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及提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科畢業論文是對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學知識的綜合檢驗。通過構建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以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為例,運用2007-2017屆畢業生論文質量的數據,測算出畢業生論文質量得分。對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計量分析后發現,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足是制約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主要因素。通過加強通識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跨學科知識整合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有助于提升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
關鍵詞:本科畢業論文;邏輯思維能力;通識教育
本科畢業論文是對大學四年所學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的檢驗。盡管重視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訓練學生的批判思維、提升學生的學術水平以及創新精神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但是隨著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壓力持續存在、學校相關制度缺失、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以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存在,導致學生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滑坡[1]。總的來說,影響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原因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2]。原因在于教師缺乏必要的指導、學生主觀重視不夠[3]、答辯過程流于形式、學校監管不到位等[4]。為此應該明確指導教師和學生的主導和主體作用[5],重新構建畢業論文工作運行、監管和管理系統[6],從多維度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7],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現有文獻對于我們理解和認識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滑坡的原因,以及提升的措施有著重要的幫助,但是尚未觸及問題的要害和核心。因此,本文擬從通識教育的角度來分析如何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問題,試圖豐富現有文獻。
一、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及其評價
為了改變現有文獻大多從定性的角度來評價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做法,首先需要構建一個較為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再結合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選用評價方法,從定量的角度來客觀地評價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并分析各個影響因素對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影響程度。
(一)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依據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的全面性、專業性和應用性的三個原則,在綜合劉倩、董芳、于瑞卿[8]以及王紅梅、李宏偉[9]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設計出包含選題質量、寫作質量、綜合能力和答辯質量四個一級指標;選題的科學性、選題的難度、論文內容、論文結構、論文格式、研究能力、技術能力、個人陳述、回答問題九個二級指標;前沿性(X1)、實用價值(X2)、與培養目標的吻合度(X3)、難易程度(X4)、工作量的大小(X5)、選題范圍的大小(X6)、基礎知識的運用(X7)、語言表達(X8)、創新程度(X9)、結構是否具有邏輯性(X10)、結構是否完整(X11)、寫作框架是否合理(X12)、格式規范性(X13)、排版的美觀性(X14)、研究方案的設計(X15)、研究方法的選取(X16)、查閱文獻能力(X17)、外文文獻使用能力(X18)、計算機操作能力(X19)、思路清晰度(X20)、內容熟練程度(X21)、表達流暢程度(X22)、是否切中要害(X23)、問題剖析準確度(X24)以及基本功扎實(X25),二十五個三級指標的指標體系。
(二)數據來源與測度方法選擇
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數據來源于2007-2017屆經濟學院的經濟學系、投資學系和國民經濟管理學系的297名同學的畢業論文。各指標的分值由8名具有教授和副教授職稱的教師打分,再經過統計處理后獲得。在確定了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后,運用信息論中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然后測算論文質量。具體步驟仿照李剛、陸貝貝的思路進行[10]。
(三)測算結果及評價
根據上述計算步驟,對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07-2017屆297名畢業生論文質量的數據進行相關處理,測算出畢業生論文質量得分。可以發現,畢業論文質量總體不高,呈現出“V型”變化規律,即2007-2014年間畢業論文得分呈現出下降、而后開始上升的變化趨勢。呈現出“V型”規律的原因可能是由于2003-2010年間由于學校招生規模擴招而導致生源質量下降(2003年和2010年入學的學生分別在2007年和2014年畢業),致使畢業論文質量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從2011年開始,安徽財經大學進入一本招生,生源質量得到改善,到2015年畢業時導致畢業論文質量較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畢業論文總體質量不高的原因或受制于某些具體原因。從回歸結果中可以發現,大部分指標對于畢業論文質量的影響均為正向,其中影響作用最大的為X6,這可能是因為選題一般發生在論文寫作的起始階段,無論是指導教師還是學生對此都比較重視,因此本科生畢業論文選題總體較好。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則屬于通識教育的范疇。因此我們可以推斷,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識教育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通識教育與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提升
通識教育是一種源自歐洲的大學教育理念,中國于20世紀80、90年代開始有意識地引入并實施通識教育[11]。到目前為止,雖然通識教育在中國已經實施了近30年,但是我國高校的通識教育實踐還遠未觸及通識教育的根本精神[12]。正如美國學者所說的那樣,“對中國而言,通識教育是一種在異域文化當中發展起來的全新教育理念,因此不加變動地全部照搬到中國是很難成功的”[13]。而且學生把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看作是相互排斥的,認為通識課程就是公選課、人文課,忽視了通識課程的教與學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辨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問題分析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導致學生在畢業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就事論事,缺乏運用基礎理論分析研究對象的環節,使得論文無深度、無廣度。通識教育不成功的后果是非常嚴重的[14],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就必須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制訂科學的通識教育培養目標,合理安排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使學生了解除了自己專業以外的其他學科的基本知識或常識性知識,以便能從較為開闊的視角,甚至是跨學科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釋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一個較為健全的思維方式。這種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個合理的通識課程體系來完成[15]。合理的課程體系應該遵循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結構來設置,每門通識課程之間還要做好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之間的銜接,使得學生在接受通識教育之后,能夠獲得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如果通識教育目標定位“有的放矢”,課程設置“合理有序”,在經過有效的通識教育和良好的專業訓練之后,學生的學術素養和科學研究能力將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最終會促使畢業論文質量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二是通過通識教育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后工業化社會,大學通識教育的能力培養應該更加側重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多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以及鑒別能力等[16]。強調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本科生在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能夠列出更加合理的寫作框架,對研究對象的論述更具邏輯性,避免以偏概全、顧此失彼的邏輯錯誤的出現。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學科知識整合能力有助于將他們在學校里所學的各門專業知識有機地融合到畢業論文中,增加畢業論文寫作的深度和廣度。同樣地,提升本科生對事物的鑒別能力,有助于學生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對參考文獻進行合理取舍,以及對有關專家學者所提出的觀點進行批判性地接受或質疑,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認識、理解和探究研究對象的本質。這些能力的培養除了利用學校安排的有關通識課程以外,還要充分利用布置課程論文、課堂討論等教學環節,這些活動可以就一個簡單的問題進行分析、解釋,也可以對一個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這樣既能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培養他們對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三是通過通識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綜合體現為學生對于客觀事物的不同側面、各個組成要素以及屬性的認知統一為一個整體。這是一種復雜的能力,由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豐富的知識及技能等要素共同構成[17]。通過通識教育培養本科生的創新能力,首先需要一個“寬口徑、厚基礎”的通識教育培養模式,堅持“文理滲透、學科交叉、與時俱進、動態發展”的培養理念,并通過教學方法改革,落實“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提高教學效果,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當他們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后,就會提升對實際問題的剖析能力,從而撰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作者:李剛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