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院校法制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法制教育是國家和社會有目的的通過多種形式的法律知識的普及和宣傳,使人們形成一定的法制觀點、法律信念和法律信仰,從而最終達到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知法”“、守法”“、護法”和“用法”教育目的。
(一)高職院校加強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國方略得以落實的基礎保障
目前我國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不僅僅需要制定完備的法律制度,更需要有全社會中所有成員具有法制觀念和法治意識,逐步使全社會公民都能夠樹立一定的法律信仰,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是這項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能夠形成的,需要后天學校和社會環境的教育和培養才能逐步形成和增強,最終實現全社會公民的共同意識和價值觀。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學院同樣作為高等教育活動中法制宣傳的重要基地,其所培養的大學生,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高技能知識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法律素質和法制觀念將直接影響到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的進程。加強高職學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深遠意義。
(二)高職院校加強法制教育是高職學生成人成才的現實需要
21世紀的高職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高職學生的素質良莠不齊,高職教育既要避免學生因不懂法而實施違法行為,同時還要避免有些人因私欲膨脹作怪,將所學知識與能力用于犯罪。高等教育階段是學生人生理想、信仰的完善和成熟階段,高職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認識水平,強化他們的法制教育,能夠使其對法律產生較深的認識,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高職生又不同于一般的大學生,加強其法制教育有著特殊的意義:其一,高職院校作為培養高素質職業人才的主要陣地,首推“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重點是突出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就決定了高職學生在校期間的理論學習時間比較有限,那么如何將學生的理論學習時間高效率地利用起來完成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利用項目化學習的方法來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法律教育質量和水平,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修養和法律觀念,甚至在步入社會后形成法律信仰。其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高級性、技術性、職業性和基層性的特點,比較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理論學習能力,這樣就會導致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常會忽略學生的整體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隨著社會主義社會政治經濟的平穩發展,必須要同時強化高職學生的法制思想教育。其三,高職生畢業后面臨的工作崗位大多在生產第一線。由于接觸的社會層面比較復雜、特殊,通過校園法制教育強化他們的法律意識可以使其增強是非判斷的能力和自我約束的能力,也可以幫助他們樹立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二、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社會法治環境對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負面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社會法制化程度不斷加深,但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仍在某些社會領域發生,“權大于法”、法律面前存在特權人員、法律是有錢人和有權人的代表等想法,影響著高職學生“學法”、“用法”、“守法”和“護法”的積極主動性,致使高職學生對我國法制狀況缺乏信心,也使其在日后“用法”時出現知行不統一的現象,影響高職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習慣的形成。
(二)法制教育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1.教材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
目前高職院校統一使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13年修訂版),教材后三章內容領會法律精神、樹立法治理念和遵守行為規范旨在樹立學生的法律觀,就法律基礎而言,內容籠統空泛,是站在德育教育的角度宣傳法制教育,不能滿足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需要,更難以實現讓高職學生了解法律知識、樹立法律信仰和培養法律能力的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籠統,方法陳舊。
目前高職院校唯一開設的一門法律課程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在教材編排上,法律基礎在其中只占有一半不到的比重,面對龐大的知識點和較少的課時,大多數教師都采用單一的口授加板書式的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只對知識點進行簡單的羅列和堆砌,追趕教學進度,缺乏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不利于學生法律信仰的形成,使得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3.高職院校法制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項集政治理論和知識實踐性的綜合性學科,因此,要求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教師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度和規范的政治理論水平,同時在授課的時候必須明確授課計劃、授課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提升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政治法律課教師缺少相應的法律實務和實踐經驗,這就導致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更好地將法制教育的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這種照本宣科的填鴨式教育不能讓學生對法律產生認知感、認同感和依賴感,使法律課成為純粹的知識講授課,缺乏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與高職學生提高法律素質的要求不相適應。
4.課堂實踐環節缺乏實效。
高職院校的法律教育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基礎性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多法制教師仍然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將理論教學與課外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就算偶有案例分析和課堂提問等實踐方式的嘗試,但卻達不到課堂實踐教育環節的預期目標。同時,在課堂上的實踐項目不明確,沒有準確的實踐教育授課計劃和教案等必備的規范性內容,往往隨機性或隨意性較大,導致課堂教育的實踐環節缺乏實際效果。
三、加強高職院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改善教學方法,突出實踐環節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傳授知識為主,無法適應現代法制教育的要求。法制教育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目標,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信仰為任務,通過制定具體的案例和項目,將理論聯系到具體學習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院校條件進行合理課程設計。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安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其多多探索。因此,我們高職院校的法制教育課堂應該走出傳統的教室,走向社會,高職院想應當高度重視法制教育的環境和法治氛圍的重要性,積極加強與司法機關等行政部門聯系,建立校外法制教育的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到司法機關等行政部門進行參觀和學習,甚至深入旁聽或參與,同時可以聘請司法界的著名學者和專家來學校進行交流或座談,組織靈活多樣且極具參與性的實踐教學活動。這樣可以為高職院校學生營造濃郁的法治學習環境和氛圍,改善傳統的教學方法,增加實踐的因素,增加學生法治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最終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法治價值觀。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我們首先應該就憲法、民法、刑法等一些大法進行普及,利用項目化學習的方法根據學生專業和日后職業的實際需要開設具有一定層次的法律選修課,如《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婚姻家庭法律課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通過法律選修課使得學生掌握專業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利用所學的法律知識解決職業中可能出現的司法問題,提高法律素質。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針對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法制教育課程的教師現狀,高職院校一方面應積極引進人才,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當水平的精干的專職教師隊伍。同時聘請部分長期從事司法實務或法學教育工作的兼職教師為補充,整合組建地道、高質的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另一方面應加強對現有法制教師能力的提高,通過進修、培訓等方法,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
(四)堅持依法治校,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圍
高職學生思想活躍,作為學校要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創造高質量、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的法治氛圍。從學校角度來說,為配合法制教學,學校要營造高品位、高質量的校園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的法制氛圍。以抓校風校紀建設為切入點,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師生的行為有章可依、有規可循,使學校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讓學生在校期間養成遵守規章制度的習慣,這對其走向社會后自覺按法律要求規范自身行為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金娟 單位: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