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語文大學生語言素質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大學語文是提高大學生語言素質的重要工具和途徑。但在現實中,大學生的語言素質越來越低,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也同時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基于現狀,本文探究如何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提高大學生的語言素質,具有理論和實際雙重意義。
關鍵詞:
大學語文;語言素質;大學生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以漢語為載體的漢文化不斷展現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而大學語文著眼于大學生漢語文能力的培養,它是高校面向非中文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其作用不言而喻。200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大學語文課程的設置,對于培養學生漢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能夠提高大學生的語言素質、文學素養進而培養其人文素養。
1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當前,在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專業和課程的高校改革背景下,大學語文的教學效果與教育初衷是相違背的,其現狀令人擔憂[2]。《光明日報》曾刊登《遭遇尷尬的大學語文》一文寫道:“既缺乏政治思想課的權威性,也沒有外語四、六級考試那樣的‘尚方寶劍’,作為高校基礎公共課的大學語文,面臨著尷尬的境地。”這句話準確概括了當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現狀。縱觀,“學校不重視,學生不愿學,老師不愿上”是目前大學語文生存狀況的真實寫照[3]。從課程設置方面來看,由于熱門專業和實用性較強的課程的設置,大學語文這種側重培養人文性和審美性的課程,由于不受重視而被隨意減縮課時甚至取消。從課程教授方面來看,課程定位、培養目標模糊;教學內容陳舊;教師科研方向缺失導致教學動力不足、熱情不高;教學手段局限于單一的口述方式。從課程學習方面來看,學生主觀上對母語學習重視不夠、客觀上教材內容與實際缺乏聯系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
2大學生語言素質現狀分析
2.1專項調查
2.1.1中文專業學生調查
曾有學者對某高校中文系二年級兩個班的94位學生進行了調查[4],結果不容樂觀:(1)語言規范意識缺失,如要求從40個詞語中選出規范寫法,結果每人每詞錯誤率達19.6%;(2)基礎知識環節薄弱,如在20個常用成語中每詞有一個錯字,沒有一人完全改正確;(3)表達能力差,如在500字的自我介紹中有58%的學生出現語句不通或錯別字的問題。
2.1.2非中文專業學生調查
筆者選定所教授某非中文專業一年級8個班的340名同學,對其必修課程《大學語文與經典閱讀》的課堂情況(口頭表達)和作文情況(書面表達)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在語言表達中存在諸多問題:(1)口頭表達:課堂發言或朗讀課文不自信、聲音小,磕磕絆絆;不認識常用字;分詞斷句能力較差;對文章中心思想把握不準確、精彩語句關注度不夠等。(2)書面表達:語言口語化、網絡化;隨意使用英文單詞;字跡潦草,且錯別字較多(如:把“心儀”寫成“心怡”,“煩瑣”寫成“煩鎖”);語言組織能力較差;無題目、通篇不分段、亂用標點符號等。
2.2現狀分析
目前大學生的語言素質普遍偏低,中文和非中文專業學生都存在諸多語言缺憾,其語言能力均亟待提高。尤其是在當前網絡文化廣泛流行的背景下,多數大學生的日常交際深受網絡語言的影響,語言交際缺少語法和語義規范的約束,詞匯匱乏,詞不達意,內容隱晦,表達能力逐漸下降。
3著眼于大學生語言素質提升,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
大學語文課程教學與大學生語言素質提升,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通過古今中外經典篇目的學習、理解和鑒賞,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語言素質;語言素質乃至人文素養的提升,反過來又使大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感知和體會語言與文化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提升大學生的語言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3.1明確課程性質與定位
大學語文課應貫徹文本本位和語文本位兩條基本思想,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接受、表達能力;連帶而及,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文化審美能力[5]。
3.2豐富教學手段,充實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傳統以口述為主的單一教學方法和手段,主動適應網絡信息時代的變遷和當今大學生的知識心理情感狀況,充分發揮多媒體資源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以傳統經典文本為基礎,開展知識講解、情感啟發和思想升華,并合理應用現代優秀的文化成果,用與社會實際、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知識充實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興趣中去學習和感悟。
3.3開設其他語言類公共課程,加強對大學生語言使用的教育和引導
充分發揮《大學語文》課程對大學生理解和傳承我國優秀文化、提升語言素質乃至人文素質的作用。與此相輔相成,學校可以借助開展其他必要的語言教育來引導大學生規范使用語言。如:設置《基礎寫作》、《職業漢語》、《普通話訓練與演講》、《書法鑒賞》、《詩詞鑒賞》、《口語表達》等語言類公共課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
4結語
結合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目標和任務,基于當前課程教學和大學生語言素質現狀,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如何提升大學生的語言素質,始終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學語文作為提升大學生語言素質的重要工具和途徑,需要全社會尤其是廣大大學語文教學工作者,付出不斷的努力。
作者:劉旭鵬 單位:鄭州成功財經學院
參考文獻:
[1]何曉園.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與人文素質教育[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7(5):53-56.
[2]蔡建萍.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開封大學學報,2006(6):42-45.
[3]劉美娟.論大學生語言素質的缺憾及對策[J].麗水學院學報,2005(1):81-83.
[4]陳洪.在改革中加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J].中國大學教學,2007(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