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美術鑒賞與德育融合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中生在文化學習上有著開闊的視野,學量的優秀美術作品,不僅可以豐富文化知識,還對藝術觀、審美觀的完善和道德修養的提高有著很好的幫助作用。高中文化課占據的比例較大,在面對文化課帶給學生壓力時,將一周一次的美術課作為緩解學生壓力的課程很受歡迎。美術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審美能力有著獨特的作用。在講解美術時,教師除了要講解課本上的知識外,還需要開動腦筋,使用輔助教學工具,上好美術課程。
關鍵詞:高中美術;學習;德育
思想品德的培養有著一定的計劃和目的,實質上就是將一些社會觀點和社會道德轉化為個人思想。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闡述為新課改指明了方向,德育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就此進行闡述與分析。
一、營造氛圍
美感的培養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融入藝術氣息,能夠輕松地將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以美教人的目的。如,很多美術教材中,構圖作為繪畫基礎是難點,因為學生難以深入理解抽象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進行繪畫學習。如,在上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的《拾穗》一課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輔助工具展示關于拾穗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展示的圖片暢談自己的感想。當學生的情緒被積極地調動起來,教師便可抓住時機順勢布置任務,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創作關于拾穗的作品。學生由此就會發現展示的《拾穗》作品畫面是由三點即人、麥穗、土地組成的圖像。
二、課堂滲透
美術教育要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在鑒賞美術作品時,鑒賞者需要以情感為基礎體會美術作品的內容和創作者所要表達的含義。中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發育的黃金時期,他們對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著一顆追逐的心,對于賞心悅目的東西愛不釋手,對于好看的風景流連忘返,對于優秀的藝術作品過目不忘,但是因為缺少正確的美感認識和審美判斷,對于一些事物不能做到正確的鑒賞和判斷。教師需要對處于這個時期的學生進行審美引導,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美術鑒賞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高中時期的美術教育,教師需要用一把擁有美感的鑰匙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讓學生與藝術作品的距離更加接近。正確的審美觀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而純凈的心靈又對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有著一定的作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給德育創造了很好的空間。在進行美術教育前,教師要透徹了解學生的心理,學生求知欲強和思維活躍的特點給美感培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學習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時,教師除了要告訴學生作品的寓意外,還要對學生全面講解達?芬奇既是一位杰出的畫家,又擁有科學家和發明家的美譽。雖然達?芬奇一生的繪畫作品并不多,但幾乎全部是世界級的名貴珍寶,他在機械、軍事和工程上的杰作也數不勝數。通過陳述達?芬奇一生的豐功偉績,學生便會更加有興趣學習他的美術作品。
三、思想熏陶
偉大的藝術家都會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仰,許多藝術家親民、愛民,教材上也有這樣的案例,教師在授課時要懂得利用這些案例。如,19世紀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加萊義民》作品中,主要表現的是極為崇高的精神,雕塑家表現出面對死亡時不同的人物情感。14世紀的百年戰爭中,英國軍隊圍困加萊城整整兩年,人們因為饑餓和干渴危在旦夕。經過雙方的談判,英方提出殘酷的條件:加萊市必須選出六個高貴的市民任他們處死,并規定這六個人出城時要光頭、赤足、鎖頸,把城門鑰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作品中表現的六位英勇義士正是為了城中市民而只身前往送死。教師通過講解作品背后的歷史故事,讓學生懂得這種以犧牲自我而保全多數市民生命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結語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實施德育,不同于思想政治課教學,但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對美術教學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在美術教學中全方位地穿插德育知識,可以讓學生的心靈從根本上得到凈化,適當地發揮德育在美術教學中的作用,有助于取得更好的美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齊放.高中美術教學與德育滲透.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2).
[2]王曉靜.關于高中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策略的分析.中國校外教育,2017(22).
作者:顧新強 單位:江蘇昆山市費俊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