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德育教育探討(3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拓展德育渠道,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是進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可行之道。我們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設紅領巾廣播站和校園電視臺,以班為單位,輪流制作節目,節目內容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生撰稿、拍攝,錄制校園新聞、校園動態,利用周會、班隊活動、讀報課,通過學校閉路廣播電視系統,向全校師生播放。學生在觀察、采訪、拍攝,觀看節目過程中受到正面教育,接受反面鞭策,使學校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學生親自參與,教育面大,效果好,能讓學生自覺抑制社會不良影響,提高道德意識、道德判斷、道德選擇能力。例如:拍攝學生保護花草樹木、撿拾垃圾等文明行動的鏡頭,也拍攝學生進到花壇里玩耍,隨手亂丟紙屑的鏡頭,配上解說詞在學校播放,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要從身邊做起。學生都希望自己的文明形象出現在電視上,所以,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播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網絡安全、法制教育警示片以及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法紀教育,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班級管理現代化
學校是由一個個班級構成的,有好的班風,才能有好的校風。因此,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德育管理的成敗。近幾年,我市許多學校建設日新月異,各項設施日益完備,尤其是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更新換代、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和運用,為教學、教研工作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平臺。在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果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管理班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學籍網上管理,各種通知通告、活動方案安排網上,班級考核情況及整改意見、措施網上反饋,各種報表網上傳遞,班級管理、班主任工作經驗和班隊活動紀實網上交流,這樣,信息傳遞快,管理規范,效率高。另外,學生、班級先進事跡和各種成績榮譽網上宣傳,學生各類作品網上欣賞,這樣,每個班級的管理情況、班風班貌全校透明,也可以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學校班風好,校風好,自然會受到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稱贊。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果
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優化教學過程,將教學過程設計得活潑多樣,使學生始終保持愉快的學習情緒,恰當地使用電化教學,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身臨其境,可以多角度地撥動學生的心弦,多方面地調動學生感官,多渠道地獲得信息,從而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效果。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架設家校溝通的橋梁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素質教育已經深入人心。為了學校、老師、家長及時溝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動孩子的全面發展,目前很多學校建立了“家校通”系統,為學校德育和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途徑。“家校通”系統為研究“網絡環境下的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它不僅帶來德育工作的新理念,也是班主任工作方式的一次變革。對于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優化、德育工作方式的與時俱進有現實意義。通過“家校通”系統,及時向家長傳遞各種信息,如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教學動態,學校新的舉措,還具體到每個學生的行為表現、學習情況,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長也通過“家校通”系統,及時反饋信息給老師,詢問孩子情況,了解教學信息,請教教育方法。“家校通”系統為老師、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提供了快捷、方便、經濟的方式。我們還通過校園網站,向家長傳授一些教育方法、成功人士的育兒經驗,開設專題論壇,并請家長寫一些評論、體會在網上交流,形成家校聯手,齊抓共管的局面,達到育人目的。總之,現代教育技術的研究與運用有利于實現德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有利于實現現代化教育的信息化、多媒體化、多元化;有利于實現德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
作者:丁志新 單位:浙江省平陽縣鰲江實驗小學
第二篇:小學德育實效性偏低原因及對策
摘要:文章從教育者、教育環境、教育方法三方面分析了當前小學德育實效性偏低的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的教學策略,認為學校要重視師德的培養,并積極促進學校與社會,家庭德育環境的統一,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方法。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思想道德水平
對于以往的傳統教學來說,更注重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素養教育,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各個學校必須重視小學德育。因此,各個學校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從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提升學生的競爭能力。
一、小學德育實效性偏低的原因
(一)受教育者的影響
很多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認為只要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到位,提高學生學習的成績就可以了,不太重視德育教育,直接影響了德育的實效性。這與我國的應試教育也有很大的關系,在選拔學生的時候,只根據成績的高低進行選擇。這就會導致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還有一些教師發展第二職業,這就會導致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夠認真負責,還有一些教師會在考試之前,將具體考試內容告訴學生,出現師德問題,從而導致小學德育實效性比較低。
(二)受教育環境的影響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社會上一些不良的風氣,容易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帶來負面影響,對學校德育教育產生沖擊。
(三)受德育方法的影響
從我國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進行德育的方法比較死板,而且也比較傳統。小學生處在特殊的階段,意識發展還不是很全面,所以這時候需要教師積極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一些理論應該不斷加強完善,而不能采取一味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如果運用不得當,也會導致德育實效性偏低。
二、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對策
(一)重視師德的培養
首先,教師需要不斷提高道德水平,端正自己的思想道德態度,這樣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其次,要想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需要各科教師共同努力。各科教師可以私下多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具體特點,和學生進行交流,同時各科教師也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從具體的知識點中挖掘相關的德育知識點。比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大氣,說話態度要溫和,教師要求學生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可以做到,如教師要求學生要愛護環境,那么在上課過程中,如果發現地上有紙片,教師就應該撿起來扔入垃圾箱,為學生樹立榜樣。
(二)促進學校與社會,家庭德育環境的統一
我們都聽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強調了環境的重要性。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如果僅從學校一方面入手進行德育教育,難以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在教學實際中,教師應該多與家長進行良好的聯系及溝通,與家長在思想道德水平上達成共識。同時,也應該讓家長積極配合。家長應該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盡量避免做一些誤導孩子的行為,如不能說臟話。只有家長規范自身行為,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此外,社會要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利用社會上的媒體資源,多為學生宣傳一些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全方位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三)采取多元化的德育方法
教師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不能采取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應該結合教學實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黑板報的相關設計,舉行班會等形式,向學生間接地灌輸一些德育內容,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對德育有更加深入的認識。當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積極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解決自身的問題。
三、結語
德育的發展,對于小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各個學校應該積極地結合新課程理念,進行德育教育時,對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及知識水平,注重日常的言語行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只有在德育中結合當前的時代特征和學生的特點,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切實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這也需要教學者不斷堅持。
參考文獻:
[1]胡蕎麗.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2]郭慧君.小學社會科的品格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6.
[3]紀宇靜.新時期小學生道德與德育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D].喀什:喀什大學,2016.
[4]李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3.
作者:孫永明 單位:遼寧省營口市老邊區柳樹鎮中心小學
第三篇:小學德育工作開展方法
摘要:小學生的德育工作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而且也要聯合家長和社會共同做好這項工作。小學生獨立思辨能力缺乏,模仿能力較強,因此,在面向小學生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抓住這些特點加以展開。
關鍵詞:小學生;道德教育;德育工作
我們都知道,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關系到國民的安居樂業。因此,作為小學德育工作者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當前,受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我國國民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所以,為了做好小學生的德育工作,為了應對當前復雜多元的德育環境,我們要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思路,將德育工作切實有效開展。
一、新的形勢下小學德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思考
當前德育教育的環境已經與以往不同,所以,面向小學生的德育工作也要以新的思路加以展開。這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否則就會導致學校德育工作無效化的結果。所以,德育工作的創新實際上是一種形勢發展的需要,創新是一種必然,不僅是形式上的創新,更是一種內容和方法上的創新。學校德育工作也要根據新的變化,綜合各方資源,形成道德教育合力,抓住重要的道德教育契機,真正有效落實學校道德教育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身處的社會環境更加復雜,有著太多偏離主流道德價值觀念的言行充斥在身邊,由于小學生容易模仿,所以,這就容易使得小學生在道德修養的道路上走偏。這種情況需要引起學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視,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糾正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偏差。從創新的角度來看,一定要發揮學生在德育中的自主性,避免傳統的簡單灌輸的方法,而是引導學生們自主思考社會現象,懂得分辨哪些是好行為,哪些是壞行為,哪些值得學習,哪些要堅決遠離。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道德觀念的正確性,才能成長為對社會有益的人。如今互聯網發展迅速,我們也可以從網絡中進行德育工作,這實際上拓寬了進行德育工作的渠道,由于網絡把更多的人聯系在了一起,因此,有很多創新的空間,大家可以從這個思路進行更多工作的創新。
二、從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入手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人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個人素質養成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尤為重要。好的習慣實際上就包含著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的教育,從行為入手,效果更好,這恰好符合小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是小學生德育工作的一條經典而有效的途徑。小學生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就需要適應新的環境變化,從這些新的行為習慣開始,一點點的塑造自己的性格品質。小學生的禮貌用語和行為、學習中的品質養成、預習、聽講、做作業等事務中都體現著一個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將這些規則規范真正內化成小學生的一部分,讓他們的超我形成,從而達到自律的程度。
三、積極整合多方面資源,共同做好小學生德育工作
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著道德教育的工作。而且如果這三方面不能達成一致,就會相互牽制,抵消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學校的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學校方面要經常與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聯系,對學生的在校表現情況與家長溝通,如果發現有的學生思想和行為中有著較多的不良表現,就要考慮是不是家庭道德環境本身出現了問題,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適當家訪。但是由于家長已經是成人,各方面思想工作并不容易做通,因此,教師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學生的身上,幫助學生認清正確與錯誤,改變不良習慣。在學校周邊環境中,有社區等可以利用的道德教育資源,學校方面可以聯合這些政府、社會組織等聯合組織一些道德教育活動,讓更多的小學生參與到其中。互聯網中也有很多充滿正能量的資源,要給小學生介紹這些資源,讓小學生多查閱這方面的信息,避免消極負面的信息刺激,養成良好的網絡習慣,做一個講文明,熱愛祖國和社會的健康公民。總之,在小學生德育工作中,我們要看清形勢,在目前價值觀多元的大環境下,努力創新,有條不紊的搞好小學生德育工作。在工作中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側重行為的塑造和良好習慣的養成。及時識別小學生身上所表現出的言行方面的偏差,用有效的方法加以糾正,幫助小學生學會識別社會中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用正確的思維和觀念武裝自己的頭腦,成長為一名健康、活潑對社會有益的幸福的人。
參考文獻:
[1]李君.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4.
[2]王芹.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魯東大學,2013.
[3]胡蕎麗.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4]陳宗慶.小學德育主題活動系列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5]楊勇,張詩亞.小學德育課程的校本建設[J].課程.教材.教法,2006,(12):49-53.
作者:李華 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徐莊鎮王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