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校企合作促進德育改革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攜手企業共同培養實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已經成為中職學校的主要辦學模式,原有的德育課程模式已經不符合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需求,德育教師應利用和整合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資源,兩個課堂,采用新途徑新方法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中職;道德素養;技術型人才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攜手企業共同培養實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已經成為中職學校的主要辦學模式,學校專業課程的設置、教學內容和實踐實習均應企業所需,學生畢業可以快速進入生產實踐。“校企合作”也符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需求,學生注重自身職業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學習,能夠實現畢業即就業。目前我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冠名辦班、企業參與學校管理設立獎學金、企業聯合舉辦技能大賽、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等。這些合作模式突出專業技能和專業素質的培養,此時的中職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特殊階段,思想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顯然原有的德育課程模式已經不符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需求,德育教師應利用和整合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資源,兩個課堂,采用新途徑新方法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1完善德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的德育教學側重于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容枯燥氣氛沉悶,效果不佳。“校企合作”模式下,德育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三個原則,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寓教于樂。可以在各種教育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可以直接采用學生實踐實習中的真實案例進行教學,可以邀請優秀畢業生回母校進行經驗分享,可以邀請企業或德育專家開設講座,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企業職業道德的培訓等多種形式,豐富教學渠道,改革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企業的真實情境中,了解道德素質與自我成長、個人職業發展的密切聯系,既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又注重個人自我修養的提高。
2立德樹人,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中職學校的任務就是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公民和優秀的技術型人才。“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下,必須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注重學生思想的指導,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普及法律知識,加強對職業觀念、職業規劃和職業理想的教育,幫助學生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構建企業情境下的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
在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下,中職學校可以利用一切資源,在班級、實訓場地和校園環境的布置中引入企業文化元素,如物質性的標語、口號、工匠人物事跡簡介,也可以是深層面的企業文化制度,如:考勤制度,管理制度,獎勵制度等。學生長期浸泡在體現企業文化的班級文化、校園氛圍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熏陶,能夠較早的熟悉企業情境和管理制度,日后能夠順利地融入的企業生產和管理之中。
4關注頂崗實習和工學交替學生的德育教育
學生離開學校進入企業進行工學交替或頂崗實習,他們一方面脫離了學校和教師的管束,另一方又未能完全融入到企業中,缺乏組織歸屬感。此時的他們尚處于青春期階段,成熟與幼稚并存,面對實習中遇到各種非專業技術問題,缺乏切實有效的指導。所以學生的實習和實踐不光需要專業課教師的指導,也需要班主任和德育教師跟進。班主任和德育課教師要與學生保持聯系和溝通,定期隨訪,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問題,給出合理建議,指導學生及時調整職業發展規劃,處理好人際關系,逐步提高學生面對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借助企業進行引導和管理
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學校能夠將學生培養成企業所需的技術型人才,迅速投入生產實踐才,實現了“三贏”的目的。但無論是企業綜合實力的競爭,還是個人職業能力提升,都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員工的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的提高。因此,企業應和學校保持高度一致性,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引導。企業應該為學生配備技術硬品格佳的師傅,一方面傳授專業技術知識,另一方言傳身教做人的道理。此時的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穗期”易受不良事物和言行的影響,因而學校和企業事先應對師傅進行適當培訓,指導他們用恰當的言行引導學生。
6改進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學校德育工作必須構建新的德育評價機制。新的德育評價機制應該符合中職學校發展的趨勢,體現中職學校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除了學校的德育教師和班主任的評價外,還應加入企業的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這是因為對于學生的德育評價其本質是對他們能力進行評價,即識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能力的提高唯有在生產實踐中最表現的淋漓盡致。因此,企業對學生的評價可以充分展示學生在實習工作中的表現,更具說服力。而學生是德育教育的主體,理應也是評價的主體,在對自已做出橫向和縱向評價的過程中,他們自我教育、自我修正的潛能更容易被激發出來,從而能夠主動樹立德育目標并努力實現。只有綜合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面的評價才真正是公正、全面和客觀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展。總之,隨著校企合作的多元化發展,企業與學校的聯系更加緊密,既有利于深化中職學校教學改革,又能為企業培養技術型人才,還能提升育人品質,實現共同發展的局面。中職學校和教師應該比以往更加重視德育教學工作,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學形式,構建中職學校德育新體系,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具有健全人格的技術人才和合格公民。
參考文獻
[1]王瑞彬.校企合作共同育人[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
[2]武雪周,劉瑾.高職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德育問題探究[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8(04).
[3]歐陽娟.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社會實踐和社會研究,2017(06).
作者:周齊 單位:邗江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