要一定的時間培養。在這段真空期內,可以進行教師聯合教學。就業指導本來就是多種因素的聯合。建議讓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老師進行面試等環節的授課;可以讓法律專業的老師進行法律方面的講解;本專業的老師可以就本專業的情況對本專業的學生進行輔導等。強強聯合,教學質量必定能夠提高。
2.改善教學形式,豐富法律教育內容
羅列式的闡述法條不會引起學生的興趣。當老師充分調研市場之后,可以進行模擬演示等,讓學生參與其中,知道就業過程中應當如何規避法律風險,現場模擬法律陷阱,而后再由老師進行講解。這種授課形式一定能打動學生心靈,促進學生樹立法律意識,促進就業安全。同時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需要,對某些同學進行“私人訂制”,對他們的想法及時提供意見,必要時與家長進行溝通。
3.打通師生溝通渠道,對就業風險進行監控
在學生就業過程中,任課教師可對正在進行就業的學生進行一定范圍內的抽樣,通過微信、QQ等信息平臺,收集學生的就業信息,加以審查并進行備案。提醒學生防范法律陷阱,對潛在的危險及時干預,促使學生順利就業。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院校要以大學生依法就業、保護權益、順利就業為目標導向,重視就業指導課中的法律教育,讓法律和維權的光芒普照,為學生的高質量就業保駕護航。
作者:邵鵬 崔志鵬 伍婷 單位:北京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