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多媒體動畫影像在戲曲舞臺空間中運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傳統戲曲舞臺的空間表現通常通過簡單的桌椅布置來完成,通過桌椅位置的變化,演員的唱詞、說白和肢體來表現環境變化與時空轉換,所以,傳統戲曲舞臺的空間往往是虛擬寫意的。在西方戲劇的影響下,現當代戲曲舞臺空間結合戲曲演出的虛擬性、寫意性等審美特點,融入新興的技術與觀念,塑造了更豐富的實體物質空間。多媒體作為一種多元創作媒介,有獨特的空間呈現和轉換能力以及視覺表達方式,與戲曲舞臺的虛擬、寫意、靈活等特點非常契合,因而被藝術家廣泛接受和使用。多媒體動畫影像的運用為戲曲演出空間的塑造帶來了新的可能,使戲曲舞臺空間的設計維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本文通過戲曲舞臺空間的特點、多媒體動畫影像與空間塑造、多媒體動畫影像在戲曲舞臺上的運用實例三個方面來分析多媒體動畫影像在戲曲舞臺空間運用上的可能性。
【關鍵詞】戲曲;舞臺空間;多媒體動畫影像
一、戲曲舞臺空間與多媒體動畫影像
(一)戲曲舞臺空間
中國傳統戲曲表演和戲曲舞臺空間運用寫意手法抒情達意,講求情景交融、氣韻生動、虛實相生。傳統戲曲在歷史演化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對程式化的舞臺空間表現方式,具有極簡、靈活、抽象和虛擬特點。傳統戲曲舞臺往往以桌椅作為劃分空間的主要方式,通過桌椅的圍合及變化來劃分特定區域;通過桌椅位置的變換和組合方式的變化布置出高山、城墻、廳堂等不同場景;通過演員的唱詞、說白和肢體動作表現不同的空間環境、意境氛圍和場景。傳統戲曲舞臺的時空變化有很強的靈活性,間隔千里的空間范圍或相差數年的時間變化,往往只需要一個動作和一把椅子就可以表現出來。這種程式化的表達方式,高度簡練、虛擬的演員動作和舞臺布景展現出的舞臺空間的背后,是高度寫意與抽象的藝術表達,觀眾需要對戲曲的演出形式和內容具有一定的熟悉度、高度的想象力和一定的情感鏈接能力才能充分領會其神韻?,F當代年輕觀眾生活于電子信息設備不斷發展的環境中,他們有開闊的眼界、發散的思維和善于思辨的頭腦,對新的科技設備有較高的接受能力,但是,他們對傳統的、程式化的和高度凝練的戲曲舞臺和戲曲表演有一定的距離感,我們需要通過新的方式和視覺感受,將他們吸引到戲曲演出中,幫助他們欣賞戲曲演出中的虛擬、凝練、詩意、寫意之美,實現戲曲文化的傳承。舞臺空間作為最直觀的視覺形象,能直接刺激觀眾感官,為戲曲演出注入新鮮活力。受西方戲劇影響,現當代戲曲舞臺在傳承傳統戲曲神韻美、詩意美的前提下,嘗試利用實體和空間形象如墻面、臺階、樓梯、轉臺等進行區域劃分,為演員提供更多支點,也為觀眾帶來豐富的空間形象,同時,現代戲曲舞臺還有效利用劇場空間和機械設備進行空間的布置和轉換。這些實體空間結構和空間形象為多媒體動畫影像提供了豐富載體,使之為戲曲舞臺的空間表達提供更豐富的語言。新技術為現當代戲曲舞臺提供了更多的空間維度和更多樣的感知方式。在當代觀念藝術的影響下,藝術家們開始在戲曲舞臺上反思傳統,并探索新的表現形式和表達觀念,探索如何在保持中國傳統戲曲的寫意性和詩性特點的同時,進行更有深度的思考和思想表達。
(二)多媒體動畫影像與空間塑造
多媒體動畫影像作為一種現代新型材料,其在戲曲舞臺空間塑造上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從塑造效果來說,它和傳統的繪景類似,在空間上都是二維的,都可以利用透視、錯覺等手段,在二維的平面上塑造三維甚至多維的形象,但不同的是,多媒體動畫影像的視覺形象塑造不依賴于傳統物質材料,也不局限于實體空間本身的結構特征。從塑造方式上來說,相對于實體的布景,多媒體動畫影像的空間塑造更為多樣和自由,它可以通過在載體上投射影像塑造任何空間形象;可以通過改變原本實體的空間結構形象制造視覺錯覺;也可以通過畫面與載體的配合給觀眾制造空間幻覺。從空間轉換上來說,多媒體動畫影像的時空轉換更為自由,它不以線性的時間變化為唯一方式,可以通過運動的畫面迅速切換空間,達到跨地域、跨時間、跨維度轉變的效果;還可以通過空間視覺形象的調度和剪輯創造多種維度的視覺空間形象;也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臺進行畫面效果的操控,比實景遷換的方式更為快捷。多媒體動畫影像作為一種新型的空間表達手段,以多種媒介通融、視覺形象變幻莫測的特點在舞臺上發揮了獨特的優勢,被應用在許多戲劇、燈光秀、大型實景演出、秀場等場景中。空間設計者運用多媒體動畫影像多元、多變、多維的特點,將平面運動的視覺形象與三維的空間形象相結合,可以帶來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
二、多媒體動畫影像與戲曲
舞臺從技術運用與舞臺結構的配合來說,多媒體動畫影像的投射需要介質,如果舞臺空間設計過于寫實或繁復,就會限制動畫形象在空間介質上的塑造,不利于多媒體動畫影像的運用,所以,多媒體動畫影像與舞臺空間結構的配合很重要。戲曲舞臺空間往往以少馭多、形象簡約,這樣的空間結構特點既給了多媒體動畫影像以投射的便利,又給予相應的留白讓多媒體動畫影像有更多的發揮余地,使多媒體動畫影像的運用在塑造豐富的舞臺空間的同時,也保留了戲曲舞臺結構簡約、凝練的傳統特點。從多媒體動畫影像的視覺呈現上來說,平面動畫影像塑造的形象和空間比實體的布景更加虛擬,變化也更豐富,景致遷換更為自由。通過運動的畫面傳遞時間概念,通過迅速切換空間畫面達到時空轉換效果,這與戲曲表演時空轉換自由的特點有契合之處。多媒體動畫影像的時空轉變特點,能夠在保持戲曲演出流暢性、時空轉換自由的前提下,為戲曲演出提供與之相適應的變換場景。傳統戲曲舞臺的空間形象以虛擬為主,表達富有詩意,時空轉變自由。多媒體動畫影像風格多變,可以對原有舞臺結構通過動畫影像的視覺錯覺效果進行再塑造,這樣一來,既可以保持傳統戲曲舞臺的寫意的審美情趣,又能豐富空間變化。多媒體動畫是運動的畫面,在運動過程中體現節奏的變化。多媒體動畫影像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控制畫面的運動速度,使畫面運動頻率與演員的動作、音樂的節奏、燈光的節奏相適應,從而產生律動的配合與互動,使演員的表演、情緒的傳達與環境氛圍的聯系更加緊密。隨著投影設備和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動畫影像在戲曲舞臺空間塑造上顯示出驚人的活力。
三、多媒體動畫影像在戲曲舞臺上的運用
(一)多媒體動畫影像與戲曲舞臺空間的寫意表現
寫意是傳統戲曲表演的重要審美特征,多媒體動畫影像的寫意空間塑造有助于戲曲表演寫意風格的完整體現。由胡雪樺導演的京劇《新龍門客棧》的舞臺設計運用了極簡的舞臺造型結構和形象,保留了舞臺結構的功能性,配合多媒體投影打造了完整的舞臺形象。多媒體設計師胡天驥運用了數臺投影機和正投、背投兩種方法使如風般變化的動態寫意形象與舞臺實體結構、演員的動作相互配合,將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寫意、虛擬空間氛圍融合到了真實的物理舞臺空間中,形成真實可見的視覺空間形象。運用沙粒飛揚的動畫影像與水墨的筆觸結合,使寫意的空間中飛揚的塵土如云如煙,點明了故事的發生地點——沙漠中的客棧,并將環境氛圍塑造得氣勢恢宏:時而如攝人的漩渦般吞噬一切,為武打場面塑造危機四伏、兇險異常的空間氛圍;時而又如一筆淡淡的水墨暈染,如羽毛般輕輕地漂浮在空間中,體現出一種書劍飄零的惆悵。通過多媒體動畫影像的運用,作品將煙、沙、墨這些在實體空間中難以把握和塑造的形象,變成一種富有詩意的、可見可塑的空間意象。本作品的舞臺設計不僅形象地展現了敘事的故事空間,具體地表現了場景所需的氛圍,也保留了空間的寫意性,營造了具有傳統戲曲文化特色的舞臺空間形象。
(二)多媒體動畫影像與戲曲舞臺空間的觀念表達
多媒體動畫影像可以通過畫面的運動性、形象的廣泛性、空間轉換自由等特點,在戲曲舞臺上與演員的動作、實體布景等進行配合,幫助現當代戲曲舞臺呈現深層的觀念和思考。在張藝謀導演的京劇《天下歸心》的舞臺設計中,舞美設計師高廣健將實體布景由傳統戲劇中的一桌二椅放大成空間形象,通過寫實空間比例尺度的變化引起觀眾對于真假、虛實、有無和所處時代境遇的思考。多媒體設計師豐江舟所設計的多媒體動畫投影,在演出開始時投射出由線條繪制的一桌二椅形象,由于是放大的比例尺度,觀眾更容易把它們看成是抽象的空間結構線條。演出開始時,空間中的正常尺度的一桌二椅被演員搬離,一張真實尺寸的桌子影像通過投射的方式緩慢地隨著戲曲音樂節奏呈現在舞臺空間中,然后被逐漸放大,直至與實體空間形象結合到一起,形成一桌二椅的線條繪畫形象,為觀眾揭示了兩者之間的關系,產生了平面線條形象與實體空間形象,真實的一桌二椅與作為空間形象的一桌二椅之間的一輕一重、一虛一實的對比與融合,帶來亦真亦假的表現效果。演出進行過程中,導演在演區中央運用投影將原始圖騰符號投射在紙質的畫幕上,與演員的剪影形象疊合,使投影形象與演員形象在表演的推進中形成互動,產生虛實對比,平面的圖騰符號與真實運動的程式化表演的剪影配合得相得益彰,在原始符號與程式化美學傳統中產生了隱喻性的鏈接。在演出過程中,導演通過多媒體動畫影像與放大了的一桌二椅空間結構的配合,在空間中時而展現出城墻的景象,時而變成宮殿的柱子,時而通過影像和演員的表演互動展現攻城的宏大場面,傳達了對傳統戲曲舞臺和戲曲美學的敬意。在整場演出中,多媒體動畫影像體現了符號、隱喻等功能,既表現了演出所需的空間形象,又將劇作者對空間、傳統、環境的思考和觀念表達通過虛實互動、動靜結合的方式體現了出來。
(三)多媒體動畫影像在戲曲舞臺上呈現出的多樣可能性
當代戲曲劇目的內容緊貼時代步伐,出現了大量反映現代社會生活的原創戲曲,有些題材需要更有畫面感的場景來烘托氛圍,不宜用完全抽象的、寫意的方式去體現。在童薇薇導演的原創現代評劇《相期吾少年》的舞臺設計中,多媒體動畫影像有了更多運用。舞美設計師吳放設計的舞臺空間簡約而富有空間層次的變化,為多媒體設計提供了更多展示和變化的可能。多媒體設計師郭金鑫運用正反投影技術在簡約的布景上塑造了豐富的場景變化,在影片不動或少動的情況下通過多媒體動畫影像的變化完成大量的時空遷換。在演出過程中,動畫形象還體現出時間變化的節奏,與演員的動作律動相得益彰。例如,多媒體動畫可以通過設計雪花落下的景象表現大雪紛飛的場景,并與演員緩慢前行的步伐進行節奏上的配合,完整表現角色的心境,這種畫面節奏的控制是傳統的利用紙張碎片制作雪景的方式無法達到的。在演出中,多媒體設計師將李大釗在俄羅斯的動畫影像通過反投技術投射在底幕上,在繪著白樺林的紗幕上投射出一片移動的白樺林的動畫影像,兩片不同地域的白樺林在空間中交匯,在視覺上實現了兩個平行時空的場景在同一個舞臺空間中上演的效果。多媒體動畫影像的應用在實體的舞臺中塑造了跨地域跨時空的事件交融,為戲曲舞臺空間維度的表現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四、結語
多媒體動畫影像在視覺風格、呈現方式以及與演員互動和空間塑造上,為戲曲舞臺帶來新的可能。傳統戲曲需要面對現代觀眾,實驗性的現代原創戲曲開始探索傳統戲曲在當代藝術領域的新表達方式,讓戲曲既保留傳統的審美趣味,又注入新的思考。多媒體動畫影像作為新型創作媒介,更容易被現代觀眾所接受,它的融入為戲曲程式化、虛擬性、寫意、詩性的審美特點的展現和表達提供了新的可能。
作者:田旻 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