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德育元素融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幫助學生獲取未來職業所需要的各種技能,但是在對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不能忽視對學生德育的培養,應該將德育元素融入到高職教育的各個方面。本文以高職英語教學為例,在分析高職學生特點和德育元素滲透的現實意義的基礎上,探討如何將德育元素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
【關鍵詞】德育元素;高職英語教學;實踐;探究
教育的最終的目的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在于人的心靈。教育是培養,教育和教學不是一回事,教學和培養人更不是一回事,而大學便是一個兩者兼顧的地方。大學教育是大學生邁向成功生活的第一節階梯,此時的社會對大學生具有著無限的挑戰和未知,他們都在等待著一個機遇,一個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再加上如今的社會和企業都將德育作為用人的第一標準,因此,培養和塑造他們的思想品德至關重要,而怎樣將德育元素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做到教學與育人的雙贏,還有待我們探究。
一、當前英語教學中缺乏德育教學所產生的問題和原因
當前在主流上高職學生在思想上基本能夠用科學的世界觀的去看待和處理問題,大多數學生還是積極向上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學生的道德心理不成熟,不能夠用正確的眼光去辯證世界的對錯,所以導致了現如今未成年犯罪的加劇。放眼觀去,我國近幾年的教育著重在于民主、自由、人權,而漠視了中國最傳統、最古老的德育教育,這嚴重導致當今社會的一部分大學生狂妄自大,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的壞毛病。在他們的世界里,只要自由不要規則,貪圖享受,及時行樂甚至成為了一種人生信念,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忠孝仁義信禮智勇,更別談尊重了。為什么說高職大學生比本科大學生更需要德育教育?那是因為,首先在部分高職大學生的心里就已經認定自己比本科大學生低一等,而這種自卑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正確引導,就會慢慢變得扭曲,使他們墮落。在這思想成熟與精神幼稚以及心理自卑并存的重要人生階段,我們是時候該對學生們進行德育教育了。
(一)高職學生自我控制力弱
隨著科技的發達,各種電子設備的興起,現如今的高職大學生面對的誘惑也越來越多。而在剛結束的、充實的、緊張的高中生活后,初入高職的生活對學生們來說,無疑是一個放松的階段。沒有再像高中時將近十一個小時的監督學習,在高職多為自主學習,上課自愿做筆記,下課自愿復習,而這些很少有人做到,甚至上課認真聽講的人都是微乎及微。這樣,他們也不得不去擺弄他們的手機。
(二)高職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欠缺
從高中步入高職,學習的課程幾乎幡然一新,全部都是從零開始,而唯一有聯系的,可以說就是英語了。正常來說,唯一能聯系高中所學知識的英語,應該更受學生們的歡迎,可為什么學生們這么排斥英語呢,答案是,學生們的英語底子薄弱,這會直接導致學生們排斥甚至厭惡英語。這樣一來,在知識銜接上出現斷層,學習困難程度加大,往往讓同學們感到力不從心,長此以往,會對學習失去信心與興趣,沒有了高中學習時的那份激情,人也變得頹廢起來。
(三)高職學生熱衷于社團活動及學生會
對于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學生來說,大學里的一切都讓他們有著新鮮感,一些學生會產生從眾心理,認為別人參加了各種社團、學生會,自己也要參加。的確,高職培養的培養目標是以高技能人才為主,所以,學生們認為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希望通過社團學生會活動來增加自己的社會技能,這些都沒有錯,但不要忘了,最后掌握你命運的依然是專業課知識考試,最后的最后,都是要落實在試卷上的。所以,還是要以學業為重。
(四)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低于統招大學生
高考作為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再完美不過了。但一些沒有考上的呢,或者說是一些也拼過命努過力的人呢。當時的點燈熬油、螢燈雪屋恐怕也只有自己可知了,再加上一些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將滿腹牢騷傾瀉于身,自己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了。本來已經接受了高考失敗的打擊,又要承受父母的埋怨,很容易讓一個十七八歲的學生產生嚴重的自卑感甚至導致自閉,而現如今社會對高職存在的一些偏見,往往會導致高職生對自己的認識產生偏差,更加加重了他們的自卑感。
二、將德育元素滲透到高職英語教學中的現實意義及實踐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英語這門國際化的語言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可以實施德育滲透,充分發揮英語課程覆蓋面廣的特點和德育教育的滲透作用,形成教育合力。英語教師要注意在英語教學中展現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倡導愛國教育、品德教育,引導學生的政治方向,陶冶學生的正確情感及道德規范教育,教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塑造一個健全的人格,再將他們投入到社會。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參加高考招收的高中畢業生,另一種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首先從生源上就形成了一定的落差,再加上中職學院學的知識大部分是與高職相掛鉤的,而對于普通高中的畢業生來說,相當于完全放棄之前所學的知識,來接受新的知識,這無疑對他們來說是有些難度的,這樣就導致了一些心理素質不是很好的學生厭煩學習,而這時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社會和企業越來越重視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蒙牛公司總裁牛根生便有一套自己的用人觀: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他還說過:一個人智力有問題,是次品;一個人靈魂有問題,就是危險品。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思想的體現,其本身就蘊含著德育功能。所以,語言教學是一種潛移默化、影響巨大的“教育力量”,而英語教學可以強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信心,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來正視多樣化的異國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達到拓展學生們的國際視野。正所謂物盡其用,大部分學生崇尚國外的教育,我們便可以將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
(一)將德育元素融入到英語單詞和詞組中
法國一句諺語說得好:要想獲得科學知識,就得從字母學起。沒2018年第04期下旬刊(總第694期)時代金融TimesFinanceNO.04,2018(CumulativetyNO.694)錯,我們無論是在學習漢字還是英語都會先從認識字母開始,所以,對于德育的教育也不可急于一時,我們可以先從與德育相關的詞語認識起。例如品德(morality),尊重(respect),合法(legal),慈善(charity)等等諸如此類的詞語,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講授這些詞語的英文含義并讓同學們來翻譯解釋他的中文含義,以及教導學生們區分這些詞語的道德含義,同時啟發學生日常生活與人交流時的道德素養。目前,學生對英語的認知僅限于課本,所以,老師要盡可能的挖掘現有教材中可用資源,進行德育滲透。
(二)開展有關德育教學的活動
單純一味的用英語來滲透德育文化會讓學生覺得乏味,所以可以將中國的德育文化與外國的作為比較來講授,并且可以通過一節課的時間來舉辦一場知識競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可以提議課堂上只允許用英語作答,利用潛移暗化的方式,讓學生將please,thanks等禮貌用語熟練運用。在教室一角設置一個“表彰墻”激勵所有同學寫一些關于德育的作文或詩歌,并將好的作品張貼在表彰墻上。帶領學生看一部外國電影。通過輕松愉悅的課堂,讓同學們從電影中了解西方人的禮儀文化,以及西方人是如何教育孩子和對待工作、生活的。順便了解一下西方人的婚姻觀與國人有何差異。最重要的是知道西方人對時間觀念的重視,并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們養成守時的好習慣。也可以讓同學們將電影中的精彩片段在課堂上演繹出來,讓同學們勇于并樂于開口,告別啞巴英語,并讓同學們體會到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老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授
老師除了課堂上與同學們交流與課程有關的,課堂之外的時候也要對同學們進行關懷,多了解一些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幫學生解答人生困惑以及一些心理問題。還有就是,出現在小學時的老師與同學之間的問好,看似不起眼,甚至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有點可笑,可就是這小小一點就可以加深同學與老師之間的感情,并且讓學生記得對老師的尊重。課堂上也要對一些調皮搗蛋、影響別人的學生及時的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對其他同學的尊重。畢竟每個人對于德育的認識高低不同,心理素質的不同,老師也可以舉一個關于德育的小例題,讓同學們相互討論,根據每個人的不同見解分析每個人的心理,然后逐個進行分析作出判斷,給予適當的補充,進一步完善學生們對德育的認識。
(四)名言警句、詩詞歌賦
自古名言警句、詩詞歌賦是人們長期社會實踐活動而總結出的經驗。名言警句、詩詞歌賦中體現的真善美的道德情感有利于凈化學生的心靈,激發情感的共鳴,而且,名言警句、詩詞歌賦多為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于學生記憶。每節課前同學們可以一人準備一句名言警句,在上課前空出一些時間,找一到兩名同學上前講解自己所搜集的名言警句的釋義,如:Agreatforestissetonfirebyasmallspark(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森林)。這樣既可以調動課堂氣氛,又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德育元素。
三、結語
所謂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下的結果。課堂既是老師教書的地方,也是老師育人的場所。而學校更不能專注于培養出表面技術人才,實為道德白癡的人來。語言是教授知識的的最好方式,語言也是打開心靈的最強鑰匙,所以,德育元素放入到教學當中來傳授將會是最有效的辦法。由于,道德在社會生活中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使得英語作為主要的溝通語言則顯得更為重要。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需將德育教育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使得德育滲透和學習知識兩者有機結合,達到水乳交融的狀態,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上潛移默化的吸收了思想品德教育。
參考文獻
[1]齊學群,王萍輝.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創新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
[2]翟象俊,余建中,陳永捷.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3]王義高主編.當代世界教育思潮與各國教改趨勢[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4]韓艷.高職英語課堂中的“共情”滲透[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11).
[5]伏春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研究[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作者:王維佳 單位:遼寧金融職業學院素質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