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機械專業大學物理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現有的課程體系與高職人才培養方案針對性不強
不同的學歷層次設定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和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高職教育應該不同于一般意義的高等教育,也不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升級版。長期以來,高職教育的定位與目標仍在不斷的探索之中,但有一點已成為共識:搞好高職教育,紀要構筑理論基礎,又要結合實際應用,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往往注重課程體系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解決眼前的學生就業問題,以專業課程為中心,忽視了基礎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重要作用,其后果是學生缺乏必要的基礎理論素養,不利于未來職業道路的發展。人才培養方案決定教學。由于大量專業課、外語、計算機等專業和實踐課程的加強,大學物理課程的學時被極大的壓縮。現在的大學物理課程還十分強調構建“大而全”的課程理論體系,力求嚴謹、完整,整個課程還是按照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和近代物理分類,沒有考慮到不同專業對這門基礎課的需求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忽視基礎與專業間的有機聯系,且與日趨減少的課程學時相沖突。高職物理的教學深度與廣度很難把握: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物理教學中往往只能簡單的通過削減知識點,簡化定理定律公式的數學分析和推理過程來降低教學難度,犧牲了對很多問題深入探析研究,缺少擴展性;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少,內容枯燥空洞;知識體系偏重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成就脫節,沒有反應物理學的最新發展和新成果,與中學物理有很多的雷同之處,很難激發和提高學生對大學物理課程的興趣,失去了大學物理課程在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方面的積極意義。
(二)教情與學情不匹配
目前高職物理教學模式往往還沿用傳統的大學教育模式。在教學觀念上,強調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師“填鴨式”教學,學生死記硬背,僵化地掌握知識,很少積極參與學習,不能體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手段單一,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實驗課時遠達不到課程要求,甚至很多院校在教學中取消了實驗課程。雖然目前課堂教學基本都引入多媒體教學,如PPT與動畫演示,但多媒體主要限于物理概念、規律的文字描述展示和公式的推導演示,而不能展示物理過程,學生缺少直觀的認知,很多物理現象只能依靠老師的費力講解和學生的“心領神會”,教學效果不理想。現階段高職院校生源來源日趨復雜,我校近年通過提前招生、對口單招的生源已接近新生人數的一半,且由于文理兼收,大部分學生的數學、物理功底薄弱。相對于中學物理,大學物理以復雜一般運動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高等數學微積分和矢量代數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由于高數、大學物理往往由于教學計劃同步開課,學生對高數還在消化理解時接觸大學物理,缺乏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模型用高數進行分析、解決的能力。對課程的評價方法單一。考試是為教學服務,反應教學情況的,而不是教學的指揮棒。而實際情況是將考試作為考核學生學習情況的唯一依據,且考結果輕過程,考核內容格式化,習題題“理想化”。這樣的考核方式缺乏探究性、實踐性、綜合性,考驗的是學生的“背功”,使學生養成了對前人成果的依賴性,習慣照搬照抄他人成果,挫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三)教材問題
目前高職大學物理課程缺乏合適的教材,通常選用本科或成人自考教材,使用時僅作簡單的壓縮和刪減,內容抽象,與實際生產脫離,不能體現高職教育注重理論聯系生產實際的特點,學生懼怕厭倦物理學習。
(四)對大學物理的人文精神的影響重視不夠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院校教育時間的有限性和知識增長的無限性是永遠的矛盾,僅憑在校的幾年所學不可能受用終生,需要不斷充實、提高。高職學生未來處于生產第一線,應該具備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這也是高職教育的目標。目前的大學物理教學還停留在學生對物理基礎知識的掌握這個低層面上,對其在幫助學生獲取、吸收、運用知識方面的巨大作用沒有涉及,忽視了物理學的人文精神對學生職業長遠發展的積極影響。學生常常迷茫“為什么要學物理?”“學物理對我的專業有什么幫助”,疲于應付作業、考試,急功近利,考完就忘。
二、對提高物理課程教學效果的探索建議
(一)改變觀念,重視大學物理的人文精神的積極影響
我們應該從提高人才綜合素質這一目標全面認識大學物理課程的地位和作用。大學物理不僅僅是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在素質教育方面也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更是文化,閃耀著豐富的哲學思想。物理學在創立和發展的漫長坎坷過程中,物理學家總結和發展了許多及其精彩研究方法,如觀察和實驗、分析和綜合、歸納和演繹等等。這些研究方法有其獨有的特點,注重嚴密的推理邏輯,理論與實驗的緊密結合,也為其他自然學科的研究起著指導作用。學生學習物理學不但要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其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領會物理思想,樹立起徹底的唯物主義思想,注重團結協作,踏實求實,勇于創新,鼓勵學生將這些方法、思想運用到專業學習中去。
(二)課程內容與專業對接,采用模塊化教學
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各專業的教學計劃,高職大學物理不應固守向普通高等教育完整嚴密課程體系看齊的陳舊觀念,教學內容的選取應靈活,致力服務于專業建設。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針對不同的專業,在課時有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為學生打下專業所必需的物理基礎。積極采用模塊化教學,注重知識結構。大學物理的章節如力學、振動與波、熱力學、光學和電磁學等,內容浩繁,要在三四十課時中完成是不現實的,但這些不同領域具有較高的獨立性,根據不同專業所需刪去若干章節不會影響學生對物理學的整體認識,以機械專業為例,細分專業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塊組合:①機制專業:力學、振動和波②機電專業:力學、電磁學③模具專業:力學、熱力學④化工設備、船舶、飛機維修專業:力學、振動和波、流體在教學中,控制好教學的難度和廣度。大學物理課程所包含的內容是科技人員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專業課是這些物理基礎知識在不同領域的具體應用與延伸。高職學生學習基礎普遍薄弱,不能簡單的通過刪減內容、回避難點來滿足教學合格率,造成學生職業能力的缺失。對于不是必需、理論性強的內容應直接刪除,對于必需但掌握難度較大的定律定理則可以淡化推導,重在講解其在生產中實際應用。通過物理課程,學生可以有序的將其中的物理基礎知識與專業課程中的內容對接,掌握完整的專業知識鏈。
(三)理論結合實驗開展教學,完善考核評價方式
物理實驗在課程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培養學生實踐物理知識的技能;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務實求實、團結協作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于課時限制,可將教學場所整體由教室轉移至實驗室,在理論課程中穿插實驗課程或實驗演示,更好的體現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心的地位。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只做必要的點評講解,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問題,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提高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
作者:孫堯 單位:南通職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