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法制教育重要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朝夕相處,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對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獨特的優勢。當下,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存在著對法制教育缺乏重視程度、教育內容與方法較為乏味和缺乏基本的教育實踐活動等問題,高校輔導員應從著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在學生工作中體現法制精神和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實踐活動等方面尋求開展生法制教育的策略,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法制教育
新時期,我國積極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廣泛的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法治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會影響自身的學習態度,影響法治國家的建設進程。而高校作為宣傳法制教育工作的主陣地,應承擔起提高大學生法制素養、培養法制思維的重擔。作為與大學生朝夕相處的高校輔導員,要利用自身的專業條件將法制教育潛移默化的滲透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通過多元化的法制教育內容吸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大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養成正確的法制理念,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概述
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法制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從與學生朝夕相處,便于溝通交流和專業化水平較高,具有說服力兩個層面展開分析。
(一)與學生朝夕相處,便于溝通交流
相較于初高中而言,大學生邁入了新的人生階段,時刻伴隨在學生身邊的班主任角色由高校輔導員扮演。高校輔導員的工作相對繁雜,從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的大事小情到職業規劃和就業選擇等方面都能找到輔導員的身影。高校輔導員既要組織學生開展班級工作、學習工作,又要為學生的解答人生追問,做好思想工作,往往與大學生朝夕相處。同時,高校輔導員年齡一般較為年輕,在與大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并沒有代溝,熟知學生的所思所想,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甚至成為學生的朋友,可謂是“亦師亦友”。基于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朝夕相處關系,輔導員在開展法制教育具有其他教師所不能比擬的優勢,有利于輔導員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知識素養,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法律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法律素養水平,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化水平較高,具有說服力
高校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化教師,法制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輔導員具有專業化的法制教育能力,是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實施者。高校輔導員具備強烈的政治意識,有堅定的政治信仰,這樣才能確保法制教育工作朝著正確的政治方向進行。同時,高校輔導員具備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并接受了專業化的崗位培訓,具有豐富的法制教育知識,是我國法律法規的堅實擁護者和遵守者。而且,在輔導員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拉近了彼此距離,彰顯了輔導員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法制教育工作的開展,弱化了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抵觸情緒,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二、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基本現狀分析
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基本現狀主要從對法制教育缺乏重視程度、教育內容和方法較為乏味和缺乏基本的教育實踐活動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對法制教育缺乏重視程度
當下,社會各界都在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但高校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并沒有明顯提高,法制教育缺失、缺位的現象較為明顯,不利于大學生法律素養的提升,制約著法治國家建設的進程。一方面,與大學生法制教育相關的課程安排較少。高校過度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相對忽視了對法制教育的作用,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和教學計劃設計的過程中壓縮了法制教育相關課程的課時,沒有為學生提供接觸法律知識的課堂,甚至會使學生對法制教育產生偏差性認知,弱化了學習法律知識的熱情。另一方面,專業化法制教育教師隊伍不足。高校法制教育的教學工作大都是由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師兼任的,無形間加大了教師的工作壓力,使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時,雖然他們具備較為深厚的法律知識素養,但與專業法律教師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缺乏系統的法律體系和科學的法律思維,降低了法制教育的有效性。
(二)教育內容和方法較為乏味
高校課程中,只有法學專業的大學生能夠接觸到全面、系統的法制教育課程,而對于非法學專業學生來說,他們平時接受的有關法制教育的課程只來自《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兩個章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為全校的公共課,一方面課時安排相對較少,加上教學任務的繁重性,意味著教師只能“走馬觀花”式的向學生灌輸基本的法律知識,學生作為信息的“接收器”,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彰顯,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師的應付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增加了法律知識的枯燥、乏味性,容易誘發學生的抵觸情緒,不重視法律知識內容的學習。接近期末考試時,大部分學生便臨時抱佛腳,在不理解具體法律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死記硬背,不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缺乏將所學法律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生活中的能力,難以實現教育目標。
(三)缺乏基本的教育實踐活動
當下,大學生法制教育活動大都停留在理論講授的層面,缺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實踐活動,不利于學生加深對法制教育的理解與感悟。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初衷應該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并能利用法律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糾紛,進而推動法治國家的建設進程。目前,高校過多關注對冷冰冰的、枯燥的法制知識、法律條文的解釋工作,將法制教育活動局限在學校課堂環境中,忽視了與學生實際的聯系,學生難以真正了解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效用,容易激發學生對法律產生“遙不可及”的錯誤性偏差,不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使得高校的法制教育活動浮于流于形式。新時期,高校要積極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必要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引導學生做知法、守法、用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三、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策略探討
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法制教育的策略主要從著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在學生工作中體現法制精神、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實踐活動和恰當發揮網絡媒體作用四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著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
新時期,高校應致力于打造專業化輔導員法制教育隊伍,不斷提升輔導員老師的法律素養,提高法律綜合運用能力。一方面,高校要組織系統、專業的法律培訓活動。高校可以定期邀請法律專業相關的專家學者或本校法學專業教師為輔導員教師舉辦法律知識講座,幫助輔導員全面、細致的掌握法制教育知識,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同時,在假期組織輔導員進修相關的法律課程,設定必須課程,提高輔導員的專業化水平。法學專業教師可以根據高校法制教育活動的需要,為高校輔導員推薦相關的書籍、資料,組織輔導員定期開展學習活動,并提交學習感悟或者組織相關的法律知識考核活動,使輔導員老師的學習活動落到實處。另一方面,高校可以與相關法律部門機構開展交流活動,讓輔導員親身參與執法、司法等過程,拉近與法律的距離,感受法律的尊嚴與權威,豐富情感體驗,提高輔導員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豐富法律教育素材,提高法制教育活動的接地氣性。
(二)在學生工作中體現法制精神
在日常的學生工作中,輔導員要時刻堅持法制精神,寓法制教育于生活,彰顯學生管理工作的公正、公開和公平性原則。一方面,在學生工作中要體現法制教育理念。例如在學生干部的選拔中,學生干部源于學生,為學生服務,其信服力的強弱會直接影響班級工作的開展效果。因此,輔導員要堅持公平、公開原則,為每位學生提供參與競選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學生干部選舉的全過程中,并投票選出大家信賴的學生干部,極大提高了經由民意而獲選的學生干部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彰顯民主精神和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同時,學生的全過程參與有利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受來自法律程序的莊嚴,踐行法治正義,提高法制意識。另一方面,獎助學金的評定工作要體現法制教育理念。獎助學金是與學生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工作過程中稍有偏差便會有失公允,容易誘發學生的不滿情緒。輔導員作為獎助學金評選工作的組織者,要全面、細致為學生講解評選辦法和程序,將公信力較高的學生組成評選小組,公正、客觀評價候選人的條件和入選資格,最后篩選出最合適的、合理的人選,并進行公式。通過嚴格、公開的評選活動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感受法制,樹立法制理念。
(三)積極開展法制教育實踐活動
高校輔導員要與學生的法制課程教師保持密切的聯系,全方位、多層次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明細學生們的疑難困惑,搜集學生們感興趣的法律問題,做好相關法律素材的搜集,以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通過為學生解答所關心、感興趣的法律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打牢知識基礎。同時,輔導員要根據學生實際組織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法律知識的理解與感悟,提高學生的法律應用能力。比如,輔導員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讓學生們針對某一感興趣的法律問題展開審判、討論。通過組織法制教育情景劇,豐富枯燥、乏味的法制教育內容的呈現形式,提高法制教育的接地氣性,引導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感受法律知識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實效性。
(四)恰當發揮網絡媒體作用
新時期,大學生法制教育活動要搭乘網絡信息技術的快車道,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講好法律故事,宣傳法律知識,提升大學生的法律素養水平。一方面,輔導員要多依托網絡媒體作用,豐富法制教育的呈現形式。在法制教育課程中,輔導員要充分依托網絡空間中的法律視頻和聲音等,豐富學生的多感官參與,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使學生設身處地感受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另一方面,輔導員要為學生推薦質量好、權威性高的法制教育頻道和網站,組織學生定期瀏覽、閱讀相關的法制書籍,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同時,輔導員要定期通過QQ、微信和微博等載體為學生推送相關法律案例、法律故事,全方位宣傳法律知識,并實時與學生展開溝通交流,提高學生的法律敏銳力,提升法律素養。
四、結語
大學生法制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輔導員要提高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改進教育方法,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拉進學生與法律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守法和用法的能力,助力法治國家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田榮.試論高校輔導員的核心責任[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5(2).
[2]盧來霖.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
[3]楊翊,包麗麗,李瑤,孟慶鉑,朱瑩.高校輔導員“素質與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9).
[4]馬文雅.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作用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
作者:馬良 單位:德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