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校企協同創新網絡大學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新世紀以來,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并把協同創新作為實現科技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提出,將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打造成“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各類科技創新主體緊密聯系和有效互動的社會系統”。其中,“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并將其作為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突破口”,“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是現階段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2011年,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提出,“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這些闡述對我國校企協同創新提出了新時代的要求,也為大學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協同”成為現階段引導我國校企合作發展方向的重要思想。在促進校企協同創新網絡發展過程中,需要逐步深化協同創新思想,將協同思想落實到具體的網絡行動中,并形成具有持久、穩定、有效運作的協同發展機制,在網絡合作目標、合作資源、創新管理等各個層次上實現協同發展。在合作目標上,要實現任務分配平衡、運營目標協同與戰略手段協同。在資源層面上,要實現人力、物力、財力與信息等資源的協調。在創新管理上,要實現組織研發、交易協調與成果分配的協調發展。
二、深化對校企協同創新網絡的理解與認識
事實上,“協同”的思想在我國早已有之,特別是軍事家在論述作戰方略時特別重視“協同”作戰的重要性,如《孫子兵法•九地》篇中有“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的論述。按照協同學理論,“協同”是指要素對要素的干擾能力,表現了要素在系統發展中的協調與合作特征。“協同創新”是把協同的思想引入科技創新的活動之中,各創新要素在獨自發揮作用的同時,基于機制性互動形成系統整體效率實質性提升。較早就“協同創新”的意義進行探討的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葛洛(PeterGloor)。他認為,協同創新是由具有共同愿景的人員,借助網絡進行思想、信息與工作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的目標。校企協同創新是指企業、大學等基本創新主體投入各自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中介、金融部門等相關主體的協同支持下,共同進行技術開發的協同創新活動。其中,政府主要通過法規、政策進行創新引導,科技中介主要進行科技信息服務,金融部門提供創新資金。通過協同創新,能夠實現知識、技術與思想在創新主體間的共享,從而彌合各創新主體現有創新能力與所需創新水平之間的差距。從發展路徑上看,協同創新包括成果轉讓、委托研究、聯合攻關、共建基地等多種形式。與傳統創新模式相比,協同創新更具整體性、動態性特征。為促進校企協同創新的發展,進一步發展具有實質意義的協同創新網絡,需要從網絡發展理念、發展目標、發展形態、發展路徑等多個方面進行努力,形成有助于網絡構建、運行、持久與優化的發展環境。校企協同創新網絡是國家創新系統的一部分,與國家創新系統中的其他網絡相比,校企協同創新網絡突出的是以大學、企業為關鍵主體,同時包含政府、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多元主體,基于創新活動所形成的復雜網絡。校企協同創新網絡因其結構特征的獨特性,形成與國家創新系統的特殊關系及其在國家創新系統中的獨特地位。
三、通過深化大學教育改革促進校企協同創新網絡發展
從全球協同創新網絡發展看,美國的硅谷不僅是世界創新的典范,而且以斯坦福大學為創新源泉形成了獨具優勢的校企協同創新網絡。從大學教育發展的角度看,斯坦福大學獨特的辦學模式和教育理念,使它能夠在很短時間里孵化出大批高科技企業,與蘋果、谷歌、思科、惠普、英特爾等龍頭企業形成校企協同創新網絡,從而締造了科技與財富神話。從我國大學教育發展和校企協同創新實踐看,我國的大學教育應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革和調整。
1.通過改革發揮大學教育的比較優勢。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的大學分為部屬高校和地方高校,這種通過行政手段調控大學教育發展的方法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大學教育發展的障礙,并且從更深的層次上影響了我國校企協同創新網絡發展。我們認為校企協同創新網絡發展從根本上要發揮大學和企業的比較優勢,這對大學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大學教育不僅要成為知識的源泉和人才的搖籃,而且要成為發揮知識和人才等方面的比較優勢,與企業的市場和資本優勢密切結合,成為創新網絡的關鍵主體。
2.大學要與企業共建校企研發中心。
大學要加強與大型企業、骨干企業、上市公司等大企業的科技合作,與重點行業大企業形成戰略合作伙伴,布局共建校企研發中心。校企研發中心可聯合攻關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強化企業技術創新,培養企業領軍創新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通過加快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助推中國經濟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
3.大學要與企業共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圍繞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重點支柱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聯合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股份制、理事制、會員制等多種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進創新鏈上下游的對接和整合。
4.設立校企聯合創新基金,鼓勵合作開展科技攻關。
在政策和管理方面進行制度創新,鼓勵大學教師更多地與大企業建立長期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校企聯合設立創新基金,允許大學教師自由申請,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新能力,持續滿足企業創新需求。大學要主動整合校內外技術資源,努力對接國際科技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圍繞國家及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布局,以校企協同創新方式進行聯合攻關,爭取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和行業產業發展的核心共性問題方面取得實質性的研究進展。
5.加快大學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鼓勵校企共同開發教學課程。
在教學內容上,植入實用性強的企業操作課程。在教學方式和教學模式方面,要大膽創新,引進企業家和工程師走進課堂,聘請有世界經驗的企業研發人員作為大學生的校外導師,讓企業科技創新人員與大學教師共同研究教學內容和開發教學課程。通過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加強大學生、大學教師與企業創新人員的聯系與溝通,聘請有授課經驗的企業科研人員到大學任教,同時選派大量大學教師到企業擔任外聘研發專家,增強校企協同創新網絡的健壯,讓校企協同創新網絡成為國家創新系統的核心內容。
作者:沙德春 單位:河南農業大學信息與管理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