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學生微信文化德育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微信文化現象涉及學生交友、學習、生活、消費、創業等方面,對高職德育產生著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德育工作者需牢牢把握著劍柄,才能為我所用。
關鍵詞:
微信;文化;德育;影響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絡信號的全覆蓋,目前高校學生幾乎人手一臺智能手機。微信憑借零資費,且功能強大的優勢而備受學生青睞,催生出一種日益繁榮的文化現象,即“微信文化”。研究這一現象帶給高職德育的影響,有利于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把握高職德育脈搏,完善高職德育的內容和形式。
一、微信文化現象對高職德育的積極影響
(一)微信有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微信滲透到大學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很多大學生24小時微信不離線。手機同學錄、qq好友和微信通訊錄無縫對接。學生喜歡應用微信的視頻、語音、圖片、表情包、文字等多種方式來交流,分享有個性的生活、愛好、見聞和心情。微信交流打破時空限制,增強人際關系的感情粘性。微信凝聚了高人氣,第三方支付便捷,微商興起。低成本的微商模式給經濟條件有限的大學生創業帶來了新思路。
(二)微信有助于德育工作者提高教育針對性
德育工作者利用微信來了解學生當前的現實生活、思想狀態和喜怒哀樂,“贊成什么、反對什么、為什么而困惑”等,發現心中癥結所在,然后通過微信實現輕松、友好地交流與溝通,在獲取信任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內容的傳播,糾正認知偏差,引導走出誤區。學生在微信的高到達率和高回應度,能夠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三)微信有助于社會發揮德育輻射性
學生的主要職責就是學習。在眾多微信公眾平臺中,不缺積極向上的好文章。用微信進行正能量的碎片化學習,有助于開拓視野,彌補傳統德育不足。傳統德育主要內容是思想政治,主要手段是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主要受教育對象是學生。微信上可以開展語音微課,可以打造專門的德育公眾平臺,推送到每個學生手上,學生能在該平臺上自由表達想法,思想意識和活動參與熱情得到激發。學生把正能量通過發朋友圈和群分享進行傳播,從而輻射到更多的親朋好友。
二、微信文化現象對高職德育的消極影響
(一)學生對微信形成依賴
“世界最遙遠的距離,就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卻在玩微信”。微信的休閑娛樂功能深深吸引著學生,加上高職生本身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相對較弱,所以,很多高職生成為“低頭一族”,夜以繼日刷屏,忽視正常的人際關系,沒有耐心傾聽老師講課,影響睡眠質量,消耗青春時光。在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中,學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時極容易跟隨媒體的傾向思維,缺乏獨立思考。沒有經過理性分析,高職生很容易被誤導,造成思想和行為上的錯誤。
(二)微信存在信息安全隱患
微信有助于廣交朋友,搖一搖、漂流瓶、附件的人等功能容易與陌生人建立聯系。學生比較單純,難以辨別社會上別有用心的人。微信給學生的生活與社交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傳播低俗虛假消息和誘拐強奸犯罪的機會。微信成為一種傳播不良信息的載體,而無法受到監管。如果不加以法律強制力手段管制,勢必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價值觀、理想信念帶來影響。學生的人身安全不被侵害,這是政府、運營商和高校都要面對的新課題。
(三)德育工作者面臨挑戰
在信息時代中,知識信息傳播便捷化,有的德育工作者處于信息劣勢境地,缺乏對微信等新生事物的敏銳性,更缺少對微信文化背景下德育工作的研究。有的教師照本宣科,內容缺少深度,方法枯燥和單調,對學生缺少吸引力。學生足不出戶就能知曉天下大事,從而對教師的德育內容不屑一顧,認為老調長談,沒有新意,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在網上看看信息,這種思想對高職德育工作的權威性提出了挑戰。
三、微信文化背景下高職德育工作的新思考
(一)提高高職學生媒體素養
媒介素養就是正確認識、評價媒介信息的能力。一些高職生過度信任、依賴網絡,亟需提高媒介素養,培養對媒介信息的獨立思考、消化、吸收與批判的能力,學會科學地使用手機媒介,養成良好微信使用習慣。德育工作者可利用微信這一新工作平臺和載體開展德育工作,利用專題講座、真實案例、談心聊天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辯證看待網絡信息,不盲從資訊,讓媒介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被媒介所控制。
(二)加強信息安全監管機制
高校、微信運營商、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微信的監督、管理和規范,確保微信使用安全。加強信息安全教育,增強防騙意識,防范微信詐騙犯罪的發生。建立由技術人員、政工老師和學生代表組成的微信監控隊伍,加強對學生使用微信的相關信息收集和分析,針對有特殊傾向的學生盡快加以輔導與心理疏通,避免學生受到微信的不良影響。一方面疏導和管理微信帶來的消極元素,另一方面積極倡導微信帶來的健康元素,促使高職生以健康的心態來對待和使用微信,讓微信成為德育的有效載體。
(三)提升師資教學管理水平
有深度的老師善于結合各種現實條件,在枯燥的理論課堂當中加進有趣的事例,把先進的媒介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關注和查閱學生朋友圈的內容,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寫,能夠在學生工作中知己知彼,游刃自如。利用微信群聊,建立微信班級,開班會、布置任務等組織效果事半功倍。鼓勵學生開創服務平臺,如24小時失物招領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真知。微信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德育方式形成良性互補,有利于班級管理和德育活動的開展。
(四)優化高職德育微信環境
目前,有的高職院校已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但存在維護不足的通病。及時上傳可靠、最新咨訊,“有圖有真相”宣傳正能量,使學生于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端正“三觀”。德育工作者與學生在平臺上互動,其權威性弱化,改變面對面的傳統灌輸式、說教性的教育形式,輕松實現機對機的交流互動的新模式。高校群防群治,對學生使用微信的狀況進行數據分析,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處理措施,應對微信在德育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使整個高校的微信環境健康有序。微信文化給高職德育帶來機遇和挑戰,高職德育工作者需正視其存在,并善加利用,才能更好地為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肖莉 單位: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