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企業家道德教育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自我國實行市場經濟以來,企業家作為新時代特殊群體扮演著特殊角色。改革開放進程日益加快,然而不少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出現不道德甚至是違法行為,企業家作為企業的直接領導者及代言人,加強他們的道德觀培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企業家概念界定,進而闡述企業家目前存有的道德問題,并進一步分析其成因。以期通過提高企業家道德素質來規避企業的不當經營行為,預防犯罪問題。
關鍵詞:
企業家;道德;教育研究
改革開放不僅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政治穩定,還提升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大大提高了國內居民生活水平。市場經濟體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各大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增加利潤,不惜違反正常經營秩序,更甚者觸犯了法律紅線,諸如偷稅漏稅、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不當行為嚴重影響了市場經營環境。提高企業家的道德素質來預防不當行為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一、企業家概念界定及特點分析
在我國,人們習慣上把企業家定義成一個職務概念,而不是職能概念。企業家不能單單從職務上定義,例如廠長、經理等稱謂。企業家定義應該更注重其背后所蘊含的能力。企業家是企業的領導者,人,作為企業的掌舵手,企業家本身就必須擁有高效的管理能力、經營能力和協調能力,企業家的本質就是運用自身的能力及魅力更好的管理企業、管理員工,協調國家、社會、民眾多方面利益,不斷創造經濟價值的社會特殊個體。只有抓住企業家的本質才能準確的定義他們。企業家是具有新時代企業家精神、迎合新時代社會需求、具有新時代創新力與高素質的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人。企業家在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扮演著重要社會角色皆因為他們具有特殊性。首先,企業家擁有更多的社會財富;企業家作為企業的合法經營者和領導者,直接干預并掌控企業運營權,實現自己的經濟價值。其次,企業家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企業家的人脈資源、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都比平常人來得更快、更多、更高效。他們巧妙運用各種資源實現企業最大經營值,提高企業財富。再次,企業家擁有更多的社會責任;企業家掌控著大量社會資金,影響著社會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住房、就業、教育、醫療等等,企業家操縱著太多的社會機構,自然也承載著更多社會責任,如調控房價、促進就業、加強教育、完善醫療等方面。正因為企業家的特殊性,自然他們也擁有者特殊的社會影響力。企業家道德觀培育不僅直接提高企業家自身素質要求,更有不可估量的長遠經濟價值。
二、企業家道德存在的問題
自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大大提升國民經濟水平。企業是創造財富的基石,企業家是領導企業走向輝煌的操盤手。他們不僅在企業現有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無論產品、營銷、宣傳等方面,也在不斷拓寬企業經營領域,企業家是企業的核心,是企業的靈魂。高明的企業家帶領企業不斷發展,走向繁榮。企業家素質主要體現在兩方面:能力素質和道德素質。中國用人向來秉承德才兼備之說。企業家道德素質培育不僅促進企業家自身全面發展,更是企業倫理的核心,企業形象的呈現和企業文化的彰顯。然而,目前許多企業家道德領域存在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如見利忘義、明知故犯,沒有道德良知的約束。企業家對利潤的追求是他們經營行為出現道德問題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如下:第一,企業家自身修養不夠完善。企業家具有良好的自身修養,才能以身作則,領導好企業,領導好員工。若企業家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往往導致他們在追求物質、經濟利益的時候忘卻了自身存在的意義,忘記了他們的人生價值。[1]企業家的道德素養是企業家職業道德的綜合體現,也是企業家個人涵養的完美呈現。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見修身對于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只有自身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服人。企業家有了號召力,才能更好的管理企業,發展企業。第二,企業家誠信意識淡薄。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信用是一種可以用來從事融資,理財等活動的資源,沒有信用,經濟活動就難以順利進行,它是市場經濟得以運行的最起碼的基礎。[2]誠信是企業成功經營的根本。于企業而言,誠信經營就是招牌,就是形象。有了誠信,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自然就占據了市場。遵守誠信是企業長久經營的良方。企業家如果沒有誠信,那么可利用的社會資源也會越來越少,能創造經濟效益的路徑也會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企業的經營范圍不斷縮小,經營路徑方式不斷簡化,自然經濟效益也會每況愈下。第三,企業家缺乏社會責任感。相關數據顯示,放眼世界,不少優秀、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他們熱衷社會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公眾的設施建設等,尤其是慈善捐贈,不少世界知名企業家已經捐獻了其自身大部分或全部財富來支持社會公益,例如美國知名企業家比爾蓋茨、巴菲特等。他們之所以愿意奉獻自己的驚人財富不是為了標榜自己的品格,而是企業家自身價值的真正體現。財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實現“自我”的同時,能承擔社會責任,取得了卓越的業績,體現了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兼顧、雙贏的良好效果。[3]在200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了“引導企業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的要求。企業家缺乏社會責任感是企業經營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無論企業家是經濟人還是社會人,多應該具有與其身份相匹配的社會責任感。社會地位越重要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也就越重。第四,企業家錯誤經營理念。我國正處于一個重要歷史時期,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要求企業家堅定不移地解放思想,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創新經營理念,創新實踐、創新發展。所謂創新經營理念就是要適應現階段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要求,從傳統的經營理念中解放出來,樹立現代經營理念,轉變發展方式.。[4]以義為上的經營理念漸漸被以利為上的經營理念所替代。傳統的自然經濟時期所傳承的經營倫理在現代市場經濟時期所盛行的經營倫理產生了激烈的碰撞。傳承經典并與時俱進,不斷促進兩種不同時期、不同經濟體制下的經營理念顯得日益重要。第五,企業家不正當競爭。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經濟領域的倫理道德缺失現象卻日益凸顯。中國國內的企業相互爭斗,過渡內耗不僅損害了企業自身的信譽,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損害了其他競爭對手的公平競爭權,更損害了有序的市場環境。[5]有市場就會有競爭,市場需求作為企業經營創造財富的價值導向,誰能在最短時間搶占最多市場份額,誰就能獲得最大效益與利潤。這種利益導向也催生了不當競爭的愈演愈烈。
三、企業家道德的影響因素
找到影響企業家道德的原因才能更好的為培養企業家道德提供導向。經過查閱相關資料,具體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經濟原因。我國企業家道德缺失與經濟發展背景密切相關。市場經濟體制發展不完善,沒有形成市場經濟基本道德準則。加之經濟轉軌制約了企業家的道德水準。畢竟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體制不同,市場經濟體制下才能創造企業家,對企業家的道德要求自然與計劃經濟時期不同。第二,文化原因。中國文化也不乏糟粕,部分企業家在收入、財產與名譽面前,難免利欲熏心。部分傳統觀念對當代企業家道德價值觀有消極影響。傳統文化過于看重倫理綱常。例如重仕抑商,不難看出古人對商人經營方式的鄙夷與不屑。而新時代企業家最需要的就是具有創新精神,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才能時時走在時代的前沿,才能更好的經營企業,創造價值。第三,制度原因。制度上也存在不少問題,如企業家制度不健全、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不完善、政府及有關部門監控執法力度不強等原因。再有,政府依然牽制企業發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受限。政企沒有完全分開,政府對企業的發展依然有話語權。法律建設滯后及執法不嚴不能很好制約企業家不當行為。第四,自身原因。缺乏當代企業家應有的素質修養。企業家過分追求利潤最大化直接導致了經營行為失當。企業家精神的缺失,價值觀念的錯位及企業家對自身道德建設存在的漠視態度都是不可不考慮的因素。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實現道德內化,是約束好自身行為的根本。
四、企業家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
企業家失德、敗德現象屢屢發生、屢禁不止,長此以往不僅會對企業形象造成影響,不利于企業經營,更會傷及國家經濟秩序,不利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因此企業家道德教育對企業、對社會健康發展都至關重要。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指導地位。馬克思認為道德是社會的產物。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孕育著道德。因此,道德是人與人之間因為利益與價值交換而產生的。他提出了“使命、職責、任務、理想”的道德信條,堅持無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提出共產主義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道德理想,以便使全人類都具有平等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人文關懷[6]。第二,吸取傳統美德精髓。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在歷史洪流中孕育了很多文化精髓,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追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革新,如老子的《道德經》、荀子的《逍遙游》、韓非子的律法等。無數前人的思想精髓流傳至今,充分挖掘中國古代文明,取精華棄糟粕,為當今社會經濟倫理道德建設提供養分。但現代中國企業家道德觀從本質上也要處理好“利”與“義”、“得”與“德”的關系。第三,加強國家法律規范和企業制度建設。道德培育不是短期就能見到成效的。若想在短期清理市場不規范、不合理經營手段,法律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法律制裁是他律手段的直接表現,通過對不法商家及企業進行法律嚴懲,可以短期內維持市場秩序,一旦法律監督松懈,市場惡性競爭還會再次上演。因此,通過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和監督力度,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秩序。在法律健全的基礎上,肅清違規交易,清理違法市場,進一步提升企業家道德素養才能以逸待勞。第四,利用社會輿論引導與監督道德實踐。輿論監督是公眾通過新聞媒介對黨務、政務和一切公共事務的公開,對國家機關各級公務人員的施政活動,以及社會公眾人物的監督,這種監督既包括揭露和批判,又包括評價和建議。社會輿論媒體就像一把劍,直指社會不公平、不公正現象,及時發現及時予以監督與評論。新聞媒體的監督和相關報道可以第一時間給當事人或有關機構形成輿論壓力,迫使他們正視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媒體不光只報道眼前事情進展,他們還會繼續追蹤,報道事件后續發展及料理情況。他們秉承著揭露事實,還民眾真像的工作熱情監督著社會各種不公,也會積極反映社會正能量,報道好人好事,引導社會風氣。充分發揮媒體輿論以及互聯網監督作用,共筑企業家倫理道德觀。
結語: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時代不斷進步,市場經濟秩序不斷完善與發展,企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企業家作為企業經濟活動的操作手,企業家的經營方式與手段直接關乎企業未來發展走向。新時代對企業家有新的要求,其中道德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依靠法律制裁來規范企業家經營方式雖然更直接,但是依靠道德約束卻有意想不到的深遠影響,道德約束才是杜絕企業家經營違規的最有效的方式。加強企業家道德教育是新時代對企業家自身全面發展的基礎。
作者:陳曉晨 張筱雨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長安大學公路學院
參考文獻:
[1]賀香玉.關于企業家道德人格的思考[J].濱州職業學院學報,2009(01).
[2]姜鵬.當前市場經濟誠信缺失透析與解決途徑[D].沈陽師范大學,2011.
[3]陳忠德.樹立現代經營理念切實承擔社會責任[J].上海企業,2010(05).
[4]白津夫.中國企業家經營理念要“七變”[J].中國經濟周刊,2007(37).
[5]馮?.論我國商業倫理的重構——以企業不正當競爭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1(6)
[6]張文.馬克思道德觀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3