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之所以不能取代高中德育是因為二者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二者相互融合時德育的實效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基礎有很大的差別,它們屬于不同的學術領域,德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而心理教育則是建立在心理學理論基礎之上的。德育是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進行教育,也可以說心理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學校工作具有指導性作用,是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而心理健康教育則側重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及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它同樣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只能相互融合,促進彼此發展,而不能相互替代。雖然說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區別,但是二者還是有共同點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相同的教育目標,那就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人格等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不僅如此,二者的教育主體都是學生,都是為了將新一代培育成優秀合格的未來接班人。
二、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體現
傳統的高中德育只是按照當時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在受到當時政治環境耳濡目染的影響,培養出的只是符合當時社會和階級需要的接班人。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中,未來接班人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已經滲透到高中教材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歷史和政治學科尤為明顯。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教材中,第一章第三課“多彩的消費”中,提到了影響消費的因素,并著重講述了樹立正確消費觀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現如今中學生中攀比現象極其嚴重,不少學生為了一些奢侈品和所謂的面子,容易做出一些傷害自身和家人的行為。這節課告訴學生:居民的消費水平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學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消費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學習,為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而不是現在自怨自艾。本課從消費心理著手,分析消費者消費時的復雜性,學生的消費心理當然也包括在內,從而幫助學生做一名理智的消費者。這節課中既提倡勤儉節約精神,又告誡學生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勤儉節約是傳統德育中的內容,而避免盲從、理性消費是從消費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出發的,因此,此處絕妙地體現了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高中生的德育中始終貫穿著心理健康教育,這為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
三、高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現狀以及實現二者有效融合的策略
我國實行的高考制度確實對高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影響,很多學校為了學生的文化課把體育之類的課都停掉了,重視智力發展、輕視德育的現象很嚴重。不僅如此,大多數德育內容過于陳舊,缺乏創新,而且學校的德育活動匱乏,課時也少得可憐。要想實現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為學生提供一個優良的德育環境。提高教師的素質,利用教師的為人師表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加強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家庭與學生的素質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德育工作,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幫助。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本文主要從高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及二者的融合三方面展開分析,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作者:曹家瑚 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