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社會需求下中職德育教育模式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當今國際形勢瞬息萬變,國與國之間競爭日益激烈,人才是取得競爭優勢的基礎和前提。因此,人才儲備成為我國當下關注的重點。教育是養成人才的基礎,而中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對教育事業做出其獨有的貢獻。因此,我們要探索更多的中職德育教育模式。這一點不僅對中職院校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還可為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新型人才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職德育;社會需求;創新探索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和時代的飛速發展,我國對傳統的德育教育模式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中職院校要順應形勢,對現有的中職德育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在科學有效的德育教育下,學生可以不斷吸收知識化為己用,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在步入職場時也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中職教育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創新德育教育模式,使學生能夠更快成長。同時,也應提升中職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重要性。
一、中職德育教育面向社會需求的內涵及意義
(一)面向社會需求的內涵。從社會的角度出發,中職院校可為社會培養更多急需人才。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和社會急需的崗位互相符合,從而做到一畢業就上崗,能更好應對未來的生活,這就是中職學院面向社會并滿足其需求的具體方式[1]。現階段,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市場改革愈發深入,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處于動態更新之中。面對這種情況,中職院校應該做到對市面企業進行詳細了解,對崗位上的人才需求進行匯總整理,根據整理結果,并結合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修改,確保人才知識儲備能跟上崗位更新。而對于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活動來講,不僅要讓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還要加強對人才職業素養的培育工作,讓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企業要求緊密貼合,提高學生的職業操守,在選擇企業時有更多的機會,方便找到工作,為今后的生活形成保障。
(二)中職德育教育的意義。在對中職院校新入學的學生情況進行總結后我們發現,由于我國基礎設施的完善使得生活條件變好,許多學生從小處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在父母的溺愛之下,學習時經常三心二意,不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缺少刻苦努力的精神[2]。而中職院校又以豐富的實踐教育聞名,學生需要動手操作,部分學生動手能力不足,在經過老師適當批評后不僅不懂得改正,還會產生怯懦及怨恨的消極心理,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科學合理地對這些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會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同時,在脫離家庭庇護之后,外界的不良信息就會進入學生的視野,在他們價值觀沒有正確樹立之前,這些不良信息會對他們產生有害影響,因此教師要注重德育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中職學校的學生因為年齡原因,正處在“三觀”即將定型的時期,外界的任何影響對其都具有關鍵性作用,如果在這一階段被各種不良思想蠱惑,養成不良生活風氣,在今后找工作時就會很難。對中職學生進行道德思想教育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時改正其不良生活習慣,而在企業看來,經過正確地思想道德教育的中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提升,更有利于企業未來發展。
二、現階段中職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教育的教學內容陳舊。社會在不斷進步,如果一個教師的教育理念不能緊跟時代潮流,就會和學生的思維脫節,達成的教育效果有限[4]。目前,中職德育教育的教學內容陳舊,還是十幾年前的內容,同時不對教學模式和教學形式進行改革,這樣就會和學生思維無法同步,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惡心理,對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極為不利。
(二)德育教育機制不夠完善。在家長和學校的傳統觀念中,學生進入學校就是為了來學習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今后就業和找工作提供幫助,對德育教育工作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造成的后果就是部分學生在缺乏德育教育引領之下價值觀發生扭曲,部分學生品德不良,即使擁有專業技能和能力,對社會貢獻也不大。如今,德育教育已經成為教學環節中的重要內容,中職學校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德育教育教學環節,為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好基礎。
(三)德育教育偏離學生就業的目標。中職教育以向社會輸送人才為己任,但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忽視了在就業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這使得中職教育脫離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不能針對每個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影響其就業的進程。
(四)思想上重視不夠。在對當前的中職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現狀進行觀察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目前中職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沒有意識到在思想層面上培養學生的重要性,反而將重心轉移到讓學生學習更多知識與技能上,未能清晰認識德育工作的內涵及重要性,從思想上就沒有重視過對學生的德育工作[5]。具體表現為多數中職學校單純地將德育工作看作紀律維持工作,認為只要規范學生的禮儀外貌就算做了德育工作,在這種工作模式下,部分學生認為只要規范了自身行為就算是滿足校方的需求,能為班級榮譽做出貢獻。但學生的規范外表只是表象,這種流于表面形式的德育工作不能對學生的內心產生深遠影響,也就無法塑造其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生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從心底對德育工作產生輕視,對自己的錯誤價值觀不能及時糾正,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不同于上述忽視了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有些中職學校對思想道德教育理解太過于片面,認為道德教育的工作內容就是向學生灌輸遠大理想和價值觀,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影響學生發展。
三、中職院校開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素質教育。為了矯正部分學生懶惰的不良習慣,中職教育要有計劃開展德育教育,在指導教師監督下,為這些學生安排針對性的實踐項目,鍛煉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對那些心理性格存在缺陷的學生,比如自卑內向、無法和同學正常交流的重點對象,要安排心理老師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培養其樂觀向上的性格。
(二)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中職院校老舊的德育教育教學內容很明顯無法滿足新時代德育教育對課堂的要求,因此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是非常有必要的,中職教師要緊跟時代需求,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結合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此外,中職教師可以去網上尋找關于德育教育名師的網絡教學課堂進行觀摩,將知識點總結下來,并思考是否適合中職的教育模式,對其做出一定改進并應用到中職德育教育中。
(三)加強和企業的聯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不能違背中職教育的初衷,那就是為社會培養大量具有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為他們就業提供保障,幫助他們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因此,中職學院要加強和企業的聯系,將促進學生就業作為第一要務,完成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讓高素質專業人才走向崗位,在崗位上發光發熱。
四、結束語
綜合全文,中職院校要給予德育教育工作一定程度的重視,及時更新德育教育教學內容,對心理出現缺陷的同學給予關照并加以心理輔導,和企業用人單位及時聯系溝通,讓學生達成結束學業就走向職場的目的,只有全員都參與德育教育的建設,才能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且專業水平高的人才,使之能在經濟社會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宋淑芳.面向社會需求,創新中職德育教育模式[J].職業,2016(20):111.
[2]吳慶軍,翟翠娟.面向社會需求探索中職德育教育模式[J].保定學院學報,2015,24(1):98-101.
[3]何仙菊.“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實踐應應用[J].科學咨詢,2017(5):47.
[4]唐三運.結合職業要求探索中職德育教育模式[J].湖北農機化,2020(8):111.
[5]邵嘉寶.面向社會需求探索中職德育教育模式[J].現代職業教育,2018(8):228.
作者:蘇芳 李麗華 單位:江蘇省連云港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