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大學語文普通話策略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國家主權和統一的象征。我國地廣人眾,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流動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為確保交際的正常開展和社會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人們必須使用統一的語言和文字進行交流與合作,作為我國通用語的普通話也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我國于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文字法第十條中更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并應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因此,在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應高度重視普通話的應用、學習和推廣。本文深入剖析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對普通話推廣的重要意義,分析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在普通話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對策若干,以期實現課程效果的優化和普通話的推廣。
關鍵詞:
高校;大學語文;普通話;推廣
基金項目:
本文為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課題,名稱:《內蒙古地區高職高專<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研究》(編號:NJZC310)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地域之間的經濟貿易逐漸增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需要通過統一的語言相互交流。而普通話作為我國的國家通用語言受到人們的青睞。高校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地,而普通話的推廣屬于語言教學的內容,所以,我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在普通話推廣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對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語文教學與普通話推廣具有相同的目的
高校大學語文的教學目的是不斷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和應用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學和道德修養。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便于不同語言區、方言區的人際交流,提高語言表達的實用性、功能性,使人們在社會主義發展的新階段和新時期,學習和掌握普通話,推廣和應用普通話,從而提高人民群眾的國民素質,促進經濟社會的前進、民族的團結、文化歷史的優秀傳承和祖國語言的健康發展。推廣普通話與高校大學語文課程都能夠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因此,高校大學語文教學與普通話的推廣具有相同的目的,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開設有利于我國普通話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高校大學語文教材與普通話推廣教材基本一致
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教材具有濃烈的人文傾向,選編了大量國內外古今優秀作家優秀作品,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能力和說話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文字識記、語音發音、節奏控制、語意表達等方面的鍛煉,使學生能夠熟練使用普通話進行交際交流,進行思維情感展示。而普通話推廣所選的普通話培訓和測試文章和內容同樣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并且著重強調學生的發音、停頓、語速、語調、語法、詞匯等朗讀說話能力。由此可見,高校大學語文教材與高校普通話推廣教材具有一致性,兩者都強調學生運用普通話的能力。
(三)高校大學語文是推廣普通話和漢語言文字的優秀陣地
我國早在1982年12月頒布的憲法中規定了“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標志著推廣普通話是國家一項重要的語言政策,并更加明確了普通話在我國語言文字生活中的主導地位。自1998年經國務院批準確定每年九月第三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以來,已近二十年的推廣雖較好地實現了2010年以前普通話在全國內初步普及的目標(1997年12月第二次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提出的推廣普通話的新世紀目標),但距離“到2020年,普通話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漢字社會應用的規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漢語拼音更好地發揮作用。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基本滿足社會需求,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語言文字社會管理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各民族語言文字的科學保護得到加強。語言文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國家語言實力顯著增強,國民語言能力明顯提高,社會語言生活和諧發展”的《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總體目標而言,還需持續重視并積極加強普通話的推廣,提高全社會對語言文字學習的重視程度,促進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提升。就《綱要》還指出,要“推進重點行業系統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要“加強學校漢語拼音教學”,要“充分發揮語言文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載體作用,積極開展中華經典誦寫講等活動”,要在“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茖W設置語言文字相關課程,以提高語文鑒賞能力、文字書寫能力和語言表達與交際能力為重點,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及語言文字綜合運用能力”。這些新時期普通話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中,無不將各級各類學校的語文課堂視為實施普通話教學及推廣工作的主要陣地,重視其在推普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中國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大學語文設置的目的在于提高語文的人文性,使之與現代科學的精神相結合,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各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是為各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以漢語言文字為載體,優秀文化遺產為精髓的文化素質教育公共基礎課,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主干課程。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能夠在國學文化、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素養,以國學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闡釋國家價值觀、民族價值觀、百姓價值觀,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可以很好地提升文化凝聚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營造良好思想文化氛圍?!洞髮W語文》課程注重人文傳承與熏陶,但更注重現代漢語語音及文字的基礎培養,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理論化、技能化地培養學生,從而加強學生的漢語拼音理論與實踐、漢字書寫理論與實踐、經典誦讀理論與實踐、寫作技能理論與實踐,切實提高普通話水平。所以說,作為高等教育的大學語文課堂是當之無愧的推廣普通話和漢語言文字的優秀陣地。應該重視該課程的課程職能,充分發揮大學語文推普的專業作用。
二、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普通話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地域方言及少數民族語的干擾
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普通話推廣工作中受到地域方言和少數民族語的干擾。地域方言是人們的第一語言,從小時候學習說話開始,便一直使用地域方言,并形成習慣。在高校大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地域方言的影響較大,導致學生在普通話的學習和使用過程中,不自覺地采用地域方言的發音方法,嚴重影響了普通話的學習和推廣。尤其是少數民族在普通話學習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少數民族的學生自小接觸本民族的語言,而少數民族語言在發音方法及發音規律上與普通話有巨大差異,甚至我國一些少數民族語言與普通話不是一個語系,這些問題導致少數民族的學生在大學語文課程及普通話的學習中困難較大。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內蒙古是一個以蒙古族為少數民族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包含了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等49個少數民族,地域橫跨東北、西北、華北地區,地域遼闊。在自治區的行政區域內少數民族語蒙古語也是自治區的通用語言文字,在牧區有大量長期使用蒙古語作為第一語言交流的蒙古族,他們由于長期使用屬于阿爾泰語系的蒙古語,因此不論發音方法或是習慣都與普通話有明顯差異,比方說字調、句調、字形、構詞、語法等方面,這就給普通話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另外,由于地域廣袤,雖處北方方言區,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又分屬不同次方言區,如有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所在的東部方言區,有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所在的西部方言區,還有阿拉善所在的阿拉善方言區,使得各地區方言特色明顯,并且“錯”得不盡相同,這也給課程指導或者學生學習帶來了艱巨的考驗。
(二)教師素質有待提升
高校教師在大學語文課程普通話推廣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師范性作用,其語言的發音方式及發音習慣會受到學生的模仿。而在一些方言氛圍濃厚的高校,會出現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方言講課的現象,還有一些教師普通話水平不達標,或是即便達標了但在實際教學中棄用普通話,授課或示范語言表達不夠規范,誤導學生的發音,不利于語文教學和普通話的推廣工作。
三、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普通話推廣的策略
(一)加強普通話教學
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應重視普通話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并學會運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為此,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應設計專門的普通話教學模塊,教師向學生講解普通話發音、書寫、朗讀、說話等方面的知識,加強學生的普通話能力鍛煉。例如,大學語文課程可以設立單獨的普通話學習單元,教師對普通話知識進行集中講解,并加強學生語言能力表達鍛煉。此外,在少數民族大學語文課程學習中,高校應積極引進專業的普通話培訓教師,開設培訓課程,做到讓普通話知識和技能在大學語文課堂中日常滲透,在普通話專業培訓中集中深入,從而多渠道使學生高效地系統學習并運用普通話。
(二)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在普通話推廣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素質。為此,高校應重視語文學科教師的語言能力,組織語文學科教師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和考核,參加省、市、自治區普通話測試員培訓和考核,參加省、市、自治區普通話培訓教師培訓和考核,在不斷完善語文教師的現代漢語知識、教師口語知識、普通話知識,提高教師的普通話運用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教師自身過硬的普通話語言素質,獲取普通話測試水平高等級(至少一級乙等),或者躋身普通話測試員、培訓員、訓導員的行列,做專業測試評定和推廣。只有這樣,才能加快高校大學語文普通話工作的推廣。對于有少數民族的高校,學校應聘請普通話測試等級高、語音面貌好的教師擔任大學語文學科教師,并指導本校的普通話推廣工作,逐步提高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及普通話課程的教學水平。
(三)設立普通話水平測試
設立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推廣普通話的有效途徑。推廣普通話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而普通話的水平需要測試來檢驗。因此,高校應設立普通話水平測試,并且將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大學生的成績和畢業標準相掛鉤,激發大學生學習和使用普通話的積極性。同時,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的過程中,應對漢語基礎不同的人或不同專業設置不同的測試結果標準。
(四)豐富教學實踐內容
高校大學語文課可以結合《綱要》精神,采用靈活豐富的教學方式方法開展多樣性的語言教學活動,如演講、辯論、經典誦讀、成語大賽、漢字聽寫大賽、話劇、小品等等,利用課堂的陣地,趣味性地加強學生參與普通話學習、運用、推廣的熱情,切實提高普通話水平。
(五)營造良好的普通話氛圍
高校是推廣普通話最好的場所。高校的學生較多,且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而高校課堂對學生具有較強的約束性,這些條件使高校普通話推廣十分方便。因此,高校應積極重視普通話推廣工作,營造良好的普通話氛圍。例如,高校應要求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均使用普通話,方便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自覺使用普通話能夠加強同學之間的互動。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校報征稿等方式,加強宣傳使用普通話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普通話氛圍。
總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在普通話推廣工作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其積極意義應該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視。積極研究高校大學語文課程對普通話的推廣的作用和策略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優化課堂教學實效,而且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作者:王娟 塔娜 單位: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宋瑋.普通話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1.
[2]李君.高校語文教育與普通話推廣的互補作用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