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語文教學中情感培養的意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情感是人類重要的意識形式,充沛、豐富的情感是個人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情感培養納入大學語文教學目標勢在必行。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用豐富的情感提升自己,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學生獨立完成情感塑造。教師應努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從而實現情感培養目標。傳統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課本知識過于抽象,這讓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善于發掘知識背后蘊含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
大學生正處在情感快速發展的時期,內心感受敏銳,情感訴求強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其情感發展的特征,把握情感教育的重點。首先,大學生情緒中穩定性與起伏性并存。大學生情感比高中生穩定,但仍有較多起伏,其心智仍有待成熟。學生在內心深處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因而穩定與波動的情緒交替出現。其次,大學生爆發性與延續性的情感變化同在。大學生情緒變化較快,容易迅速產生興奮或低沉的情緒,有時會因此而影響個人理性。學生的情感特征為語文教學的啟動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大學語文教材中有豐富的情感題材,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對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后,大學生情感普遍向更高級的方向發展。人的高級情感一般包含倫理道德感、理智邏輯、審美能力和文化歸屬感。培養當代大學生的高級情感,是當代大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大學語文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內容——親情、友情、愛國情等主要情感能構筑起一個良好的教學平臺,有利于大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
二、語文教師在情感教學中的作用
在大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情感源頭,又是情感教學活動的引導人。大學語文教材蘊含豐富的情感內涵,學生是情感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在進行情感教育活動時不斷拓展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不斷引導學生的情緒。教師需要正確把握大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情感的地位,很多教師關注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結性與學科知識構建,這對學生的知識積累有益,但鑒于學生情感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需要,這種單一重視知識學習的教學模式著實欠妥。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從事任何活動都會帶入自身情感,教師應該均衡對待大學語文教學中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統籌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發展。在大學語文活動課上,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情感源頭作用,最大限度地運用合適的題材挖掘和培養學生情感。首先,教師應把教育情感當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挖掘教學題材中蘊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其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滲透個人情感。這個過程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除了簡明扼要地傳遞情感外,還要懂得“移情造景”,用語言把感情生動地表現出來。最后,要注重對作者個人情感的傳遞,運用語言描述闡釋各種復雜的人類情感,將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作者的創作心境通過講授再現出來。
三、教學中培養情感的具體路徑
1.將積極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教師自身的素養對學生的情感培養有極大影響。教師只有真心誠意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才能讓學生完全投入課堂教學,豐富大學語文的情感教學。教師應具備豐沛的文學素養和崇高的道德品質,不斷將大學語文向課外延伸。教師可以通過對語文情感的展示,讓學生不斷得到熏陶與感染,從而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用自身的情感影響學生。教師首先應有一定的情感修養,在教學工作中有責任感、愛崗敬業。當老師用飽滿的狀態,情緒高昂地面對學生時,學生將會以極大的熱情配合教學。大學語文教師在改變教學方式的同時要重新定位角色,既要做好學生的老師,又要做好學生的朋友,積極關注學生個人情況,與學生暢談人生理想,述說學習的心得體會,了解學生的真實生活,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縮短與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要想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就要讓學生獲得成功。教師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對學生的進步給予及時肯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感情融合,真情相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以真誠的情感體驗,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教師如果只在課堂上夸夸其談、灌輸知識,就難以為學生信服;如果感情不真切,就無法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國傳統教育常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打動學生,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也要注意這一點。教師首先要用心與學生交流,不斷把握學生的內心狀態,了解學生的內心感受,與學生建立情感交流。其次,要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學生講道理。教師的情感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而成,教師應不斷升華自身情感,通過有效的教學途徑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3.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與美感因素
大學語文教學離不開教材,教材選取的文篇都是名家經典,是學生學習的范本。一篇篇優美精致的文章都是情感教育的媒介與工具,教師要在教學時深刻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大學是引導青少年走向成熟的知識圣殿,大學生在校園里接觸社會生活,初步探知生命的真諦,逐漸完成對人生觀的塑造。大學語文教材的情感價值,在于其中有大量情感真摯細膩的文學作品,教師只有不斷挖掘課文中的情感,才能將教材中的真善美充分展現出來。如果沒有情感參與,學生就無法提升審美體驗,任何文學審美活動都將難以完成。大學語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其形成穩健的心理狀態、成熟的審美氣韻、高超的創造力。一部優秀的作品本身就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文體個性、氣質與特色。教師在教授這些名篇時,要將自己的情感浸潤到文章中,不斷創設教學意境,移文入情,沿辭探源,進入一種美的境界,不斷為之陶醉。教師可以采用詩歌朗誦、小品表演、多媒體展示、演講與辯論等形式,帶動學生情緒,調動學生情感,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內心感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實現知識與情感的同步增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培養,應以寬廣優雅的人文精神為載體,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大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非中文專業的廣大學生,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健康的審美情感。當代大學生需要得到情感的潤化和美的熏陶,大學語文教學不僅能給人以審美享受,讓學生獲得較高層次的語言文字能力,還能讓學生受到情感教育,實現全面成長。
作者:邵幼平 單位:陜西延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