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教育下的大學語文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高等藝術職業教育首先是“教育”,以“育人為本”,必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其次是“藝術職業教育”,是以技術應用為主的工作。所以大學語文教學應該以為促進學生的專業能力增長服務,為學生未來崗位需求服務,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服務為總體目標定位。大學語文教學為學生專業能力和未來發展服務,首先需要進一步了解高職藝術生的現狀。不可否認他們與本科生相比,存在著諸多的差距,人文素質欠缺是不爭的事實,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十分薄弱,部分學生的語文知識十分貧乏,甚至表述事情時詞不達意,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而想象力和創造力是藝術靈感之源,不論學習哪門藝術,都離不開這種能力。但我們的學生在中學階段的學習,深受應試教育之苦,傳統語文教學中的格式化思維和模式化訓練早已把他們本來就不多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摧殘扼殺殆盡,這對于學藝術的孩子來說是最可怕的!大學語文教學為學生專業能力和未來發展服務,其次需要大學語文教師走進專業課堂,了解學生所學專業的內容和特點,了解學生專業學習和未來崗位所需要的語文基本能力。走進專業課堂和專業老師交流,我們獲悉:想象和創造的能力、聲情并茂地朗讀的能力、歸納概括主題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等都是藝術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欠缺又急需訓練提高的能力。因此,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緊扣藝術生欠缺的這些能力來設計,如:利用詩詞教學訓練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的能力,利用文本閱讀訓練學生歸納概括主題的能力,利用課堂辯論、3分鐘說話等形式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利用“故事續編”和“文體改編”等訓練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如此,大學語文課成了學生專業學習能力的有效補給站,自身的特性更加突顯。
二、革新教材,注重母語教育和應用能力訓練
要開好高職藝術教育中的大學語文這門課,有一本適合藝術職業教育特點的合理實用的大學語文教材是基礎。目前大學語文的教材名目繁多,但真正適用于高職藝術教育的教材卻很少。為此我們新編了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化部統編高職藝術教育類的教材《大學語文》。結合高等藝術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教材在內容建構框架的設計上,努力突破以往大學語文教材簡單停留于文學美文欣賞和講讀的模式特點,力主體現實用特色,注重母語教育和應用能力訓練的結合。教材分文本閱讀與職場寫作訓練兩部分。文本閱讀依文體分為六個單元:“軸心時代文化源流”、“意象世界詩意人生”、“形神兼備思辨生命”、“描摹世情洞察歲月”、“洞達世態演繹人生”、“談藝論道藝苑品茗”。職場寫作訓練以和藝術生關聯的“畢業”、“求職”、“藝術活動”三個環節中所需的應用和實用文本的寫作為主。閱讀部分的選文注重人文內涵與學生的精神成長相結合,注重經典性與當代性相結合,注重語文素養與職業教育相結合。訓練部分則把文本內容和學生專業特點結合,既有思考討論題又有實踐訓練題目,深化學生對作品內涵和特色的理解,訓練其不同情境下的語言靈活運用能力。教材既有利于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究的空間,又有利于啟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和職業素質。使用過程中受到了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三、改革教學模式,實施能力培養,化講為導,促學為練
高職教育背景下的大學語文要真正實現“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和全面發展”的國家教育發展戰略主題要求,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必須打破,還課堂于學生。而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則需要教師依據學情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活動,調動學生興趣。課程項目訓練是訓練學生語文能力、學習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載體。教師根據能力訓練目標,設計一個個專題項目任務供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比如:“歌唱語文”———講到詩歌,配以“用現成的曲子演唱詩詞”的專題項目訓練,講到《黛玉葬花》,讓學生學唱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的插曲,既貼近了學生專業,又讓學生掌握了詩詞。“畫說語文”———“為課文畫插圖并說明創作構思”“,貼近美術學生專業,既讓美術專業學生得到一次專業創作實踐鍛煉,同時又是一次很好的專業介紹訓練;”拍練語文“———以“‘身邊的美麗’‘正能量’為主題選題拍照片并配以美麗的文字介紹”這一項目訓練,意在培養學生有一顆善于感受美的心靈,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一種善于傳播美和正能量的思想,使得“正能量”在學生中傳遞。同時文字的寫作又恰到好處地訓練了學生用語言表達思想情感的能力,受到學生的喜愛。
“舞動語文“———將“詩詞改編成舞蹈”進行課堂展示,深得舞蹈專業同學的喜愛,學生把專業課所學帶進了文化課堂,改變了以往文化課略顯沉悶的單調氣氛,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大學語文課和專業課的聯系如此密切,從而改變了他們對文化課的偏見。“吟誦語文“———“舉辦全班詩文朗誦會”,要求學生寫出主持詞、請柬、海報等,把職場寫作的內容落實到學生的項目訓練實踐中。抽到此項目的一組同學,分工合作,得到一次綜合能力的鍛煉,取得了大家公認的好評。如此等等……專題項目訓練一般由學生課下分組完成,課上展示。為了配合學生專題項目訓練任務的完成,教師授課時把選文教學均視為一個要完成的項目任務,精講篇目中,較深的內容教師通過補充材料和背景知識,加以點撥引導,相對淺顯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教師加以歸納概括。教師的講解側重示范性、引導性,注意從方法上對學生示范引領,化講為導。學生在完成訓練任務過程中,教師一直從旁做助手。學生遇到的問題時,教師再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不經意間,師生的角色在轉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提高。任務伊始,很多學生不會制作幻燈片、不會寫教案、不敢在眾人前講話,通過這樣的訓練,他們學會了該學的知識,鍛練了需要的能力,大學語文的課堂角色定位在變化,改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改傳統的教師一人上講臺為多人上講臺,將個人單獨教學與多人共同教學有機結合,教學方式從過去的知識單向灌輸轉向多途徑的人文教育和能力訓練。
四、改革評價方法,引入多方評價,全面動態評定學生成績
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是促使大學語文突顯母語教育的審美性、人文性、工具性和應用性的有效方式。大學語文課程考核一改過去一考定成敗的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性的動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考試性質第一學期為考試,第二學期為考查。考試課成績評定由過程性考核(70%)和終結性考核(30%)兩部分組成。過程性考核成績則包括了:①課堂紀律、學習態度情況(10%);②討論發言、個人書面作業(含課堂筆記)(20%);③小組項目作業(40%)。終結性考核成績則是期末由學院統一命題筆試。考查課成績的評定也由過去學生交一份作業,教師給一個分數即可,轉變為考查內容更靈活多樣,如學生日常出勤、課上討論發言、課堂筆記、小組項目訓練等項成績都在考察之列。成績評定更注重學習過程中每項活動的評價累積,考查方式注重多角度多層面,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相結合。比如在考核學生項目訓練任務完成情況時,由部分學生和老師組成考核小組,共同評分。評分老師有時還可以是其他學科教師甚至是專業教師。這樣,學生更注重評價結果,因此平時學習主動性也更強了。同時,每次評定成績后,還要請打分同學和老師來個現場點評。如果哪位同學成績不理想,能夠恰如其分發表點評意見,還可以得到加分。學生的積極性又一次得到調動,學生的表達能力又得到一次鍛煉提升,何妨不能還課堂與學生。這樣的評價方式更科學更合理也更公正透明,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認可,所以每到考核考查時,學生都是最活躍的,老師都是最欣慰的。
總之,讓大學語文課呈現它應有的魅力和活力,既能涵養學生的精神,又能提高學生駕馭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實現高職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實,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作者:薛蘭蘭 單位: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