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診所法律教育與企業法務人才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企業法務人才培養需要具備法學及與企業管理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包含法律診所在內的一系列與之相配套的實踐教學體系。本文從診所法律教育與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概況出發,介紹我校法學院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下法律診所課程的實踐情況,并指出診所法律教育對企業法務人才培養的收獲與困惑。希望法律診所課程能在企業法務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診所法律教育;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收獲;困惑
一、診所法律教育與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概述
1.診所法律教育概況。診所法律教育是借鑒醫學臨床實踐的思路,使法學學生參與到一些法律案件中區,在指導教師的陪同和指導下,接受法律委托,為委托人解決相關法律問題。這種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的將所學到的法律理論知識運用到處理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中,完善學生的法律知識體系,同時在這種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提升社會責任感。2000年開始,我國七所知名高校獲得美國福特基金資助踐行診所法律教育模式,取得巨大成果。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診所教育委員會將好的經驗不斷推廣,全國已經有100多所高校法學專業采用這一模式,根據各自的優勢不斷創新發展。實踐證明,診所法律教育,在法學教育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在我國迎來了發展的新時代。
2.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概況。企業法務作為一種社會職業,特指企業內部專門負責處理法律實務的工作人員。世界上第一個設立企業法律部的企業是美國新澤西州的美孚石油公司。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美國、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法務工作的興起,企業法務達到鼎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市場經濟與市場法律風險這一矛盾共同體與企業相伴相生,為企業法務創造了賴以生存的政治與經濟環境。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嘗試可以說是高等學校法學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
二、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法律診所課程建設實踐
我校法學院自2008年開始開設“社區法律診所”以來,一直堅持踐行并創新法律診所課程,在“社區法律診所”、“非訴訟法律診所”方面已經完成課程體系建設,包含不斷完善的課程體系和不斷完備的評價體系。在此基礎上,在我校法學院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過程中,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對作為實踐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法律診所課程,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在以下方面嘗試構架新的課程建設思路:
1.法律診所課程的內容。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下,更注重考察企業的定位以及企業經營管理內容,我們擬在既有法律診所課程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涵蓋以下內容與商務談判、企業合同管理與實務、企業風險管理與實務等實踐課程不同,法律診所課程更注重真實案件的真實參與度和實訓性。我們將通過校外企業平臺獲取的真實案例,進行有針對性集中訓練,并用于企業法律事務處理。
2.法律診所課程的教師隊伍。法律診所課程的教師,需要具有理論知識、實務經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我校法律診所教師團隊成員均具有兼職律師資格,同時外聘的律師、仲裁院、法官、社區工作人員等也都經驗豐富,合作多年,對學生耐心指導并評價。在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下,我們利用地區優勢,和多個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在企業建立實踐基地,聘請有經驗的企業法務人員作為學生的指導教師,真正實現“雙師型”教師人才儲備與培養,真正落實校企合作的學生“雙導師制”,努力實現法律診所課程內容的校內校外教學。
3.法律診所課程的評價。我校法律診所課程,一直推行學生自評、教師跟評、校外導師點評的“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學生的最終成績單,要有學生自我評價與學生小組評價記錄、教師對課堂部分的評語及評分、校外導師(如社區工作人員、律師、法官、仲裁員等)對實訓環節的評語及評分,各占據一定比例。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下,我們繼續推行“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所不同的是,校外導師點評需要根據學生在對企業事務處理中的具體表現由企業法務方面的導師給出點評。具體考量學生在企業事務處理中的職業道德、溝通能力、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實際應變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綜上,在法律診所課程建設方面,需要在內容、教師隊伍、評價體系方面有所突破,更需要在實踐中通過跟進與總結,不斷完善。
三、診所法律教育對企業法務人才培養的收獲及困惑
1.診所法律教育對企業法務人才培養的收獲。(1)學生對法律診所課程有了更新的認識。我們從最初的尋求案源讓學生案件,到建立社區法律診所讓學生參與處理非訴訟法律案件,再到現在以企業法務人才培養為切入點,適當變化法律診所課程的內容,讓學生學會處理企業法律事務,都是在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們也從對法律診所課程不了解,到有一點了解,到很喜歡上這門課……這門課程作為一門實踐類課程,逐漸被認可,并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2)學生對企業法務工作有了更全的了解。企業法務工作,為法學學生就業開辟了一條新路,但這一職業所要求的知識儲備及能力儲備遠遠超出傳統法律職業。通過法律診所課程的實踐內容,學生了解到企業法務工作中綜合知識儲備的重要性、溝通交際能力的重要性、談判技巧的重要性、企業文化背景了解的重要性等。有些工作,遠比純法律類工作復雜的多。通過與企業法務人員座談、交流,為學生進行更全面深入的學習提供了動力。(3)學生對法律職業有了更多的期許。運用法律知識為企業解決難題或糾紛,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法律職業有了更多的期許。甚至有學生課程反饋表示,企業法務比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工作更具有挑戰性。比起企業參訴,企業談判、企業法律風險防范、企業相關文書寫作等,都需要更全面的知識體系,包括但不限于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更多的專業知識和修養。具有“法律知識+”的綜合法律人才,是未來企業乃至未來社會的需求。
2.診所法律教育對企業法務人才培養的困惑。在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下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中,法律診所課程也在不斷創新與前行,但仍舊會遇到一些困惑:(1)對企業差異化需求了解的匱乏。在企業法務人才的培養方面,需要法律專業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但更需要有效地避免企業法務人才本身的同質化傾向,實踐課程的設定要充分重視企業法務人才的戰略布局和區域辦學資源和產業、行業對企業法務人才需求的高度契合。實踐中,企業整體業務的差異化和需求的個性化,要求學生有更全面的了解。由于突然遇到的法律事務缺乏連貫性,運用學生現階段的法律知識,對具體法律事務的解決效果不甚明顯。(2)教師評價體系的欠缺。一直以來,診所教師都必須具有樂于奉獻的無私精神,該課程的性質決定在很多時候很難量化教師的工作,尤其是校外的實訓環節。教師對案件孜孜不倦的指導過程,始終缺乏量化標準,亦或是根本無法實現量化。診所教師在與企業的溝通過程中會耗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如何形成相對合理的診所教師評價體系,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實踐與探索,也還需要更多的認可與支持。此外,企業法務工作人員,作為診所課程“三位一體”評價體系的校外指導教師,如何將他們對學生的指導與培養進行量化,也需要一個過程。這些“導師”還不同于律師、法官、仲裁員等,在視時間為效益的企業中,他們所付出的勞動,也需要被認可。除此之外,我們也會遇到經費不足、校企合作平臺不穩定、課程內容個性化不突出等實際問題,發現問題的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存在困惑的意義在于創新思維。企業法務人才培養模式,是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重要嘗試,我們也會在不斷嘗試中總結經驗教訓,充分考慮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特殊性,完善與之配套實踐教學體系,發揮法律診所課程在實踐教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推進法律診所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努力為企業培養和輸送更多的優秀法律人才。
作者:藺妍 單位:大連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