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德育工作構建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當前,青少年的思想組成、價值取向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與影響,易使其對事物的認知、判斷與思考產生混淆與誤判,因而需進一步加強當代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初中階段作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關鍵時期,強化對初中德育工作的建設是現階段初中教育的主要內容。本文結合當前我國青少年德育工作現狀及其困境,探討在新時期如何有效強化初中德育工作,通過優化德育工作機制、采取多樣化的工作舉措,以促進初中德育工作不斷向縱深方向發展。
關鍵詞:初中;德育;機制;構建
從現階段初中教育現狀來看,德育工作無疑是重要組成環節,同時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無數實踐證明,德育教育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培育與價值選擇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初中時期,由于該時期是學生思想觀念與價值取向形成的關鍵階段,因而在該階段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無論是對素質教育的落實,還是素質人才的培養,都具有重大的意義。然而,在信息社會高度發展的當下,初中德育工作點多面廣,涉及學生生活、學習、習慣等方方面面因素,加之青少年學生心志不夠堅定,思想轉變頻繁,給德育工作帶來不小的困難和挑戰。基于此,作者從當前初中德育工作現狀入手,探討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當前社會背景與學生教育工作實際,對強化初中德育工作提出一些相關舉措與發展建議。
一、初中德育工作現狀分析
(一)社會信息高速發展易對學生產生不良誘導
在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儼然成為人們日常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初中生生長于互聯網時代,其對網絡的接觸頻繁而又廣泛。然而,由于互聯網監管方面存在一定漏洞,導致一些不良信息在網絡上大肆傳播,致使部分青少年在此類信息的誘導下,產生錯誤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與成長,給初中德育工作帶來挑戰。
(二)應試教育影響導致學生思想教育不足
受應試教育影響,當前我國初中教育的學生評價仍然主要通過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衡量。受此影響,使得相當部分的教師與學生家長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對學生思想品質與道德修養的培養。同時,在學校制度與學生評價形式的影響下,一些教師的關注點也集中于對成績優秀的學生身上,并且錯誤地認為學生的優秀只要體現在學習成績方面即可,而對其綜合素質的發展關注甚少,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異但品德素質低下,并出現學生“高分低素質”的怪象。
(三)德育工作形式創新不夠
當前,從國內多數中學進行德育教育現狀上看,發現其所采取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以傳統的理論灌輸為主,即通過課堂灌輸德育相關理論為基礎,同時使用語言闡述德育的重要性與培養途徑。教學形式傳統、單一、刻板,德育內容枯燥、單調,在此類模式主導下的德育教學課堂,無法有效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同時也難以使學生真切體會德育的基本內涵,導致德育工作實施難度不斷加大。
二、初中德育工作建設新舉措
(一)創設德育教育環境,豐富校園文化內涵
文化是德育之本、學校是德育之所。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塑造中,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思想道德塑造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此,在開展初中德育工作新機制的建設與探索過程中,首先應當強化校園德育文化的創設。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開展“環境育人”,利用校園內的花草美化校園環境,并在校園各處樹立一些德育標語,如在梅花樹旁樹立“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標語,在松樹旁邊樹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標語等,處處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學生在濃郁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與熏陶,從而自覺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二是推行“文化育人”,即在校園內建設一些標志性的人文建筑、雕像等,或者設置一些“育人亭”“道德角”等場所,讓學生從中可以學習到古今中外各類名人的典型事跡,并受到熏陶與感染,從而自覺向其看齊。
(二)創建初中德育教育模式
1.實施線上德育教育
隨著網絡信息的發展,在給初中德育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德育工作帶來新的途徑。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及信息技術,開展線上德育教育工作,通過建設校園德育網絡平臺,分享德育教學課程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相關的信息,引導學生自我培養與自我提升。同時,學校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的品德事跡進行公開地表揚或批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從而達到優化德育教育方式的目的。
2.結合社會實踐實施德育教育
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教育若單憑課內指導則無法達到良好效果。在實踐中,教師要將德育工作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賦予德育工作一定的開放性,通過將德育工作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如組織學生進行社區服務,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德育的真實內涵與意義,從而有效提高初中生的道德修養,確保學校德育工作有序進行。
(三)提高教師德育意識與積極性
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除了與社會發展、學校政策相關以外,還和教師的德育意識、工作積極性等密切相關。古語有云:“教人先教己”,教師在對學生實施德育之前,自己首先應當具備良好的德育意識與專業素養,以此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培育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對于教師的德育意識與專業素養的強化與提升,一方面需要學校實施積極的政策導向,加強對教師德育觀念的引導,另一方面則需要強化師德建設,明確教師應作為與不應作為的內容,并在教師考核評價中,將師德評價與專業評價結合起來,構建起一個良性、綜合的教師考核機制,因此不斷促進教師德育水平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進一步強化初中德育工作建設,對學生人格塑造與道德發展等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實施德育工作時,學校、教師及社會各方應當正確結合現實背景與學生發展實際來進行思想教育,通過文化教學為載體,不斷滲透德育,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道德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鄧秋,梁友志.滲透精細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93.
[2]趙鳳霞.初中開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5(32):74.
[3]李國宏.初中德育活動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成潔 單位:上渡辦事處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