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大學教育應對措施及面臨的挑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突發的肺炎疫情為中國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高等學校紛紛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保證了教學質量和學習進度。
2020年,突發病毒肺炎傳染疾病,使得各個系統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就教育系統而言,學生流動性最大的大學處境則更加艱難。1月27日,教育部了《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特別要求返鄉學生不準提前返校,并且號召:利用網絡平臺,保證“停課不停學”。
一、“停課不停學”的措施
(一)借助于已經建設好的線上資源
2018年6月,在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吹響了打造“金課”建設“一流課程”的集結號。各高校都在不斷推出慕課,目前我國上線慕課數量已經超過1萬門,其中數千門課程更是達到了“金課”要求。各高校也是紛紛推出眾多開放課程資源,在此豐富的教學資源保障下,大學所面臨的“停課不停學”壓力相對較小。
(二)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
在時間短、任務重的情況下,各學院迅速響應,組織全體教師進行線上教學方面的培訓;老師們不斷根據直播情況積極學習、討論,研究最佳方案。目前多采用多平臺融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雖然有嚴重的網絡壓力以及平臺的直播功能不完善等問題,但網絡教育平臺的響應也基本滿足了直播課堂的需要。
(三)督導時刻監控
“直播教學”提出后,老師們最為擔心的還是學生的主動性。直播課堂上,老師無法監控學生的狀態,因此高校應及時完成教務系統與平臺的對接,以使學校、教務處、各學院領導以及督導團隊每天都能通過后臺監控排課班級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并且可每天總結教學運行情況,進行實時督促。
二、面臨的挑戰
(一)老師的不適應性
老師們已經適應了線下課堂的面對面互動,突然開始學習使用新的線上直播授課方式,大部分老師一時很難適應。第一,條件限制,講授方法不得不改變。特別是理工科類課程,為了加強學生對某知識點的理解,老師往往會結合板書方式增加細節和條理性,而純線上的授課方式如果沒有結合手寫板,則很難達到效果。即使結合手寫板,突兀的畫面切入也會降低學生的接受程度。第二,線下課堂上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反應了解其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從而不斷調整進度。而對著課件講課缺少了互動感,老師難免出現“自說自話”的情況。第三,線上課堂中,老師們不能時時監控后臺數據,很多同學上課前打完卡就開小差,難以保證其學習狀態。
(二)學生的積極性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大學生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第一,疫情之下,保證學生正常學習的是網絡,因此,學習效果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就近年來線下教學而言,課堂上智能手機最容易使學生分心。線上教學時,缺乏了學校的管理和紀律,學習效果就更難保證了。第二,大學生群體中來自農村的較多,而農村網絡的低覆蓋率也為本次線上教學帶來了難度。第三,無法與老師面對面溝通。線下課堂后總會有很多學生來咨詢問題,單純利用遠程直播課堂很難解決這一問題。
(三)網絡保障
中小學和高校開展的在線直播教學對網絡造成了巨大壓力。例如線上教學第一天騰訊用戶高達4億,通訊質量可想而知。有的學校為了保證線上教學,與超星和雨課堂兩大主流平臺都達成合作協議,開學第一周幾乎都處于進不去或者卡頓的狀態。平臺也是緊急完成擴容,但是卡頓或者掉線情況還是時有發生。第二個現狀就是農村基站建設較差甚至還有沒完成覆蓋區域。
三、結語
目前看來,線上直播教學整體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還需要時間的檢驗。突發的疫情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挑戰,但也帶來了新的機遇。隨著線上直播課開展得越來越順利,老師慢慢掌握了越來越多的線上教學技巧,通過與線下課堂相結合繼續開展混合式教學,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巖.建設中國的“金課”[EB/OL].
[2]董瑩瑩,邵星源.“互聯網+”背景下高校線上教育模式探討[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29).
作者:劉艷萍 關洪濤 王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