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地理教學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利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各種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斷涌現。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自然也應用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筆者經過實踐教學之后發現,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對初中地理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是很多教師和學生都非常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為此,本文將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地理;鄉土地理;課程資源
一、引言
通過對初中地理課本中內容了解可以發現,初中地理課本內容是基于實際社會生活設計出來的。但是很多初中地理老師為了上課方便,再加上需要學校的審批等原因。很少會帶領學生走到實際的地理環境中去,難以做到利用實際存在的鄉土地理資源進行教學。這讓初中生很難將初中地理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缺乏對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的培養。因此,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探討,對全面改善初中地理教學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利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意義
所謂的鄉土地理,并不是單單指鄉村的土地資源,而是指本市、本地區,乃至本國的一些地理教育資源。一般來說,為了初中地理教學的方便,都是以本市的地理資源為主。以下本文將對利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展開初中地理教學的意義進行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使初中地理教師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利用有更多的重視。
(一)更好地實現教學總目標
鄉土地理資源和初中地理教材之間的關系,就像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沒有實踐鄉土地理資源支撐的初中地理教學,就是紙上談兵。雖然學生通過死記硬背能記住很多地理知識,但是這些知識點和實際生活中的地理之間的關系,學生卻很難建立起來。比如初中地理中《人口和人種》這一課時,教師通過教學可以讓學生知道亞洲人是黃種人,非洲人是黑種人。但是究竟真正的黑種人是什么樣子,學生只有真的見到非洲人才能明白。通過鄉村地理課程資源,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到課本上的內容,使學生對初中地理的理解能更深刻和全面,進而更好地實現當前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總目標。
(二)更好地實現學生的情感以及價值觀
當前新課程改革之后,對初中地理教學的內容和目標有了新的規定。不但要使學生掌握應有的地理知識,還需要通過地理教學使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環境、社會的熱愛,使學生能具備保護環境的意識,具備良好的環保觀念等等。如果只是以往的教學模式,學生可能很難體會到自己的行為、觀念會對社會環境、自然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比如學生可能不知道自己亂扔垃圾會導致環境污染。但如果教師在講到環境污染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走到污染現場,讓學生直接看到是什么東西構成了污染,污染又會為環境帶來多大的危害。那么學生自然就不會再亂扔垃圾,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具備環保意識,加入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列。
三、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利用途徑
對鄉土地理課程資源的利用,要結合初中地理的教材內容,有聯系地進行利用。
(一)利用媒體資源展示鄉土地理
石獅市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從古至今在建筑、范圍、地理風貌等方面發生了諸多變化。而這些變化,很多都是學生無法直接通過現在的石獅市風貌看到的,教師只能借助多媒體資源,將石獅市的變化為學生們展示出來。比如在學習《自然特征與農業》(南方地區)這一課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就石獅市現有的照片、視頻資源,將石獅市曾經的自然特征以及農業方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通過這些照片和視頻能直觀地看到石獅市這些年的變化。比如,新中國成立之后,石獅市開始進行合作互助的農業模式,之后也和全國其他農村一樣開展了化運動,在多年的發展中,石獅市實現了農村內部結構的調整,種植業不再是主要產業,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等等。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去了解周邊市的自然特征與農業,讓學生在學習石獅市自然特征變化與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掌握城市發展的規律,以及當地經濟和農業與自然特征之間的關系。
(二)通過社區資源開展地理教學
通過利用社區同樣可以提升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地名、道路名等。石獅市又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而且處于不斷發展中的城市。存在許多古老的歷史痕跡,以及現代化的特色,通過這些信息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這座城市的魅力。比如在學習《人類的聚居地———聚落》這一課時的時候,教師在課本上知識點講解完之后,就可以帶領學生去看石獅市市標———一只石獅子。為學生講解石獅市名字的起源,讓學生了解石獅市從無到有形成的過程。雖然這和聚落的形成存在一定差別,但都是以人的聚集而形成的“生活部落”,對學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原因以及規律有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去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區是如何形成的,有沒有具有歷史意義、寓意特殊的名字等等。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探索社區地理資源的過程中,對聚落的形成有更真切的認識。
(三)創建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庫
創建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庫,不單單可以豐富學校的鄉土課程資源,還能使學生對鄉土地理有更全面的了解。因為鄉土資源課程資源庫的建立,需要學生直接參與。首先,教師可以作為資源庫建立的引導者,告訴學生大家要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全班一起建立一個和所學地理知識相關的鄉土資源庫;其次,教師再為學生分配任務。比如,讓學生搜集回家路上的路牌名、社區名、歷史古跡名稱等等。學生在搜集這些名稱的時候,不單單只是記下一個名字這么簡單,還會了解這個名字有關的地理知識。比如就拿“厝”這個字來說,學生在搜集地區名稱的時候肯定會發現,石獅市很多社區或鎮的名字中都會帶有“厝”這個字。之后學生自然會對“厝”這個字產生興趣,去了解這個字的含義。接著學生就會發現石獅市存在許多古厝群,目前石獅市已經開始就這些古厝群展開保護,通過古厝群來發展石獅市的旅游文化。除此之外,學生還會了解到古厝群的特色以及特征,這正是石獅市地理風貌的特色代表。而在搜集這些資源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對石獅市當地的地理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通過實地考察增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利用鄉土地理課程資源展開初中地理教學,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帶領學生進行實際考察。學生可以自主探究本地區的一些地理特征、風貌等,但是對這些知識點只是淺層次的了解,對于內在的關系可能了解的并不清楚。比如在學習《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石獅市的河流、漁業生產基地,為學生介紹石獅市漁業發展的歷史、原因,以及漁業和石獅市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如此一來,學生就會明白石獅市漁業得到快速發展,和石獅市河流眾多適合魚類生長存在很大的關系。進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推斷,長江三角洲為何會被人們稱為魚米之鄉,是因為該地區的氣候特征、地理環境適合種植米和養殖魚嗎?相信在了解了石獅市漁業發展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后,學生會對長江三角洲這個魚米之鄉的了解能更進一層。
五、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和實際生活脫離不開關系,想要使學生對地理知識活學活用,使地理成為學生生活的一種“技能”,教師就需要將初中地理和生活聯系起來,通過鄉土地理課程資源,來豐富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以及方式,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地理課堂。使地理的學習成為學生探究能力、觀察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的良好渠道。
參考文獻:
[1]張小玲.淺談如何教好初中鄉土地理課程[J].教育革新,2016(3).
[2]謝紅霞.淺談鄉土地理材料在邊遠地區教學中的應用[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3]蔣寧.合理利用鄉土地理教材激發學生學習地理激情[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
作者:薛道通 單位:福建省石獅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