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文化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英語的學習離不開對于英語國家文化的深入了解,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應當將目光更多地放在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上,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實現對學生語言文化的培養,最終培養出專業能力強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文化教學
在跨文化交際的大背景下,應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汲取中西方文化營養,提升自己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認知能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成功實現大學英語教學中漢英文化的雙向導入。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和社會發展的,能夠進行跨國際交流的綜合型英語人才的重要手段。可以說,應當如何更好地在跨文化交際視角之下對現有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完善和研究,對于我國的發展有著切實的意義。
1跨文化交際培養的必要性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句話不僅僅是在中國,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成立的。無論一個國家擁有多么璀璨的精神文化財富,無論一個國家的歷史文明多么深邃廣博,都需要文字對這些信息進行承載和傳播,可以說,文化和語言在某種程度上是相依相存的,文化離開語言就無法進行傳承,而語言離開文化,也失去其本身存在的許多意義。要想真正地掌握一個國家的語言,學生必須首先掌握這個國家相當多的文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學習,這也就說明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培養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是提升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只有對學生進行了跨文化交際培養,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英語文化,從而實現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實現實際交際能力的提高。
2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僅僅是將英語語法等知識生硬地教給學生,作為非母語的第二語言,學生學習英語本來就十分困難,再加上需要不斷的死記硬背枯燥復雜的語法和詞匯,不僅很容易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更無法從本質上理解英語,最多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卷面成績,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十分僵硬,難以進行流暢的英語交流。實際上,英語承載的更多的是英語國家的文化,學生了解了這些文化,從源頭上明白了這種語言的形式,就能更加輕松自如地運用它,從而提升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成為跨文化人才。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既新鮮又苦惱的事情,教師如果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死板的教學,強迫性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英語語法等英語知識,那么學生會對英語學習產生越來越大的排斥心理。如果教師能夠抓住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新鮮感,適時地通過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講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那么學生就會被激發起旺盛的求知欲,從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入手,學會相關的英語知識,從接受英語,愛上英語開始,逐漸的學好英語。
3如何基于跨文化交際開展大學英語教學
3.1從教師的角度入手
首先,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認識到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已經不完全適用于當今的英語課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傳統英語教學中好的一部分留下來,將不符合時展,打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部分完全摒棄。教師要認識到,在當今信息全球化的社會中,英語教學更多的是旨在培養出能夠在實際的跨文化交流中發揮自己專業能力的學生,所以,在日常教學中,一定要增加對于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訓練,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文化教育,讓學生在理解英語國家文化的基礎上,一步一個腳印,將英語文化與知識,扎實的印在腦海中。縱觀我國英語教學現狀,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理所當然地認為學生比較了解本國文化,因此往往忽視本民族的文化導入,較為重視目的語言,即英語的文化導入,如此一來,就造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失衡的現狀。本文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既要注重目的語言,即英語的文化導入,也要注重本民族文化導入,實現大學英語教學中漢英文化的雙向導入,使整個英語教學過程轉變為深入理解和認同目的語以及母語的過程。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現漢英文化的雙向導入應遵循三項基本原則,即相互尊重原則、求同存異原則以及去粗取精原則。其中,相互尊重是雙向文化導入的基礎,求同存異是雙向文化導入的關鍵,去粗取精則是雙向文化導入的必然結果。只有嚴格遵守這三項基本原則,才能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文化教學,實現漢英文化的雙向導入。其次,除了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教師還應當不斷地將英語國家中的非語言文化教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非語言交際能力。因為在實際的溝通交流過程中,除了語言交流,非語言交流同樣是影響交際效果的一種重要的交際能力。因為在不同國家的文化中,同樣的動作可能會代表不同的含義,所以,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際中出現不必要的誤會,教師必須將對學生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中的重要位置上。最后,要想真正地做到通過自己的教學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師本身必須要有充足的文化知識素養。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不斷地擴充自己的知識庫,在自己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基礎上,再對學生進行教學。
3.2從學生的角度入手
其一,學生要改變自己固有的中國式寫作和交流思維方式,通過對英語國家思維方式的了解,在進行英語寫作和英語交流的時候,多多使用英語國家的思維方式,在此基礎上表達出更加精確的意思。其二,學生雖然缺乏與英語國家的人實際接觸的機會,但是,在信息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學生可以借助各種媒體平臺,通過觀看美劇、紀錄片和外國文學等方式,了解中外文化的差異,更加深入地認識英語國家的文化,從而更好地學習英語。
3.3從社交禮節及習俗方面入手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實現漢英文化的雙向導入。社交禮節指的是某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成員在特定的交際活動中共同遵守的規則以及習慣,其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中英有著不同的文化淵源,受這一因素的影響,中英社交禮節存在著許多差異。雖然漢語中的“請”與英語中的“please”含義相同,但很多場合卻不能適用“please”一詞。例如,請別人先進門或者是請別人先上車,不說“please”,而是說“afteryou”。
作者:單紅梅 單位:黑龍江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尹倩.高校英語教育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4.
[2]石高玉.關于文化的翻譯[J].河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55-56.
[3]薛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缺失及其對策[J].懷化學院學報,2010,(08):91-92.
[4]簡耀.高職英語文化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C]//2011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